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高樓鄉第一中學)
培養農村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驗與研究
◆王 兵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高樓鄉第一中學)
目前,某些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堪憂,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仍未擺脫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將備課當成抄教案,將上課當成念教案,將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加上機械地抄抄寫寫,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使課堂缺乏生機活力,教學效果欠佳。老師在課堂上不但講讀課文,就是自讀課文,也包辦代替,教學方式單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結果是老師唱主角,少數學生唱配角,多數學生當觀眾。其主要原因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普遍教學思想陳舊,語文素養參差不齊,創新意識淡薄。老師不思進取,放松學習,實施新課程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只按考試要求進行教學,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不教。
筆者自2007年4月份的一次杜郎口之行,對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學習歸來后,立即進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實驗與研究,現總結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大家交流。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教師要相信學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授給讀書方法,放手讓學生讀書,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1.應創設自學氛圍,教給學生自學方法
讓學生自主讀書學習,并不是放任不管。在學生自學前,教師應教給學生自學的程序與方法,可以采用“讀、思、寫、查”的四字學習法,讓學生在自學時有序可循,有法可行。這里的“讀”就是將課文讀通讀順,整體了解課文脈絡,知道課文講了什么內容;“思”就是讓學生看“預習提示”和“課后思考題”,明確新課要學什么;“寫”就是再次細讀課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點勾畫,記下疑問,寫下感受,明確會什么,不會什么;“查”就是查工具書,遷移舊知識,盡量解決一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2.激發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樂于學習
動機是內因,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在的驅動力。若學生本身對自己探究的活動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欲望,那么這種內在的力量就能充分調動其活動積極性,從而高效持久地投入探究活動。語文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產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并在興趣的激勵下形成強烈的探索動機,從而樂于學習。
3.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愿意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思想只能由學生自已通過有目的的勞動去實現,別人無法代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本著“教”為“學”服務的觀點,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充分享有“問”的權利,充分享有“讀”的時間,充分享有“講”的機會,充分享有“做”的過程,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角色,正如杜郎口校長崔其升所說:教師的角色地位由主演走向導演,由現成變成生成,由經驗變成科研,由師長變為朋友,由老師變成學生,努力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生說生評,生說師評,師說師評,生問交流等活動形式,讓學生自己獲得問題的解決,使學生走向成功。
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布魯納說:“學習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是提供自主學習的最佳形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教學過程,要做到“七讓”,即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掌握單詞,讓學生自己概括大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尋找學習方法,讓學生思考課文重點,讓學生突破課文難點,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課的全過程。
關注自主學習的過程,最佳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反饋的重要方式,它的作用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與目標要求的距離,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如當學生回答錯問題時,是鼓勵引導,還是訓斥挖苦?是點撥迷津,還是簡單的否定,甚至批評罰站?恰當的鼓勵引導、點撥能讓學生感到老師評價中肯,態度誠懇,自尊心受到保護,對老師產生親近感,“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就會以良好的心態進入學習活動中;反之則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習積極性。
學而不思,只靠死記,必然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引”要得當,“放”要得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人自為學。放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敢說、敢問、善問,敢于辯駁別人,發表不同見解。在課堂互動中通過交換思考所得,不斷修正自己的答案,體驗探究的樂趣。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讓學生多動手,寫一遍頂上看十遍,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正是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培養與發展的過程。
當然在課堂上“放”得徹底,還要注意區分好“亂”與“氣氛活躍”的關系。為學而亂就不要怕,引導有法,讓學生激烈的討論辯駁引起的“亂”只會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興趣,學生反而無暇開小差,自主學習習慣才能充分培養起來。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改革目前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必由之路,同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了能力,當然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挑戰。我們只有在平時加強讀書學習做學問,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念,轉變傳統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推行自主學習方略,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