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英
(河南省內黃縣第二實驗小學)
漫談小學班主任工作
◆蘇國英
(河南省內黃縣第二實驗小學)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班級的靈魂。作為“班集體靈魂”的班主任,每天面對的是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讓這一雙雙的眼睛充滿智慧之光?怎樣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張揚,這是一項繁重而有意義的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就要求班主任老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辛勤的澆灌、培育。
當今的小學生不好教育,主要原因是孩子剛從溺愛的家庭中進入學校,很多孩子在家沒有接受到比較好的生活教育、社會教育,不知道同學之間的愛護和幫助,不知道尊重學生和老師,總是唯我獨尊,當他們做錯事的時候,如果僅僅嚴厲的批評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極強烈的不滿,給自己帶來了痛苦,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為了不出現這種狀況,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總會根據學生的實際給予他們耐心細致的幫助,幫助學生解決煩惱,希望他們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引導他們在學校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互相尊重。
我相信,“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痹诎嘀魅喂ぷ髦?,我總是通過身教和言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讓他們真正看清我們老師的人格和魅力,讓他們真正感到我們為他們付出的太多太多,讓他們真正感到作了錯事太對不起他們的老師。我經常還與學生家長聯系,就是要讓家長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子女是真的很關心,是真的很用心,是真的為他們的子女操碎了心,我們老師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這些話不是要我們直接對他們家長說出來,而是要用實際行動真誠地表現出來,讓那些家長自覺地配合我們工作,支持我們工作,讓他們發至內心地感激我們,敬佩我們。
要想做好班級工作,首要的是要了解學情班情學風班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方法,以達正班風學風,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又能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在班級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的工作可能會贏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一個班集體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班干部決定的。小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班干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
當選的班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班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班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班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班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班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班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尊重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尊重學生意味著班主任應將學生置于平等地位,尤其是對待“問題學生”不能總是批評指責,要善于激發其積極向上,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使其產生內在動力,以達到轉化的目的。
1.“小紙條”
我常用寫小紙條的方法與學生交流。紙條上可以是對學生委婉的批評、善意的提醒;還可以是對學生改正錯誤的真誠鼓勵和表揚。尤其是當遇到使老師盛怒的情況時,我更是選擇了寫紙條。當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有時難免大怒,這時去做工作勢必要糟,我便采用寫紙條的方法:“請到我的辦公室來一趟,我有事找”。短短一個紙條避免了大聲地訓斥,給學生一個反思的機會,而且相信學生再找你談話時對錯誤已經懊悔得不得了。
2.“悄悄話”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被別人尊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要把一些搗蛋、調皮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他們,讓他們打消逆反心理。在這方面我采用了“說悄悄話”的方法。他們在日常當中總是搞一些“小動作”,或和同學在課堂上說幾句話,或“碰碰”其他同學。顯然,他們是在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或發泄脾氣。我根據小學生這種心理特征,我十分注意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不在當眾說他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只是輕輕地走到他身邊或在他的耳邊說幾句“悄悄話”(這樣做好嗎?下次能為老師而改正嗎?)他們會會意地點點頭,并且很努力地去改正。這“悄悄話”挺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老師是在關心自己,尊重自己,從而變得收斂起來。如果當時老師馬上點名批評或大聲訓斥他們,他們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拒絕老師的說教,會走到事情的反面。
3.“心語箱”
我請愛好手工的同學設計制作了“心語箱”,每周兩次開啟。便于我及時了解學生情況,交流情感。內容可以是悄悄話、反映問題、提建議、批評老師等。
4.“激勵語”
創設班級特色激勵用語。我常鼓勵學生說這幾句話:“相信我,我能行!”“別灰心,再來!”“我能幫忙嗎?”經實踐,這些話已經形成班級用語。
另外,作為班主任,我常常以欣賞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學生,贊美學生。讓他們發揚優點,從而改正不被老師欣賞的贊美的缺點。我除了自己在日常這樣做,還教育學生要學會欣賞別人,會得欣賞別人也就懂得欣賞自己,于是我布置了他們寫自己熟悉的八個同學的優點,且每個同學的優點不小于50字,我每天讀一篇看誰最受同學的稱贊,學期未進行獎勵。我發現我班學生悄悄地變了,變得更積極學習,上課更大膽舉手發言了,做的好事更多了。
教育有規律,但沒有一條規律適合于所有的學生。在今天——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責任是塑造學生的個性。是把我的學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有骨氣、健全的人。因此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借鑒名師育人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思考、探索適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實踐的過程中再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