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榮,王 靜,黃慶榮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淺議生理學課堂教學技巧
劉艷榮,王 靜,黃慶榮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從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習興趣;語言風趣,深入淺出;精心的教學設計;及時進行反饋矯正4方面探討生理學課堂教學技巧。
啟發式教學;教學設計;反饋矯正
任何教學活動,都是由教師、學生、知識及知識的載體這4個基本要素進行有機配合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世界觀和道德品質,都離不開教師的傳授。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如何在特定的課時內,將動態性、邏輯性、理論性強的知識展現出來,其課堂教學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啟發式教學法就是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多動腦、多思考,學會獨立地、主動地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述“尿生成調節”時,可以提出:為什么糖尿病病人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圍繞此問題引出腎小管溶質濃度對尿生成的調節,使學生理解滲透性利尿的概念及原理。解決此問題后,又提出為什么顱內腫瘤、出血病人在出現進行性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時,可以選用甘露醇糾正腦水腫?此問題在幫助學生對滲透性利尿概念加深理解的同時,有助于密切聯系臨床,學以致用。將生理學知識在所提問題中展開,使知識的掌握在問題的解答中獲得,學生的注意力被一個個問題所吸引,其思維跟隨教師的講解思路向深層發展,不僅將深奧的知識學活,使教學中的難點變易,同時實現了知識的順利遷移和臨床應用。
生理學中有些內容深奧,難以理解,若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有利于學生注意力充分集中,調動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取得極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生物電現象”這一節內容極為枯燥,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在講靜息電位的形成機制時,指著細胞外正內負的示意圖解釋:安靜狀態下,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大,擴散出的K+在膜外,帶負電荷蛋白質在膜內,兩種離子只能“隔膜相互吸引”,這種“可望而不可及”建立起膜外為正、膜內為負的狀態,即為極化狀態。采用幽默恰當的語言,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深入淺出。
教材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中介和橋梁作用,但其很大程度上需通過課堂講授才能活化。教材,供人閱讀,對象廣泛,難易并存,便于自學;而課程講授的對象特定,對內容的難易有專業要求,重點內容要講清思路;同時擴展新內容,聯系臨床。由于教材和講授間存在差異,所以必須重組教材內容,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
講重點。教學重點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知識,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不同內容講解方法不同,抽象內容要繪制板圖,展示模型;描述內容要條理清晰,簡明扼要;分析內容要邏輯嚴密,結論突出;驗證性內容要旁征博引,層層相扣。
講難點。教學難點是不易掌握和理解的內容,化解難點內容是對教師的挑戰。例如“肌細胞的收縮原理”這一節,我們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解難點、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采用綜合形式講授并盡量應用圖表、模型、課堂演示、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教學手段,密切結合臨床和生活實際,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深奧的知識淺顯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通俗化。
講臨床。生理學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只有與臨床相結合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講授“影響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因素”時,要分析臨床上常見水腫的產生原因。這種教學方法,使生理學與臨床醫學有機結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啟迪了思維,培養了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1]。
講前沿。即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擴展,內容要少而精,利于擴大學生知識面,開拓視野,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學中,及時、準確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矯正是根據反饋信息促成學生達標的補救措施。通過多層次反饋可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的放矢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例如當堂進行測試評估,可使學生明確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感受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增強其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減少積累性誤差。教師可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及時矯正補救、查缺補漏、糾正偏差,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這種“小循環、快反饋、強矯正”的措施是有效提高單位時間內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
[1]湯碧娥.淺談如何有效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1):85.
G424.21
B
1671-1246(2011)23-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