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史春梅
淺談如何提高《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黑龍江 史春梅
本文在總結出《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方法、更新硬件設施、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等整改措施。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1.學生的現狀:如今的中職與技校的學生多是初中畢業生中的中等生甚至是后進生,學生的基礎薄弱,尤其是計算能力差,主觀能動性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目標、憂患意識及自制力,容易隨波逐流,欠缺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教材理解起來有很大難度,加重了教師授課負擔。
2.教師的現狀:職業學校普遍缺少懂技術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既缺少實踐經驗有沒有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單一,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缺乏行之有效的、系統的措施,死板生硬的講課過程使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樂趣,漸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3.中職學校的現狀:普遍存在教學設施、實驗實習器材相對短缺、陳舊等問題,很多演示實驗根本無法完成,更加使學生感覺課程枯燥、難懂,喪失學習興趣。
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就必須從現今學生的年齡特點入手,初中畢業后進入中職與技校的學生多在15-20歲這個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叛逆、自主意識強、貪玩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急于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并對工作后的環境與事物有很強的探知欲。針對學生們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多采用示例法、提問法、實驗法,將工作與生活當中那些學生們喜聞樂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講給學生們聽,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輕松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舉兩得。
例如,我們在講解鏈傳動的時候可以以自行車為例:自行車當中的腳蹬子帶動后輪就是典型的鏈傳動,當我們騎自行車的時候就能體會到,當我們人蹬一圈的時候后輪會轉好幾圈,那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會說那是因為車架上的鏈輪要比后輪上的大很多,在這里我們可以引導和提示學生大輪上的齒數也要比后輪多很多,而每個輪齒又與鏈條上的鏈節一一對應,由此引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最后由以上的情況引出鏈傳動的計算公式。正所謂一通百通,讓學生將這個最典型的鏈傳動理解透徹了,那么后面其他類型的鏈傳動也就不難學了。
《機械基礎》內容貼近生產實踐,應用性強,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這使得我們以往的“教材在手,黑板上有”的教學方法顯得蒼白無力,因此我們就需要采取更多的方法,將課堂內容豐富,甚至將課堂搬到外面,乃至實習工廠中,這樣才能避免被動的“填鴨式教學”。
再者,人的感官包括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方式,盡可能多地調用學生這些感官來形成的認識才更具體、形象、生動,也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容易,記憶也更深刻。
(1)將更多的實物拿到課堂上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講解“聯軸器的結構、特點及應用”這節課時我們可以將常見的凸緣聯軸器、齒輪聯軸器等拿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觀察,摸索這些聯軸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再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2)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提高學習積極性,加深對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平面連桿機構”內容時可讓學生自行制作簡易的四桿機構、曲柄搖桿機構的簡易模型,來觀察它們的運動特點與存在條件,并通過所做模型測試與驗證急回特性。在學生們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利用學生們愛表現的特點,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符合學生們愛玩的心理,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做”,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3)將課堂搬到外面甚至實習工廠當中去
《機械基礎》教學是“三基”教學,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因此需要教師在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同時,還要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學以致用,畢竟中職學生將來就業方向就是生產一線的勞動者。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將我們的課堂放到更廣大的平面上去。例如,在講解“變速機構”時我們可以將課堂放在校辦實習工廠當中,將車床的箱蓋打開,讓學生看到機床電機的轉速出來后是如何通過減速機構減速傳遞到主軸上的以及如何通過變向機構改變主軸旋轉方向的。通過學生親自搬動手柄,更換相嚙合的齒輪來改變主軸轉速,改變主軸旋轉方向,讓學生們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來掌握原理性的知識,這樣做學生會更感興趣些,理解也更加深入,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4)更新硬件設施。在此基礎上更多的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緊隨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掌握更多的、新興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這就要求學校在這方面進行較大的投資,購買先進的教具、教學設備,組建機電實驗室,更新實習設備,為教師創造更多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機會,鼓勵教師學習并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并且市場經濟證明這些前期投入是值得的,所獲得的回報是豐厚的。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使得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得以實現,而且教學手段也在向多元化發展,在中職與技校的日常教學中我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械基礎》當中的很多零件的形狀、機構的組成都可以通過模型來展示給學生,即使是復雜的機構也可以通過積木式的傳動組合模型來自行搭建。機構的傳動路線可以通過軟件模擬,以多媒體為手段,將其用形色兼備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液壓傳動和液壓件的工作原理也可以以動畫的形式表達出來,甚至可以在軟件當中實現機構的裝配與拆卸,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還可以通過電子課件把很復雜的原理通過圖文結合很簡單的表達出來。
例如,在講解“輪系的分類及其應用特點”時可讓學生到實驗室通過機電示教積木自行搭建各種輪系來研究其結構特點,驗證傳動比計算公式,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與驗證不僅加深了理解也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提高了學習效果。在講解“氣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及應用特點”時,由于氣體是透明的介質,學生并不容易感受到氣缸在動作的時候氣體的流向,也弄不清在整個氣壓傳動系統當中氣體的具體傳動路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電子課件當中制作相應的動畫,以動畫的形式將氣體的傳動路線逐一的分解為每一步的動作,并將動力所傳遞到達的位置加以顏色區分。首先,先在三維軟件當中對各個零件建模、組裝,最后進行仿真制成動畫效果,再在課件當中對動力所傳遞到達的位置加以顏色區分制成路線示意圖,并加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的課件拿來在多媒體教室當中為學生加以講解、演示,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綜上所述,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入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理論與實踐互補的方式,并結合生產生活實例讓學生喜愛學習、自主學習并達到學為所用、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學生順利掌握《機械基礎》課程的內容,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有效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呂文升,方天培主編.現代教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孫大俊,等.機械基礎(第四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07.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水利工程技術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