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小艷
(鹽城市幼兒園)
淺談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性
◆吉小艷
(鹽城市幼兒園)
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組織教育活動、科學輔導和評價幼兒繪畫就尤顯重要。本文就如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分析和探討。
繪畫活動 教學方法 重要性
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們樂于用畫畫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愿,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組織教育活動,科學輔導和評價幼兒繪畫就尤顯重要。
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關鍵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導入”部分。
1.故事導入
利用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采用故事形式導入新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幼兒粘貼《小雞》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雞媽媽帶一群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可是有一只小雞走著走著不見了,雞媽媽到處找都找不到,我們幫雞媽媽把小雞找回來,好不好?”這樣,調動了幼兒的興趣,粘貼小雞時就特別用心和仔細。
2.兒歌導入
兒歌生動形象,順口好記。用兒歌導入引起幼兒學畫的興趣。例如:在教幼兒繪畫《吹泡泡》時,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學習兒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顏六色真好看,小朋友們拍手笑。從而引發幼兒想畫泡泡的興趣。
3.歌曲導入
大多幼兒都愛唱歌,它對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幼兒手指點畫:《草地上的花兒》,可先讓幼兒演唱《春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激發幼兒想把春天畫下來的愿望。
“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繪畫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運用不同方法對兩組幼兒進行繪畫引導,請一組幼兒直接畫畫,要他們看到什么就畫什么。”我觀察著幼兒的反應,有的目光散亂無焦點,有的“埋頭苦畫”偏不看……10分鐘過去,一組幼兒的作品大多成形。然后來到二組,場面可熱鬧啦。孩子們三三兩兩,有在桃樹下觀察撫摸,嘰嘰喳喳的,有彎著腰嗅花香的,教師蹲在孩子們中間也興奮得漲紅了臉。又是10分鐘過去,當一組已結束了繪畫活動時,二組幼兒才開始作畫,不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畫畫來表現自己此時的心情。結果可想而知,二組幼兒的作品充滿了靈氣,想象力豐富。當然,我們不能說一組教師的“看到什么畫什么”的方式就是錯的,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兒作畫是畫其所知而不是畫其所見,強調觀察,而忽視了引導幼兒觀察的重要性。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了興趣,幼兒才會主動思考,并自學采取行動。當幼兒對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即使老師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其結果也很不理想,孩子們也未必能真正學懂。相反,如果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幼兒會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象中,他們的表現會很投入。
2.幼兒繪畫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如畫《蝴蝶》,目標是用點、線、面、對稱的方式來裝飾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讓幼兒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來裝飾蝴蝶,背景幼兒自由添畫,這樣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
3.幼兒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
如中班繪畫活動《太陽》,教師可提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用不同的墨鏡看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當幼兒了解、嘗試了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通過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夸張,想象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
如果說,充滿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尋味的結尾必將使一堂美術課得到美的升華,所以恰當地運用結尾,能使幼兒百學不厭,寓學于樂。
1.鼓勵式結尾
在輔導幼兒學畫過程中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使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
2.游戲式結尾
教師采用做游戲的形式作為結束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例如:畫《小熊過橋》,教師引導幼兒畫出小熊過橋的動態形象后,最后進行“獨木橋”的游戲,從而教育幼兒勇敢堅強。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使幼兒受到了教育。
3.故事式結尾
這是采用故事的形式結尾的一種快樂教學方法。例如:幼兒創作畫《秋天的水果》,在啟發幼兒畫出各種秋天的水果后,還可以讓他們講講自己畫的是什么水果,講一段關于水果的小故事。這樣既培養了幼兒對水果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展。
4.展覽式結尾
教師在完成美術活動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讓幼兒互相欣賞美術作品,提高幼兒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例如:手指點畫《梅花》,在活動最后,可組織幼兒開一個梅花展,讓幼兒既能欣賞到別人的作品,又激起了幼兒對繪畫的熱愛之情。
經常看到教師們以布局是否合理、線條是否流暢、畫得象不象、美不美等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而對于看似一塌糊涂,實則思維獨特的畫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這簡直是扼殺了幼兒的創造力。
1.充分認識和利用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利用。贊賞幼兒的點滴創造,并提供機會讓幼兒進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溝通。如展覽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互相評價,還可以及時反饋幼兒的進步,請家長采用適當的方法獎勵幼兒,使幼兒得到滿足。
2.尊重幼兒
評價兒童畫并不是一個死的標準,每個幼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的畫也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說的清,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幼兒、善于發現幼兒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幼兒溝通。
個體差異在任何教育活動中都存在,在繪畫中也不例外,有的聰明靈活,有的思維較呆板,繪畫作品也就千姿百態。
1.將集體與小組活動相結合
如果經常采用集體教育的形式,那么基礎差的一部分幼兒就達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為此,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采用集體與小組活動相結合原則進行指導。
2.關愛能力較弱的幼兒
在幼兒群體中,個體之間差異有時是驚人的,我們對能力較弱的幼兒不應歧視,而且應給予特殊的關照。
總之,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應盡量少干預,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幼兒的情感體驗,不能太在意幼兒的創造結果,教師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觀察、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合理指導、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從而培養孩子們繪畫的興趣,讓他們在有趣的藝術活動中畫出自己心中的畫,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