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劉翊
加強職前能力培養促進職后可持續發展
——淺談學前雙語教育師資職前培養中的能力塑造
黑龍江 劉翊
學前雙語教育的廣泛開展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然而目前的師資水平極大程度上局限了學前雙語教育的發展,它暴露出幼師學?,F有的英語教學過分偏重于知識層面,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造成了學生職后教學后勁不足的狀況,因此應該在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兩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力度。
學前雙語師資;創新能力;研究能力
目前的幼兒園雙語教師的教學普遍存在這樣幾種現象:第一,缺乏創新意識,喜歡照搬別人的模式,教學沒有新意和特色;第二,雖然自己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受到教學經驗、英語水平等因素限制,自信心不夠,生怕出錯,不敢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只能遵循現成的方法和思路;第三,能夠有意識的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反思和研發,但是受到思維能力的局限,創新的質量和效率不明顯??梢哉f,創新就是摒棄舊的事物,創造新的事物,不僅包括從無到有的創造,也包括從舊到新的變革。任何事物的發展前進都是以創新為動力源泉的,現階段的教改就教育教學上的創新與變革。教師是真正開展教學改革的實踐者,這其中的任何一次創新與變革最終都要通過教師來完成,因此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教改的實現程度具有決定意義,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受教育者,對培養和激發受教育者的創新素質意義重大。創新教育要從幼兒抓起,而一支具備創新素質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因此為了更好地推進學前雙語教育,幼師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創新能力培養。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增加英語教育學和英語語言學,以便配合學前教育學和心理學共同建構學前雙語師資所必備的教育理論基礎,如果沒有條件單獨開設這兩門課程,也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的本質、特征、交際功能、語言理論發展趨勢和英語教學方法與技能等,并自覺地在教育實習和微格教學實踐中嘗試利用這些知識來指導和組織教學。其次,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去創新,比如深挖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利用相同的材料引導學生探求不同答案或者是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進行多維度的思考,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布置創編類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課文改編、情節續編、編寫幼兒故事、兒歌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強化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繪畫、表演、唱歌等幼教元素,促進學生樹立把英語教學和多種藝術形式有機融合等教學理念,使她們日后的教學也能夠借助藝術手段使學前雙語教學簡單易懂而又生動活躍,有利于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點和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再次,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幫助她們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工具進行創造性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并在此過程中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合作和參與意識,以及處理信息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綜合的能力,這些對于她們在今后進行教學創新都有重要意義。第四,在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中應該注重創新能力的考查,這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促進和和強化作用。第五,在教學中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堅定的意志和不斷創新的內動力,以便使她們能夠在工作崗位上適應不斷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還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尊重和包容她們智力的不同表現方式,善于發現閃光點,營造一個寬松、公平、多元的環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自由自在的創造;并根據學生的需求精選和研發分層次的教學內容,側重抽象邏輯能力培養,鼓勵所有學生參與適合自己水平的活動,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在教學中通過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強化合作意識,學會與人溝通,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組織和領導能力,為今后教學中的有效創新奠定基礎。
現階段的幼兒園雙語教育無論從教學實踐上還是從課題研究上,可以說已經進入了瓶頸階段,從教學實踐層面來看,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已經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而該領域的課題研究也存在停滯不前、管理混亂的局面,究其原因大致包括兩方面:第一,幼教工作繁忙,而且教師受到自身理論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限制,無法在短時間內在綜合能力上有質的飛躍;第二,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了教學任務是否完成,而沒有進行深入反思,盡管掌握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但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是隱含的問題沒有進行提煉和分析,更沒有利用實踐反饋進行科學的思考與研究實現自我提升,造成了科研資源的浪費,這反映出教師不僅教學研究意識薄弱,而且自我提升能力也有缺欠;第三,教師的科研能力不高,對課題研究工作缺乏明確的認識,往往資料積累不完整,研究計劃制定不細致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強,在實現最終研究目標的過程中缺乏循序漸進地落實各個階段目標的具體工作,這也是導致教師研究意識薄弱,很難實現后繼發展的原因之一。進一步的發展急需大量掌握先進理念和一定的科研方法,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善于反思,具有研究和學習能力的雙語師資投身到實踐中去積極探索,因此幼師學校的英語教學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認識到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時刻關注對學生研究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首先,應該在加強基本語言訓練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語言理論的指導,把發音方法、讀音規則、構詞法及用詞造句的規則等融入日常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自覺認知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擴大理論知識的范圍,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雙語教學中能夠用語言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依靠自己的語言理論基礎,進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獲得新知。其次,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采用探究學習模式,通過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主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獨立形成自己的見解,比如說在課前布置關于新課的背景知識或者是話題的探究任務,可以讓學生通過個人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和篩選多方材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在課堂上與他人分享,在課堂教學中大量采用合作討論的學習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通過陳述、質疑、辯論等形式發展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和分析的習慣,還能夠加強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水平。第三,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從事的雙語課題研究工作,參與收集相關的研究資料,更多學習學前雙語教育前沿理念和理論知識,了解和熟悉一些科研規律,掌握如文獻法、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等常見的科研方法,并能夠主動運用于平時的研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學習填寫立項申請書,參與撰寫研究計劃和總結等具體工作,以便進一步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還應該讓學生初步了解科研檔案的規范管理方法,這些都能夠有效提高她們的科研意識和研究能力,讓她們在今后的課題研究中更加得心應手。
可以說,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對于提升專業素養,滿足教師自身和教育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幼師學校英語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創新型和研究型學前雙語師資。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幼兒師范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