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紅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中等專業學校)
牽手多媒體,優化中職英語課堂教學
◆喬 紅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中等專業學校)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挑戰。從中職生英語學習的現狀與特點出發,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功能、特點及英語教學的規律,探討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中職英語課堂教學這種積極的教學模式。重點介紹了多媒體對于英語教學的功能分析: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可以幫助教師創設真實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教學氛圍;降低教學內容難度,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拓寬學生知識面,豐富學生文化內涵。
多媒體技術 中職生 英語課堂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挑戰,然而絕大部分中職英語教師教學仍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現代化教學手段基本上不用,即使使用也只是在上公開課時。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源于他們認為中職生基礎太差,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純屬浪費。由此產生應付情緒,認為只要對付完課堂上的45分鐘就萬事大吉。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陳舊,最終導致中職生英語水平較低。那么,如何將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中,改變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作一些探討。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本、圖形、形象、視頻圖像、動畫和聲言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一種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是信息領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學上,它既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
初中生源校輸送的學生基本上是普高的落榜生。他們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沒有掌握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詞匯和語法知識,甚至有個別學生不能按照順序正確書寫26個英語字母!
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動機不明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樹立起“我要學”的思想,這導致他們對英語的興趣不濃厚。再加上基礎薄弱,接觸的教材既復雜又與初中不連貫,于是問題越積越多,成功的體驗愈來愈少,學習興趣逐漸減弱,甚至不愿學而放棄這門功課。
英語知識結構不完整,使得學生在職校英語學習中困難重重,使得學生失去了對學習英語的信心。他們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上課睡覺、下課瘋玩、有問題不問、連作業也都是被迫才會去抄別人的,完全呈現出一種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缺乏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幫助中職生明確英語的學習目的,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擺脫英語學習的困境以及努力改進現有的教學方式,都已經迫在眉睫。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學習,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敝新毶谡J識事物的過程中,缺乏有意性和目的性,他們往往被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他們的學習動機來源于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英語課堂情景化,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一改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的語言敘述,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變化多樣,形象多彩,引人入勝,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不斷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列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學生容易進入交際角色,所學的英語材料在聲像和語言所構成的情景中更容易地再現,在心理上進入最佳聯想狀態、最佳認知狀態和最佳行為狀態,實現交際法、認知法和視聽法的綜合運用,有效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教學BookⅠUnit8 Festival這一單元時,我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搭配上聲音、圖像等特定圣誕節的情景,創設了一個較真實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節日的氣氛。上課時,組織學生唱圣誕歌、講圣誕樹的傳說、扮圣誕老人、送圣誕禮物。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英語,在實踐中運用英語,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外國人過圣誕節的氣氛,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借助多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環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口語欲望。再如,講解BookⅡ,Unit 16 Job Hunting這一單元時,首先利用各種形象直觀的職業圖片展示,讓學生迅速掌握新詞匯,融入創設的生活情景當中。再利用課件插入一個招聘會的現場視頻,然后在屏幕上給出模擬工作崗位的應聘要求,讓學生分組積極討論,最后隨機抽取部分小組進行模擬招聘表演。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自然形成,語言材料被活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識。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都有體會,如果學習內容難度偏大、意義又太抽象的話,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將多媒體引入英語課堂并與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適度降低學習材料的難度,消除學生學習外語的隔閡感。例如,Book 2 Unit 10 The Olympic Games中的2000年悉尼奧運會會歌這篇聽力材料,初放歌曲時,大部分同學臉上一片茫然,根本就聽不懂歌曲的內容。這時,我利用多媒體呈現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會歌演唱場面,屏幕上給出英語歌詞提示和部分解釋,再聽幾遍后,不少同學就能夠完成百分之六十的填空。但還是有部分學生聽不懂,我就鼓勵大家學唱這首歌,歌手激情四射的演唱和會場昂揚向上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他們一邊學一邊唱,一邊唱一邊學,不知不覺地竟然有很多同學把歌詞背了下來!學生在這樣多彩生動的情景中學英語,降低了學習難度,大家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消除了個別學生的害羞心理,人人張嘴,個個表演,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提高了學習英語的效率。
學習語言是離不開文化的,而文化的內涵又是包羅萬象。小到飲食、問候,大到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無不滲透在語言中。傳統教學的教學內容一般都局限于課本和教師積累的課外知識,學生的可讀量十分有限,但多媒體卻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這一缺陷。由于屏幕的快速投放,節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及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多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播放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學生了解的一些知識和內容。如教學BookⅠUnit1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時,播放介紹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知識,如空氣污染、河流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在教學Unit4 Leaning時,介紹有關國內國外的教育措施和教育形式等。這些內容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課外閱讀。
