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張盛蕾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實踐研究
浙江 張盛蕾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建設的發展和對美術設計方面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對美術類考生的招生規模也在逐年擴大,各高校紛紛開設包裝設計,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這些專業在本科院校也有開設,但高職院校的這些專業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需因材施教,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今后的就業方向來進行課程設置和教育。
高職院校的美術生大多是本科院校錄取后的生源,美術基礎整體上和本科院校學生有差距。并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入校前是文理專業的學生,沒有學過美術,也沒有美術基礎。他們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和喜愛的專業,而轉學美術,對于美術訓練學習是一個較為艱苦的過程并不了解,也沒有心理上的準備,對待基礎課學習并不認真,認為只要學好電腦軟件就能設計出作品。針對這些情況,結合近幾年來我在教學崗位上的實踐,談一下我對高職美術基礎教學方法的認識。
設計素描、色彩等都是美術基礎課,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繪畫表現力和再現力,并能為以后進入高年級的專業學習和更深層次的藝術創造力打下基礎。但是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美術基礎相對來說是比較弱的,學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部分是入校前參加過考前美術班學習的,這部分同學有一定的美術基礎,但是基本功不是很扎實;進入學校后要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教學,把以前學過但是學得不扎實的部分補上,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另一部分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是文理科,沒有美術基礎,對待這些學生需要從頭培養他們的繪畫能力,從基礎素描、色彩開始訓練,先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待掌握了一定的基礎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專業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步驟多做示范,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另外這部分同學在課外要多花時間進行繪畫訓練,通過一段時間練習基礎就會跟上班級的總進度。
我們在進行授課時不但要因材施教,還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在基礎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的個體特點并加以引導和培養,做好示范工作。鼓勵學生多動手,在課堂上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不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要他們參與到其中,在實踐過程中理解藝術的規律、方法和表達。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通過具體的實踐來掌握知識,做到“教、學、做”三體合一。
我們還要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比如通過布置同一個課題作業讓學生分組完成,教師根據交上來的作業進行課堂討論和點評,對于優秀的學生作業教師要不吝嗇表揚,發現好的創意要鼓勵學生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對于一些完成的較差的學生作業要多注意分析其原因,對癥下藥?,F在的學生多為90后,個性極強,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肯定,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促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啟發他們的的思維。
在高職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塊是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我們不僅僅是教學生只是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鉆研。通過布置作業任務,引導學生自己花時間去圖書館查資料,使他們懂得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法,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學到相關的知識。并且美術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通過翻閱資料,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打開思路。平時,在學院我們也可以舉辦一些作品展示,通過展覽的課程匯報形式來展示學生平時的作業水平。不僅是對前一個階段的教學的總結,也可以讓不同專業的學生互相交流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講解和啟發式提問相互契合,把教學難點和重點講透,讓學生真正掌握,也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提問讓學生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的授課中也要多分析大師的作品,評析名家精品,風格流派,個人風格這些都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對藝術的敏銳洞察力。這些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活躍校園文化,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培養。建立合理的教師師資隊伍是搞好高職美術基礎教學的根本,高職院校有很大一部分年輕教師是幾年前剛從學校畢業的研究生,他們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教學經驗。另外也有部分教師教齡較長,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由于他們年齡較大,對于新的理論體系的學習就有所欠缺。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教學研討的形式來加強這兩部分教師的交流,讓他們互相學習,彼此都能有所提高。
開展教學案例討論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教師能力的方法。以某教材中某一項課題或教學中的某一典型事件來作為案例,提出一些問題,把教師集中起來進行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建議見解。這種形式也改變了以往開研討會時“滿堂灌”的宣講模式,使教研氣氛更加活潑生動,能引發老師的參與積極性,真正的使每個教師都教研活動中有所收獲。
總之,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教學要有自己的特色,針對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培養,同時我們也要吸收更多的科學教育方法,在未來的教學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