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濤 倪成才 劉禮萍 余新珍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86例臨床分析
余海濤 倪成才 劉禮萍 余新珍
目的探討在基層醫院開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方法及臨床意義。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共開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86例,其中單純性闌尾炎24例;化膿性闌尾炎112例,壞疽性闌尾炎36例;闌尾周圍炎性包塊形成或膿腫14例。均采用三孔法操作切除闌尾。結果186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完成闌尾切除術,無1例中轉開腹,無出血、闌尾殘端漏、腸管損傷嚴重并發癥發生。手術時間30~110 min,平均65 min。術后平均住院6 d。結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操作簡便可行,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腹腔鏡技術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發癥
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采用腹腔鏡鏡闌尾切除術(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186例,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186例患者中單純性闌尾炎24例;化膿性闌尾炎112例,壞疽性闌尾炎36例;闌尾周圍炎性包塊形成或膿腫14例。男98例,女88例;年齡19~66歲,平均32歲。均有明顯轉移性右下腹痛病史,發作時間在2 h~3 d左右,多數伴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并經泌尿系B超排除泌尿系結石。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積極完善血分析,凝血功能,心電圖,胸腹聯透等常規檢查,均在腹腔鏡下完成闌尾切除術。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臥位頭低30°,左傾15°,術前留置導尿管及胃管。臍上作lcm弧形切口,作觀察孔。插入氣腹針快速充入二氧化碳氣體建立氣腹、氣腹壓力維持12~15 mm Hg,然后插入10 mm套管,置入30°腹腔鏡探查腹腔。左側腹直肌外側緣與髂前上棘水平線交點10 mm穿刺孔為主操作孔,右側腹直肌外側緣與髂前上棘水平線交點5 mm穿刺孔為副操作孔。氣腹完成后,置入腹腔鏡找到闌尾后,用1把3 mm抓鉗夾住闌尾尖端系膜邊緣,提起闌尾,自系膜根部戳穿,行7號絲線結扎系膜,也可用超聲刀直接凝固切斷闌尾系膜。闌尾系膜處理完成后,先用分離鉗輕輕夾住闌尾根部,以擠壓開該部可能存在的糞石。距根部0.5 cm行4號絲線或2-0可吸收縫線雙重縫扎、離斷闌尾。如果根部已經壞疽或穿孔致使難以縫扎時,可作根部結腸壁的8字縫合,外加放置局部引流膠管。闌尾殘端無需消毒,不做包埋。將闌尾置入自制標本袋內,再將闌尾和標本袋一同取出,防止污染穿刺口而導致化膿感染。
1.3 觀察指標 嚴格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鎮痛劑應用,6 h開始下床活動、24 h內肛門排氣例數、平均住院時間、術后近期并發癥、住院費用、放引流管及切口感染情況。
186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完成闌尾切除術,無1例中轉開腹,除有5例術后主操作孔感染,行換藥處理治療愈,其余均無出血、闌尾殘端漏、腸管損傷嚴重并發癥發生。手術時間30~110 min,平均65 min。術后平均住院6 d。
外科微創手術是21世紀的主旋律,是傳統外科的一場深刻的外科技術革命[1]。隨著腹腔鏡技術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LA的優越性[2];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手術切口小,腹壁幾乎不留瘢痕,視野寬闊,尋找闌尾方便,不會受患者肥胖及闌尾位置的影響,對特殊患者無需擴大創口而增加損傷。手術套管隔離了切口與闌尾及腹腔滲液的接觸,使切口感染率很低;不直接暴露腹腔,無手術紗布墊接觸腹內臟器,且腹腔積液清除徹底,無腹膜縫合,少引流物留置,術后腸粘連機會少;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對于有下腹手術史,腹腔粘連嚴重的;闌尾根部壞死穿孔,闌尾殘端無法進行可靠處理;闌尾與鄰近腸管或其他臟器粘連嚴重,解剖關系不清;闌尾為腹膜外位或盲腸壁內異位,解剖困難;闌尾惡性腫瘤;發生了嚴重的副損傷,如損傷鄰近腸管;闌尾周圍膿腫形成或炎性包塊;闌尾動脈出血難以控制,則根據情況及時行中轉開腹,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現代高科技與傳統外科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他給外科醫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正確應用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但LA不能完全取代OA,術者必須有熟練的開腹闌尾切除術的基礎,能夠處理各種類型的闌尾炎以及術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在此基礎上做腹腔鏡手術相對是安全的LA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除治療外還能進行腹腔探查等優點,LA技術正逐漸成為急慢性闌尾炎首選手術方式,值得在基層醫院應用及推廣。
[1] 黃志德.微創外科進度及發展戰略.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3:9-13.
[2] 錢立元,吳君輝,羅宏武,等.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價值探討.中國內鏡雜志,2002,8(1):71-72.
442200 湖北省竹山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余海濤 倪成才 劉禮萍);鄖西縣中醫院(余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