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穎
(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
◆陸穎
(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指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探討以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灌輸式的教學,即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教材的講解,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受體。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沒有主觀能動性,缺乏創造性。在網絡化逐漸在教育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節奏,也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網絡環境下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形成互動式的討論學習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的發展。
生境互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互動方式,因為小學生年齡特點就是充滿好奇,對知識的渴望程度很高,并且好動、愛問為什么等。借助小學生的這些年齡特點,加以很好的利用,可以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生境互動,加深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起到很好掌握所學知識的作用。在網絡環境下,充分利用網絡環境的特點,通過投影、圖片、音樂、視頻等網絡資源向學生直觀、形象的展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境感官,實現互動式的教學目標。比如,《草原的早晨》這一課文的學習時,通過網絡資源,多找一些草原的視頻資料,配上優美的音樂,馬兒在草原上盡情的奔騰。在學生切身的體會到草原的魅力,特別是山區的小學生,他們根本沒有見過草原,或者電視上看見過也沒形成具體的印象。要他們僅僅跟從課文去感受、去體會草原的美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在他們的腦海中能夠形成的也僅僅只能是文字的印象。通過十幾分鐘的視頻觀看,在音樂中切實的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需求動機。然后在課文的講解中逐一的解答學生的疑惑,在一個輕松自然的環境中起到了學習的作用。又比如,《狐貍和烏鴉》課文的學習,利用網絡資源,先找一些動漫材料給學生進行播放,然后找兩位同學進行角色扮演。扮演狐貍的同學要想盡辦法讓“烏鴉”開口,一旦“烏鴉”開口,就表示狐貍取得了成功?!昂偂笨梢酝ㄟ^講笑話、提問題等方式來讓“烏鴉”開口,如你多少歲了啊?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啊?而“烏鴉”則要想盡辦法用肢體語言來回答,避免開口。在這個過程中,先通過網絡資源了解了課文的大概意思,在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更加深了課文主體思想的表達,再結合課文,在學生輕松、積極的學習狀態下,教學就顯得十分輕松了。
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同學之間進行相互的激勵、評價和進行一些討論式的學習。小學生本身就具有愛發問、愛爭辯的特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同時利用網絡環境,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加強交流、分享經驗。在網絡的環境中,大家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自己觀點意見的抒發,通過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碰撞、交融,以獲得情感的共享、語文素養的提升。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爭辯本能,讓學生在爭辯中學習,從爭辯中體驗知識。比如,學習《誰的本領大》的時候,老師先找一些太陽能的資料圖片或視頻,再找一些臺風、龍卷風等造成的災害景象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觀看幾分鐘,充分感受太陽能和風的威力,然后提問誰的本領大?讓學生進行激烈的爭辯,在爭辯中肯定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然后引導學生一起對課文《誰的本領大》進行學習,學習過后再讓學生來說誰的本領大,最后老師總結風和太陽在不同的情景下本領各有優勢。在這個課文的學習中,通過網絡資料的形象展示,讓學生直觀了解了風和太陽的“本領”,然后通過爭辯,實現生生互動的環節,最后獲得學習課文的目的。
師生互動在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灌輸式,老師一味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在網絡環境下實現互動式教學模式,就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強有力的交流,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而不是灌輸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網絡環境,盡量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尋求老師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比如,《木蘭從軍》的學習時,利用網絡資料,動畫模擬木蘭從軍的某些場景,如扛著長槍、穿著盔甲等。促使學生思考提出問題:木蘭是一個女孩子,她為什么要從軍?木蘭從軍的時候怎么能夠扛得動那么長的槍?還穿著那么笨重的盔甲。利用這些問題為切入點,老師開始講解這篇課文,解答學生的這幾個問題,從而通過互動實現了課文的學習。
在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性,而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接受者。通過網絡環境下的互動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傳統教學模式的灌輸者轉變成了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更多的是起著一個指導的作用,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的體現。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直觀、形象地進行相關內容的展示,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課文、感悟課文。通過網絡環境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實施、轉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從而在輕松的氛圍內實現了小學語文的教學。
[1]張美.小學課堂教學互動的三種模式[J].新課程(教研),2011,(04):137-138.
[2]吳東醒.網絡環境中面向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8,(06):262-264.
[3]張莜蘭,張麗娜.利用光盤資源進行互動教學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02):94-95.
[4]許冰.在課堂上互動交往[J].小學語文教學,2006,(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