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咸陽市衛生學校,陜西 咸陽 712000)
中職醫學教育是以教為主、學為輔的就業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初中級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為職教理念。中職生基礎知識薄弱,理解力、學習自覺性、自控能力差且易沖動,學習方法欠佳。根據中職生特點,若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會出現學生厭學、逃學,教師難教的局面,并使得中職醫學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基本技能及基本理論嚴重欠缺。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采用醫患場景模擬教學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素質。
醫患場景模擬有助于學生回憶該疾病的主要癥狀和患者主要體征,通過詢問其癥狀和觀察其體征,提出問題并解決。經過反復訓練,學生可以逐漸從不愛問、不想問、不愛想的僵化、封閉思維中解放出來,學會運用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使課堂內容得到最大程度地拓展;在教師正確引導下,有效延伸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效能;在情景刺激下,實現師生知識的建構。
筆者發現該教學模式確實可行,為使其更趨于完善、健全、科學、合理,并能夠在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推廣,現對該模式進行進一步研究。該模式的要點:(1)以學生為主。要動員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場景模擬中的一切都以學生的思維、行動為主,學生既可以是醫務人員也可以是患者。(2)以具體病例模擬為基本場景,教師先講解如何分析病例,再讓學生進行醫患模擬演示。
課程選擇:咸陽市衛生學校2008級護理專業外科護理學。研究對象:咸陽市衛生學校2008級護理專業255名學生。
2.2.1 第一步 對2008級護理專業學生在2009年下半學期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待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測評。
2.2.2 第二步 2010年上半學期采用醫患場景模擬教學模式。具體步驟如下:(1)將所有學生進行兩兩配對分組。(2)教師先選取典型病例,以全班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得出疾病診斷結果,對疾病的相關診斷依據進行整理,以加深學生印象,有助于其形成正確的臨床診斷疾病思路。(3)醫患場景模擬練習。針對討論后的病例,先回憶病例的臨床表現,然后讓2名學生分別扮演醫生和患者,患者進入診斷室后醫生開始問診。例如病例討論后得出的診斷結果是急性膽囊炎,就可設置如下對話:“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疼。”“什么地方?”“這里(手指著右上腹部膽囊的位置)。”扮演醫生的學生進一步詢問怎樣的疼法、以前有沒有發作過等問題,隨后進行查體。扮演患者的學生也可以進行體征模擬。(4)由教師組織,學生自告奮勇或教師點名,以2名學生為單位進行全班公開模擬。其他學生既是觀眾也是評委,讓學生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5)最后由教師對本次課程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給予指導性建議。
2.2.3 第三步 醫患模擬教學進行一學期后,選用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相關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評。比較2種教學模式學生成績變化。
2.2.4 第四步 就2種教學模式效果對學生進行調查。
2.3.1 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測評 共123人參加傳統教學模式測評,平均52.06分,沒有學生及格。
2.3.2 醫患場景模擬教學模式測評 共132人參加醫患場景模擬教學模式測評,平均69.21分。其中80分以上23人,占17.4%;60~80分56人,占42.4%;不及格53人,占40.2%。
2.3.3 學生對2種教學模式的評價 在筆者所帶班級255名學生中,有86.0%的學生認為醫患場景模擬教學模式新穎、靈活,希望教師采用該模式授課;只有10.3%的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模式較好,課堂氣氛嚴肅,利于學習;3.7%的學生持無所謂態度。調查表明,通過改變教學模式,絕大多數學生改變了學習態度,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了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