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
1.1 一般資料 搜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間,所有有明顯癥狀收住院治療的初發心房顫動患者共83例,男50例,女33例,平均年齡(57.36±14.87);所有病例心功能NYHAⅠ~Ⅳ級。其中2002年5月我院開展房顫復律之前的患者44例,設為對照組,平均年齡(54.42±16.50)歲;2002年6月至2009年1月之間接受胺碘酮心律平治療的患者39例,為治療組,平均年齡(54.68±14.82)歲。初發心房顫動指初次發作房顫<7 d,經常規12導聯心電圖或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證實為心房顫動者。
1.2 方法 所有病例治療前常規行心電圖檢查。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完善X線片、甲狀腺功能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并依是否存在器質性心臟病及心功能狀況分別給予胺碘酮150 mg靜脈推注20~30 min,1 mg/min靜脈推注11.5 h,0.5 mg/min靜脈推注12 h,同時口服0.2 g/次,3次/d;心律平150 mg靜脈推注10 min,30 min后重復給予75~150 mg,3 h總量≤210 mg,同時口服0.15 g 3次/d。治療組所有患者在靜脈給藥過程中,轉復為竇性心律者即停止靜脈、單純口服用藥。對照組給予西地蘭首劑0.2~0.4 mg,靜脈推注5~10 min,以后0.2~0.4 mg/d,并依是否存在器質性心臟病及心功能狀況給予地高辛0.125~0.25 mg或同時給予倍他樂克6.25 mg 2次/d口服。觀察時間1周。轉復為竇性心律并持續24 h者為有效。
2.1 治療組39例患者,30例在1周內轉復為竇性心律,總有效率76.92%,其中胺碘酮組81.2%,心律平組72.8%。對照組44例,22例轉復為竇性心律,有效率50%。胺碘酮組及心律平組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治療組住院時間平均為(6.22±3.44)d,對照組住院時間平均為(11.40±4.52)d,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毒副作用觀察:胺碘酮治療組有1例在用藥第5天QTC自0.401延長至0.573,經停藥1次并減量為2次/d后,QTC恢復至0.495;心律平治療組有1例于房顫終止時出現長達3.2 s的竇性停搏,未經處理,自行恢復。
2.4 治療組影響復律的因素分析 39例患者中,左房內徑2.7~5.6 cm,平均(3.92±0.87)cm;27例復律成功患者,左房內徑平均3.9 cm,其中最大者5.6 cm,自發病至開始治療的時間分別為≤24 h 28例,24~48 h 11例;12例復律未成功患者中,左房內徑平均4.5 cm,其中最小者3.7 cm。隨著左房內徑的逐漸增大,治療成功率逐漸降低。同時自房顫發作至開始治療的時間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
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成人房顫發病率為0.3% ~0.4%,60歲以上發病率為2.0% ~4.0%,75歲以上發病率高達8.0% ~11.0%,男性為女性的2倍。房顫一旦發生心排血量減少1/4甚至達50%,尤其同時存在心功能損害時,可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肺水腫,誘發心肌缺血。由于心房失去收縮力,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脫落引起腦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1]。恢復竇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對于改善血流動力學,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主要作用于心房,通過阻滯鉀通道,抑制鉀外流,延長動作電位時限,降低興奮性,阻斷折返而發生抗心律失常作用;還具有抑制鈣內流和非競爭性抑制β受體的作用,也是目前惟一無負性肌力作用的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為轉復心房顫動的常用藥物。心律平(普羅帕酮)屬Ⅰc類抗心律失常藥主要作用于快鈉通道,抑制快鈉內向電流,大劑量亦能抑制慢鈣通道,對轉復新近發生的房顫非常有效,也能夠維持竇性心律,預防房顫復發。靜脈注射普羅帕酮70~105 mg(特殊情況下分次累加至210 mg)或口服450~600 mg(頓服),轉復房顫率約為70% ~80%[3]。本文39例接受胺碘酮或心律平治療的治療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左房內徑的大小、自發病至開始治療的時間亦直接關系到轉復的有效與否。左房內徑≤4.0 cm,有效率87%;左房內徑>4.0 cm,有效率43.75%,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隨著自發病至開始治療時間的逐漸延長,有效率逐漸降低,時間越早有效率越高,但本治療組統計結果顯示,房顫開始發作至開始治療的時間≤24 h與>24 h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與樣本量小有關。治療組所有39例患者,無1例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
[1]許俊堂,胡大一.非瓣膜病性房顫的抗栓治療.心血管血栓的溶栓抗栓治療與實驗室檢測及血栓防治研討會,北京,2002,5.
[2]程祖亨.靜脈應用胺碘酮轉復初發心房顫動伴快心室反應的療效觀察.中華心律失常雜志,2002,6(2):76-77.
[3]胡大一,楊新春.心房顫動(房顫)的治療.心血管疾病醫療網:200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