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娜
(浙江理工大學)
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企業文化課程中的運用
◆蔣曉娜
(浙江理工大學)
探討了如何打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在實踐環境缺失的情況下,創造虛擬的企業環境,讓學生通過情景體驗來培養學生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感性認識,從而培養他們的適應能力、發展能力與競爭能力。
體驗式教學法 企業文化 實踐環境
企業文化被認為是營造企業績效和滿意度,創造管理者和員工最佳行為品格和素質,從而確保產出成功業績和能力的科學,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方式日益受到重視,而企業文化類課程也相應地成為國內高校管理類專業中普遍開設的課程。
對于我校文化傳播學院傳播系而言,從傳播學專業創辦之初,就立足于應用性和差異化,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強調傳播學的應用性與交叉性,致力于培養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我們把新媒體與整合營銷傳播確定為發展方向,針對畢業生完成學業后,大多數將走進企業,從事營銷傳播類工作的情況,傳播系將企業文化建設課程設置為專業課,在其前期學習了文化產業概論和公共關系學等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鍛煉學生企業管理和建設的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發現,由于現行企業文化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能力方面稍顯乏力。因此,探索如何突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學效果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想突破教學中的困境,找到提高教學效果的辦法,應當要先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首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文化”這個概念很大,顯得很空泛,難以具體理解;而文化管理被認為是成熟企業的管理模式,是高端的管理手段與方式。要讓學生們能夠對企業文化與文化管理有充分具體的認識,單靠尋常的理論教學加案例講解的教學模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從學生層面來說,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是在校園里度過的,作為接受知識的主體,缺乏企業的工作經歷和感性知識,有些人甚至對企業連最起碼的印象和概念也不具備,給企業文化類課程教學增添了難度。
再次,從教學層面來說,企業文化作為一個新興學科,被引用中國本土的時間不長,尚未形成完備的符合中國實際的理論體系,還有很多尚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要真正把握企業文化的塑造真諦,安排學生到優秀企業進行文化實習是最好的辦法,但目前的中國,企業文化做得好的企業很少,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企業文化的價值,在建設的過程中也流于形式,這給教學實踐帶來不少困難;另外,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健全,導致一些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發展也同樣不成熟,曾經的榜樣典型,很可能過幾年就沒落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這又給企業文化課程的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帶來了尷尬。
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課堂中,以組成創業團隊、復現案例的情境等方式,讓學生體會企業文化建設的虛擬實際,加強學生理論學習之外的感性體驗,從而突出這門全新課程的時代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以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有機結合,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管理人才。
1.運用案例體驗教學法
管理實踐的無限性和管理者接觸實踐的有限性是一個很難協調的矛盾,借用案例來延伸學習者親身感知的邊界,可以有效解決這個矛盾。起源于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使用,其改變了課堂上呆板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應變和創新能力,因而廣受歡迎。企業文化的實踐性決定了在教學中要經常性地開展案例教學。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將具體案例的情境模擬到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參與分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內化知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2.設置虛擬實踐環節
實踐教學是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引導學生把外在的社會認識變為內在的社會經驗的過程。針對目前學生無法到優秀企業進行文化實習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設置企業文化教學的虛擬實踐環節。學生以團隊創業的方式,模擬企業經營的實際,開展本企業價值觀提煉、企業領導人形象設計、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等體驗式專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升學習效果。
3.完善科學的教學考核手段
針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親身體驗的缺陷,數字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給予彌補。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豐富學生接受信息的角度,利用音頻、視頻資料,進行現場模擬,還原企業案例的現實,盡可能的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同時針對企業文化課程考核不適用傳統閉卷考試的問題,體驗式教學環節中的學生參與部分應加大評分比重。作為強調實踐性為其特點的課程,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時,要把案例分析、模擬實踐中學生的表現重點考核,再結合學生理論掌握的情況,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激發他們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
1.適當進行教學大綱調整
目前國內相關教材繁多,內容重復,結合教學實踐以及借鑒其他高校企業文化課程建設的經驗,我們將本課程的理論教學體系做出了調整,目的是使教學內容更加緊湊充實,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整個課程分成企業文化概說部分、企業文化構成部分,企業文化傳播部分,跨文化管理部分,各部分緊密相連,層層遞進。學生通過系統學習,能掌握企業文化的內涵、構成要素、功能等基本理論,同時還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參與企業的管理與經營,有效在組織內外進行企業文化溝通傳播。
2.多角度利用教學案例
利用案例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理解性案例,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知識理論,加深對企業文化現象與實踐的認識;可以在章節后面配備對比性案例,以利于學生對整章內容的把握;可以在一個專題完成之后,配發一個綜合性案例,讓學生能夠對這個專題所涉及的基本理論融會貫通。
3.強化實踐教學內容
我們的教學改革致力于提升學生的企業文化管理與運營實踐能力和職業化素養。因此,我們的教學以企業對文化管理和運營人才的能力要求為出發點,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都將加強實踐內容,通過案例情境復現和虛擬情景設置等方式設計課程體驗實踐教學模式,并在課程的學時安排和學期考核中均加強體驗式實踐教學內容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力求以此提升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努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我們希望通過企業文化的教學,讓學生擺脫背記答案的學習套路,學會一種新的思維模式,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多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這門課程具備鮮明的實踐性特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應當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能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企業文化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體現出這樣的特色。為此,我們將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實踐教學、多媒體技術和科學考核融為一體,構建多維立體化教學平臺,重在創造性思維與實際相結合,并將人文素質的提升與審美藝術的引導滲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