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為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橋梁。教師可以很直觀地為學生呈現不同于中國文化的文化場景。如在教學BookⅡUnit 1 Going places,講到關于度假計劃(vacation plans)時,因學生生活經歷的平凡、單一,對假期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激情,我便用多媒體展示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風景勝地,如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美國的自由女神book=7,ebook=102(上接第82頁)像、日本的富士山、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并結合圖片講解了那里的人們如何迎接游客的一些活動,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們既新奇又興奮,情緒處于極度亢奮的狀態,爭著用英語去說自己知道的東西和對未來的憧憬計劃。學生們在這種圖文并茂的情景中,了解了不少一些西方的風土人情知識,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課本內容,變得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第四,高校組織公民行為對提升學校管理的績效有顯著的作用。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組織公民行為由于在教學中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應當納入高校教職員工的招聘、選拔、培訓過程中的指標體系之中,并占有相當的比重。在對高校教師的績效考核和在此基礎上book=29,ebook=158實施的獎懲,必須在充分考察組織公民行為的基礎上來進行,以促進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在班級管理中,學生之間的利他與合作行為,對學生的有效學習和社會認知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另外,高校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并使之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
1.提高高校教師的情感承諾。高校管理者應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強調尊重人、培養人、滿足人的需求,著力培養敬業精神,形成開拓進取的共同價值觀;通過誠懇與公開的溝通,與教師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增加教師參與規劃和決策的機會,充分授權,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為教師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使教師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當中。
2.讓廣大教師感受到利益關心。通過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生活補貼、福利補助,解除高校教師物質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去,更加奮發地開展創造性工作。
3.讓廣大教師感受到工作支持。工作支持感是教師組織支持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教師的管理中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工作設計”,使工作內容豐富化和擴大化,使工作本身變成更具有內在意義和更高的挑戰;要重視教師反應的工作中的問題,創造良好的工作硬件設施與條件;營造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良好工作環境。
4.提高廣大教師的價值認同感。價值認同是高校教師組織支持感的重要方面,來自學校的價值認同滿足了高校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正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激勵高校教師奮發、忘我地工作,表現出超越正式文件所規定的奉獻、無私行為。學校的管理職能不僅僅是對工作或崗位的管理,還必須致力于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機會;高校還應以教師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為每個教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進而為教師提供配套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項目,使他們感受到來自組織的價值認同。
1.確立關于組織公民行為的正面態度。在高校這一教育組織中,教師的心愿是在本領域有所建樹的同時培育英才。所以,高校管理者應賦予教師充分的學術權力,尊重教師的意見,使教師獲得工作滿意感,而不僅是獲得更高職位或更多金錢,這將對他們實施組織公民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2.建立長期的組織文化。建立長期的組織文化能夠較好地引導組織公民行為。如果個人著眼于長期,那么就會比較重視美德,同時也注重長期的回報(Hofstede,1997)。另外,長期著眼者為了融入組織或參考群體中,勢必要遵守組織或參考群體的規范,從而較易實施組織公民行為。所以,在高校,必須重視良好教風的傳承與提升,因為這對于學校這一教育組織來說是一種組織文化、無形資本,也是一種大學精神,是一所高校深厚底蘊的生長與勃發,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資源。
3.營造寬松的學術氛圍。營造一個寬松的學術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讓教師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也是一種通過有效溝通而影響教師的領導行為。同事間也要互相諒解,能接受來自上級、同事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教師的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式,了解最新專業動態,主動更新知識,表現出盡職、謙恭的高尚師德。
[1]樂國安.西方社會心理學新進展[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226.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從網上的英語網站,播放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影片,讓學生進一步開闊知識面,把學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真正的英語環境中。英語整合課網頁大部分是英語,這樣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資料搜索中,一直接觸著英語的環境,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閱讀,更是鍛煉了他們的英文思維方式,從而也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有些英語音像也有助于鍛煉他們的聽力和口語。這種無時不在的英語氛圍能彌補日常英語環境的不足,也是學習英語的極好途徑。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欣賞《哈利·波特》《加菲貓》等與課文有關的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去聽、去學真實的英文,提高英語水平。
多媒體對英語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形式和語言輔助英語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學好英語。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我們要認清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要充分注意其輔助功能,理性運用技術。認清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要依據客觀事實,合理地綜合利用,以取得最佳效果。要力求簡潔,以最貼近教材、貼近學生,真實準確地反映教學重難點為準則,要以操作方便、可靠、有明顯的效果為準繩。我們要研究多媒體技術對教育教學發揮的作用,對我們的觀念帶來的沖擊和引發的變化,我們要降低不恰當地利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優化中職英語課堂教學。
總之,多媒體教學設備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多媒體技術配合英語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向現代化開放教學模式發展中最重要的手段,多媒體英語教學勢必成為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
參考文獻:
[1]彭紹東.解讀教育技術領域的新界定.電化教育研究,2004,(10).
[2]焦新平,曹祥娟,張利娟.多媒體技術:福兮,禍兮.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9,(3).
[3]莊智象,黃衛,王樂.我國多媒體外語教學的現狀與展望.外語電化教學,2007,(1).
[4]董洪學,姜菲.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視角.外語電化教學,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