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劉健
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的超聲鑒別診斷分析
李娟 劉健
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超聲;鑒別診斷
結節性甲狀腺腫(結甲)與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的常見病,兩者聲像圖有許多相似之處,不易鑒別,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我院甲狀腺疾病的二維超聲的聲像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旨在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腺瘤的診斷特點,以進一步提高超聲診斷的準確性。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術治療及病理證實甲狀腺腫患者59例,其中女73例,男14例,年齡21~68歲;其中單發結節性結甲21例,女17例,男4例,年齡25~61歲。甲狀腺腺瘤患者38例,其中女35例,男3例,年齡14~65歲。
1.2 方法 采用GE-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MHz?;颊呷⊙雠P位,頭略后仰,充分暴露頸前區域。常規甲狀腺多切面掃查,注意兩側甲狀腺對比及全貌觀察,仔細觀察腺體內部結節大小、形態、聲暈、內部回聲、側方聲影和周圍甲狀腺組織回聲,結節內及周圍血流分布情況。
二維超聲檢查結果及聲像圖表現,患側甲狀腺多呈不同程度增大,結節較大者甲狀腺形態失常。甲狀腺腺瘤以單發結節為主,內部多呈實性或混合性回聲,邊界清晰,周邊有聲暈,周邊多見環狀血流,內部可見點條狀血流顯示;結甲多數為多發、不對稱的結節,少數呈單發結節,而單發結節性甲狀腺內部多呈實性或囊性,且結節很小即可發生囊性變,周邊少有聲暈,周邊可見短條狀血流顯示。
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疾病,兩者在發病機制、治療原則和愈后均不同,因此兩者的鑒別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1],典型的多發結節的結甲超聲診斷符合率較高,診斷較明確,而單發結節的結甲超聲診斷符合率很低,其聲像圖與腺瘤很難鑒別。甲狀腺腺瘤是腫瘤性增生,多為單側發病。腺瘤內部可見點狀或短條狀血流信號,周圍見豐富的動脈、靜脈血流信號,呈“環狀”分布;結甲是由于多種缺典因素引起的非炎癥或非腫瘤性甲狀腺腫,是病情的反復加重與緩解,長時間交替發生的增生和退縮過程,使甲狀腺內纖維組織增生,小葉或一群充滿膠質的濾泡有纖維組織包繞,結節內部無明顯血流信號,周圍可見短條狀血流信號或無明顯血流信號。因而,腺瘤周邊“環狀”血流信號為其重要鑒別特點,另外,PW顯示腺瘤周邊血流呈動脈頻譜,血流速度較快,腺瘤所在側甲狀腺上動脈血流高于健側[2]。文獻報道甲狀腺腺瘤的暈環是與結節性甲狀腺腫鑒別的要點之一[2],典型結甲聲像圖顯示甲狀腺內多個結節,無明顯包膜和聲暈,結節周圍組織大多不均勻。腺瘤大多顯示甲狀腺內單個結節,邊界清晰,周邊常有聲暈,結節周圍組織正常,CDFI顯示周邊環繞血流信號,本組結節邊緣暈環腺瘤發生率約52.63%(20/38),結甲發生率約9.52%(2/21)。朱尚勇等[3]提出產生暈環的病理變化復雜,除血管外,包膜外甲狀腺組織的受壓萎縮、周圍組織的炎癥滲出、間質水腫、黏液性變、包膜與周圍甲狀腺組織的粘連及包膜本身病變等都與暈環的產生有關,這就是結節性甲狀腺腫中少數病例出現暈環的原因。薛恩生等[4]認為結甲甲狀腺的結節是一種增生性病變,結節周圍有纖維組織包繞,使間質血管受壓,造成結節供血不足發生囊性變,結甲囊性部分大于實性部分,且結節較小就已囊性變,而且結甲囊性變發生率較腺瘤明顯為高,腺瘤則大多是實性部分大于囊性部分,一般在結節較大后發生囊性變,而且腺瘤呈囊性回聲者多有側方聲影,而結甲呈囊性回聲者很少有側方聲影。因此甲狀腺內單發囊性病灶側方聲影的有無對二者有鑒別意義。另外,結節周圍組織回聲改變被認為有鑒別診斷意義,但部分單發結節的結甲周圍組織回聲正常,其原因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結甲的發生率較腺瘤高,單發結節呈囊性回聲、無側方聲影時或者實性結節周邊無暈環或暈環不完整時,多考慮結甲。結節周圍暈環的有無以及結節內部和周邊血流信號特點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但仍需綜合其他幾項超聲指標,才能達到提高診斷符合率的目的??傊噬嗥绽粘晫谞钕傧倭龊徒Y節性甲狀腺腫能作出較準確的診斷,為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
[1] 王莎莎,朱賢勝,吳樂平,等.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超聲鑒別診斷的病理基礎.物理診斷與臨床,2007,(4):252-253.
[2] 周永昌,郭萬學,等.超聲醫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381.
[3] 朱尚勇,羅殿中,何元,等.甲狀腺腺瘤聲像圖及其病理基礎的研究.中華超聲醫學雜志,1998,7(2):112-114.
[4] 文獻薛恩禮,林禮務,葉真,等.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在甲狀腺疾病診斷的應用.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3,9(2):90-92.
118300 遼寧省東港市中醫院(李娟);東港市血站(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