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英 趙淑君 李鳳敏
住院精神患者藏藥的護理干預
宋玉英 趙淑君 李鳳敏
藏藥是精神患者對抗治療的常見方法。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會產生許多藏藥心理而影響療效,深入研究精神患者藏藥危害,加強護理防范措施,使患者盡快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對減輕患者痛苦,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以及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34例精神病患者中,有藏藥行為者29例,均為男性,藏藥患者發生率為5.43%。本組中:精神分裂癥20例,躁狂癥5例,憂郁癥3例,偏執性精神病1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12歲,平均年齡57.2歲,首次住院患者17例,重復住院患者12例。
①藏藥方法;患者藏藥方法多種多樣,如藏于舌下或腮邊,還有上下齒痕周圍,舉手送藥過程中將部分藥片滑入袖口內,夾在指逢內或趁喝水之機將藥片吐入水杯,有的患者將藥片當眾咽下,然后到衛生間用手摳咽部,再將藥片吐出來;②藏藥的危害:a易發生意外事故。患者藏匿大量精神藥物或鎮靜安眠藥,集中吞服,蓄意自殺造成不應有的身心損害;b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醫囑藥量不能準確服下,患者癥狀長時間得不到控制和好轉,增加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①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護理人員在發藥時,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和認直執行服藥制度,堅持崗位責任制。嚴密觀察患者服藥后的舉止,動作,表現,耐心聽患者訴說服藥后的感受,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報告責任醫生對癥處理,讓患者在護理人員視線范圍內服藥,仔細核對每位患者每天的藥物,發藥時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應認真核對醫囑,并把核對結果告訴患者,說明藥物變動原因,不能推諉或簡單粗暴對待。護理人員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規范、熟練、穩重,以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出差錯為原則。對于頑固不化的精神患者,必須經家屬醫生的同意,采取適當強制措施進行藥物治療。從臨床實際看我們以上的做法確實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均能安心配合藥物治療,無任何意外發生。由此可見,對精神患者抗藥心理的護理是保證藥物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②加強服藥監護。每次患者服藥都要認真檢查,除做到“發藥到手,送藥到口,咽不下不能走”以外,對服藥后神色改變,表情不自然者,服藥后要認真檢查患者口腔、手、水杯,確定已咽下方可讓其離開,防止患者藏藥。對有藏藥行為者,服完藥后除對其進行檢查外,還讓患者在工作人員視線內30 min后方可離開;③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護理人員在接觸精神患者時,要主動熱情、文明禮貌、儀表大方、舉止端莊,給患者一個良好的印象。不要急于與患者爭辨是否有精神病,以免引起患者反感。在保證患者安全前提下,盡量滿足其生活習慣及合理要求,尊重患者信仰與愛好,讓其感到住院如在家般的溫暖。對患者因疾病所致的焦慮、糾纏、恐懼、沖動等不流露絲毫厭煩情緒。對敵視醫務人員的患者,護理人員盡量避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從其生活方面給予多關照,以真誠感化他們,取得患者的信任,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重視,被歡迎,而樂于接受治療;④安全檢查。每天早晨,晚間護理時,對有藏藥行為的患者鋪床,衣服做較隱蔽性的檢查,防止大聲吆喝,使患者產生敵對性。發現有藏藥者態度要和藹親切,問明原因以便做好心理護理;⑤做好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抗藥心理,確保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在具有良好的護患關系前提下,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精神癥狀,與患者共同分析病情,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勸其試用看有無效果后,再決定是否需要治療。通常患者經藥物治療2周就有一定療效,感受到療效的患者,當然決定繼續配合治療。對治療信心與耐心不夠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經常主動關心他們,了解他們心理動態,講解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發動同種疾病康復期的患者,介紹自己配合治療的成功經驗,創造機會讓他們直接交流,盡快擺脫消極心理,增強治療信心與耐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心理上緊張恐懼,護理人員應耐心聽取患者主訴,給予心理安慰與支持,告訴他們藥物不良反應是可隨藥量減少而逐漸消失的,醫生會根據情況調整藥量,還可加用一些解反應藥物或更換藥物,切不可中途斷藥而影響療效。而對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心理疏導工作難度大,護理人員采取聯系他們所信賴的家人朋友來院探望,說服患者,同時發動癥狀緩解期患者來開導他們,達到配合藥物治療目的;⑥提高護理患者的防范意識。全體醫護人員緊密配合,不斷研究患者藏藥心理,總結患者的藏藥方法,以便制定出防藏藥措施,同時,將藏藥者的床號寫在醒目黑板上。通告全科人員并重點交接班。
154007佳木斯精神病人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