江蘇 郭茜
淺析中職學校師資隊伍的規劃建設
江蘇 郭茜
師資隊伍是決定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關鍵因素,師資隊伍建設是關系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淺析了如何合理規劃建設中職學校師資隊伍。
中職;師資隊伍;規劃建設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水平較高、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中職學校的科學發展,因而對中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進行合理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以筆者所在的中職學校為例,“十一五”期間,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師在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論文論著發表、科研課題建設、各類技能創新大賽和教育教學競賽中成果豐碩,但面對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師資隊伍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的整體學術水平不高,高層次的研究課題、高水平的學術成果較少,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隨著已有專業的進一步轉型和新專業的開設,教師知識結構更新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師資力量整體不強,教師梯隊結構不合理,專業骨干力量不足;缺少在省內有較大影響和較高知名度的教學名師、專業負責人、學科帶頭人等;市、區、校級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培養工作有待進一步推進。
(三)專任教師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等不盡合理。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和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比例偏低;35歲以下青年教師所占比例偏大;雙師素質教師比例尚需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四)學校在人才引進、培養、聘用和考核等管理機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完善。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根據學校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堅持存量優化,增量優質的原則,強化政策導向,實施科學管理,加強在職培訓,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為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采取有力措施,以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目標,以名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大力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打造一批在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優秀教師;通過儲備、培養、引進、聘任相結合的辦法,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
1.素質目標
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教師個體和隊伍整體素質的快速提高。
2.梯隊建設目標
培養在省內同類學校同類專業中具有一定影響、教科研成果相對突出的教學名師;培養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骨干教師;精心培養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為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搭好良好的人才基礎。基本建設成名師、骨干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師梯隊。
鋪設教師發展的道路,搭建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是人的最高需求。因此,學校應千方百計為教師的發展鋪設道路,為教師人生價值的實現搭建平臺。
1.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
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在職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時間、經費上給予支持,改善和提升教師學歷結構和專業知識水平。凡35歲以下未具備碩士學歷的青年教師,都應力爭考取碩士研究生。公共課教師,側重職業教育理念和知識的提升;專業課教師,則側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2.改善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
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每位教師達到職稱申報條件都應積極申報高一級職稱,改善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
3.加強教師培訓培養工作
(1)開展各類教師培訓
①校本培訓
每年聘請專業技術和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和教育教學觀念、方法等培訓,以幫助教師增長新知識,開闊新視野;校級領導每年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職教觀念,學習教育與教學藝術等,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基礎業務素質;每學期每位骨干教師開設1次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專題講座,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優勢輻射效應,以經驗和行為的引領來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通過各個教研組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經驗,提高教研組教師隊伍素質、教學水平和綜合實力。
②外出培訓
充分利用國家級、省級、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等多種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渠道,支持中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為教師外出學習提高提供機會,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2)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
教科研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是深化素質教育的智力支持,也是提高師資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發展學生智力的基本途徑。教師要實現由知識型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必須培養教科研意識,積極投身于教改實驗和教學中。
①鼓勵教師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及校級科研課題。骨干教師應力爭承擔科研課題的主持和研究工作,青年教師應力爭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通過科研課題的開展和完成,使教師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習過程、學習過程變成研究過程,逐步掌握開展教科研活動的基本步驟與方法,提高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
②鼓勵教師提高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每位教師每年應積極發表論文,論文發表應選擇省級以上刊物、國內核心期刊甚至國際期刊、國際學術會議。通過撰寫教科研論文,運用教科研理論去了解、分析、研究中職教育的現象和問題,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規律,科學總結經驗,并使之提高、升華為理性認識,再把理論的成果同教育教學實踐聯系起來,使之轉化為教育行為,從而改變教學行為、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促進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③鼓勵教師開展課程教材改革。教材改革是引導中等職業學校根據企業行業的現代化的發展需要,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也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教材開發和教學研究,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3)加強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師教學梯隊建設,構筑優秀教學團隊
根據學校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教師應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為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長遠需要,必須進一步加大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啟動名師工程。通過名師帶動骨干教師、培養青年教師,構筑“專業教學團隊”、“課程團隊”和“科研團隊”,制定團隊目標和個人目標,從年齡、職稱、學歷、雙師素質等方面設計團隊結構,重點形成專業教學團隊、課程團隊、科研團隊。通過三大團隊建設,培養系部的優秀教師隊伍和科研隊伍,培養教師的協助精神,促進精品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提升專業技術創新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
①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教學新秀
進一步實施“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師徒結對,共同提高”的“青藍工程”。進校未滿三年的青年教師應有一名名師或骨干教師作為導師,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重點對青年教師進行師德素養的培養、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科研及教育實踐等方面的指導,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干力量,成長為校級、區級乃至市級的教學新秀。
②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教學能手
對于35歲以下、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骨干教師,采取提升學歷,選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并且在名師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市級課題研究,在相關專業開展實踐性教學等,促使他們盡快成長為具有系統的教育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科研實踐經驗的教學能手。
③啟動校級名師工程——學科帶頭人
制定名師培養計劃及階段性目標,明確發展方向及途徑,配套保障政策,創造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并且做好名師工作室履職考核工作。對于50歲以下,具有高級職稱的優秀教師,通過開展市級以上課題研究、舉辦教師個人教育思想或教學方法研討會、參加國內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及支持他們出版教育教學專著等形式,促使他們進一步成長為具有廣博、深厚的教育理論素質和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掌握國內外教科研的發展動態,帶動本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在教書育人和教育教學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的名師和學科帶頭人。
1.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
鼓勵每位專業課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技能競賽是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專業課教師教學水平和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競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關注學生的實訓和實習,通過競賽倡導實踐教學,只有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才能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2.扎實開展專業教師實踐
(1)深入企業、行業實踐鍛煉
專業課教師每兩年必須有2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第一線進行專業實踐,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盡快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公共課教師每年一次到企業進行考察,開展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產情況及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改進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2)提高非教師系列職業資格證書等級
鼓勵中青年專業教師通過深入企業實踐和培訓,參加勞動保障等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達到技師及以上職業技能,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3.試行專業教師企業輪崗制度
安排專業課教師以脫產、半脫產或到企業掛職鍛煉等形式,自帶課題或針對企業現有課題到企業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輪崗工作,完成相應的課題研究或參與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究,將教學與生產、新科學、新技術與新工藝的推廣、嫁接和應用緊密結合,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教師參加實踐鍛煉提出明確要求,制定具體規劃和計劃并定期跟蹤考核。
1.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加大高層次、高技能以及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力度,有效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的領軍作用、示范作用和帶頭作用。
2.積極參與進行形成人才激勵與約束長效機制的探索。逐步建立起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教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挖掘每位教師的內在潛力,以此來實現教育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3.建立和完善相應制度,聘請專業建設顧問或客座專家,使他們成為校內外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擴大我校專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加大外聘教師的管理力度,誠邀校外師資來校開展教科研合作,參與教師培養,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實現人才的柔性引進。
國家的興旺發達,人才是關鍵。學校的發展,師資隊伍是關鍵。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會有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學管理,才會有一流的教學質量。振興中等職業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重擔落在教師身上,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的、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1]樊天霞,花錦湖.淺析如何規劃建設中職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02).
[2]羅將道,鐘文基.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途徑和措施.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2).
[3]陳梅春.中職學校師資隊伍現狀分析與措施.職業,2010,(23).
[4]黃鄭,夏金星.我國中職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文教資料,2010,(07).
[5]孫惜珠.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之我見.職業技術,2008,(01).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