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寧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大相各莊鄉陶莊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筆者深刻體會到,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通過談話、接觸、詢問、交流等方法,樹立一種新穎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一起平等、民主地共同研究、共同討論、共同探索的過程。首先,可以改變沿襲幾十年不變的傳統教室布置模式。在普遍一星期一節美術課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形式改變教室課桌位置的布置,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討論交流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讓課堂形式經常有一種新穎、開放的感覺,真正從形式上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一是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這是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絕好辦法。二是鼓勵學生有機地“插嘴”。教學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滿足學生心理的需要,在課堂上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有機地“插嘴”。三是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藝術作品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另外,美術課程中還要努力設計一些具體的程序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
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應為每個學生提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得到成功的體驗。不同個性的學生在繪畫中使用不同的繪畫語言。一般來說,活潑外向的學生更喜歡用粗獷的筆觸來作畫,繪畫速度快,畫面連慣、流暢,有較強的表現欲;而文靜內向的學生,他們的畫細膩、嚴謹,畫面比較精致、緊湊,而且作畫時間較長。什么個性的學生就讓他畫什么樣的畫,這樣,他們原始創作熱情才會被激勵。你可以問他們畫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們畫什么、怎樣畫。
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有計劃地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景而且與教師共同面對問題情景。筆者在上《我們的田野》一課時,先是讓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一首“我們的田野”歌曲,讓學生感受那無邊的田野、美麗的土地、藍色的群山、飛翔的雄鷹等帶來得美感。聽完后,學生們都爭著搶著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了;老師我聞到了花香;老師我看到我的爺爺正在田里干活(因為他的爺爺是在農村)……這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現田野的背景圖,告訴學生我們要把將剛才你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畫出來,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貼到黑板上的田野中。這時的學生們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悅心情急著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個貼在前面。毫無疑問,對教師來說,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甚至比淵博的學識更為重要。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業負擔的輕重,決定著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和空間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