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冉如波 瞿俊 宗怡
淺議職業素質競賽體系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作用
江蘇 冉如波 瞿俊 宗怡
職業素質競賽作為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目標的學生競賽活動,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系統性等特點;通過在高職院校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其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引導、激勵、拓展和評價作用,成為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
職業素質;競賽;高職學生
所謂職業素質,我們認為是指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教育訓練、社會實踐、環境影響、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種內在身心特性和穩定基本品質。職業素質競賽則是指在素質教育思想引領下,主要面向高職學生舉辦的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目標,以提升參賽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以及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各類學生競賽。
職業素質競賽是根據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要求,對各類學生競賽進行有效整合和設計的結果,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系統性等特點:
職業素質競賽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比賽形式選擇和內容側重方面。職業素質競賽在設計形式和內容時,必須以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為指引,使競賽的目的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職業情感;在競賽內容中融入職業、行業、企業的因素;在競賽形式上多采用接近工作實際、符合未來崗位特點的組織方式,使參賽學生在競技的過程中也能受到熏陶、接受教育,增強學生參加競賽活動的受益度。
職業素質競賽屬于實踐教育的范疇,源于實踐、重在實踐。競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工具,其根本目的還是要在職業素質競賽中找到提升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及身體心理素質的活動載體,在課堂教學、實踐等途徑之外,找到更適于學生自由發揮、提高水平的活動形式,并在實踐中將教學實踐中獲得的思想、知識和技能,內化為學生內在的身心素質和穩定品質。
職業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體現,既有顯性的方面,如職業技能、文化知識儲備等;也有隱性的方面,如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和身心素質等,兩者缺一不可。職業素質競賽在內容規劃時,須充分考慮職業素質提升各方面的要求,整體布局、系統考慮,力求使競賽類別包括素質提升的各個方面,有側重但不偏重,形成有機銜接的職業素質競賽體系,擴大競賽活動的受益面。
職業素質競賽體系是指高職院校根據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要求,對各類職業素質競賽進行有效整合和整體設計后,形成的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系統性的競賽組織系統;其對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具有如下作用:
高職院校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可根據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的需求設置競賽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策劃競賽形式,根據學校條件集合優勢資源,把分散的競賽活動進行整合設計,引導學生開闊視野,認知職業素質的內涵;引導學生投身實踐,指明提升素質的道路;引導學生面對挑戰,搭建素質比拼的舞臺;讓高職學生認識到挑戰隨時存在、競爭永無止境,不被一葉障目、不做井底之蛙。
高職院校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可以把學生變作認知和實踐主人——參賽選手,充分發揮他們在提升職業素質中的主體作用,利用他們獲得成功、贏得挑戰的心理,將提升素質的任務從外部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激發他們認知、探索、提升的興趣。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激發高職學生提升素質的興趣,提供獲得成功的經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發展愿望,激勵他們走上一條向上的人生路。
高職院校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不僅有效拓展了職業素質的培養途徑,還在深度和廣度上突破了課堂教學、實訓實踐等其他模式的限制,使更多學有余力或積極進取的學生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拓展空間,尤其是很多校內職業素質競賽都與全國、全省的大賽緊密銜接,為學生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平臺上鍛煉提高提供了有效渠道,使高職學生有更多機會爭金奪銀,嶄露頭角。
高職院校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既是一種推進素質教育的舉措,又是一種評價學生職業素質水平的方法。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見效”,學生通過公平競賽和公開競爭,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其某一方面的素質水平;而通過職業素質競賽體系各方面的活動,就能較為客觀、全面的掌握自身職業素質的構成特點和強弱分布,不僅能為學生正確評價自身水平提供依據,還能為企業挑選聘用人才提供條件。
高職院校通過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促使學生早日實現“學校人”向“企業人”、“勞動者”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迅速進步、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只有依靠自身具備較強的職業素質,并在工作中體現出高人一等的職能能力,才能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其次,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和崗位轉換適應能力。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和崗位轉換的頻度越來越高,只有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勞動者,才能始終保持清晰的職業理想,具備穩健的心理素質,將職業、崗位轉換的過程變為在深度、廣度、力度上不斷增強自身職業能力的過程。
再次,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高職學生如能積極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提高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掌握好自主創業的專業技能,是完全有可能彌補與本科生、研究生的競爭力差距的,充分發揮他們動手能力強、職業定位務實、敢于吃苦耐勞等優勢,實現自主創業的理想。
綜上,職業素質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靈魂,應該高度重視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通過在高職院校建設職業素質競賽體系,積極發揮職業素質競賽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更好地提升就業競爭力、職業和崗位轉換的適應能力以及自主創業能力,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1】于桂華.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選擇【J】.教育與職業,2007(29):72-74.
【2】戈玲.素質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22(5):139-142.
【3】陸剛蘭.論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4】馬建榮.以競賽為平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18(4):121-123.
【注】本文為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立項項目“基于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競賽體系研究”(2011JSJG297)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