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禹 梁愷
喉罩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體會
王大禹 梁愷
目的探討喉罩在麻醉中的臨床應用。方法總結140例全麻患者,采用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結果140例患者中,101例一次置罩成功,10例輔用肌松藥后置罩成功21例經2次以上操作后成功。8例因頸短、肥胖、口小等原因改用氣管內插管。結論喉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氣道維持方法,是氣管內插管的補充。在臨床麻醉的應用中有其獨到的優(yōu)點,值得推廣。
喉罩;全身麻醉
喉罩是介于氣管內插管與面罩之間的通氣工具。它操作簡便,在急救、老年人手術及非胃腸道手術中具有獨到的優(yōu)點。現將臨床應用的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患有骨科,婦科,乳腺疾病擇期手術140例患者,ASAⅠ~Ⅱ級,年齡18~60歲,排除其他慢性疾病,無明顯心、肺、肝、腎功能異常。
1.2 麻醉方法 以芬太尼3 μg/kg,異丙酚2 mg/kg快速誘導,給氧去氮5 min,待患者意識消失,睫毛反射消失,下頜松弛后經口盲探置入喉罩。
喉罩盡可能深地置入咽喉部,充氣后加壓通氣,氣道通暢,胸部聽到清晰呼吸音,喉結兩側為清晰管狀呼吸音,無異常氣流聲,無漏氣感后固定導管,并接呼吸機。術中以芬太尼,異氟醚,肌松藥的模式維持麻醉。術畢,待患者清醒或保護性反射恢復后,能根據醫(yī)生要求而張口或睜眼時,拔除喉罩。麻醉前后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脈率,氧飽和度。
喉罩置入前后患者生命體征未出現明顯波動8例患者術中出現吞咽動作,繼爾出現漏氣或氣道梗阻現象,經加深麻醉后重新調整喉罩位置,氣道恢復通暢。
手術結束后,患者蘇醒平穩(wěn),意識比較清醒,能配合醫(yī)生去除喉罩。
喉罩適合于骨科、婦科、乳房手術等麻醉深度比較恒定,術中通氣量變化少的手術。由于置罩和拔出喉罩時所產生的心血管反應小,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臟疾患的老年人,以及需要保持眼內壓、顱內壓穩(wěn)定的神經外科手術,同樣非常適合。
喉罩應用越來越廣,可以在麻醉給藥后替代面罩和氣管插管進行通氣,對有困難氣道的患者易于通氣和插管[1]。喉罩在全身麻醉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氣道梗阻和漏氣。這與喉罩的大小,位置或喉罩內充氣不合適而引起喉罩周圍漏氣、氣道壓力過高、分泌物多、患者出現吞咽動作和頭部位置變動有關。一旦發(fā)生梗阻或漏氣,可以在吸出分泌物和加深麻醉后調整頭位,重新置罩,或者改用氣管內導管。由于喉罩容易耐受,患者蘇醒過程非常平穩(wěn),蘇醒時肺內麻醉氣體已經排泄徹底,體內藥物代謝完全,患者能很清醒地配合醫(yī)生的要求。拔除喉罩時所產生的心血管反應很小,對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安全指數相對較高。
與氣管內插管相比,喉罩操作簡單,易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對喉頭和氣管不會產生機械損傷,對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輕微;與面罩相比,喉罩對維持通氣更加確實,并可減輕麻醉醫(yī)師的負擔。因此,喉罩通氣是與氣管內插管和面罩并駕齊驅的一種新型通氣方法[2]。
[1] G.Edward Morgan,Jr.Maged S.Mikhail Michael J.Murray《摩根臨床麻醉學》2007,4,1-83.
[2] 杭燕南,莊心良,蔣豪,等.當代麻醉學,2002,08:648.
135100 吉林省輝南縣人民醫(yī)院(王大禹);輝南縣婦幼保健院(梁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