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玲,楊菊玲,許改玲
(1.慶陽市衛生學校,甘肅 慶陽 745000;2.正寧宮河衛生院,甘肅 正寧 745300;3.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對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采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與研究
楊鳳玲1,楊菊玲2,許改玲3
(1.慶陽市衛生學校,甘肅 慶陽 745000;2.正寧宮河衛生院,甘肅 正寧 745300;3.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非藥物治療的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慶陽市人民醫院心內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療的180例冠心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90例),對觀察組采取開放式護理評估及實施系統化健康指導,采用生存質量量表(SAQ)進行分析評價。結果 180例生存質量均顯著改善(P<0.01),干預后觀察組SAQ總得分較對照組明顯提高,且在活動能力受限、治療方法滿意程度、疾病的主觀感受3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顯著影響,能使患者逐步認識到防病、治病的重要性,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積極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穩定,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不斷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冠心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1]。其發生率和病死率較高,對人類健康和生命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有學者主張對于冠心病的處理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調整生活習慣,限制脂肪攝入量和進食量,戒煙或減少吸煙量等[2]。為此,筆者選取慶陽市人民醫院心內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180例冠心病患者,通過開放式護理評估及實施系統化健康指導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慶陽市人民醫院心內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療的1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齡62~85歲,均存在不良生活方式。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4例,初中及以下96例。納入標準:(1)均經心電圖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冠心病;(2)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符合缺血性心臟病診斷標準;(3)全部患者意識清醒、自愿合作。采取自愿入組原則,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2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生活方式及文化程度進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2組均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針對患者的不同生活方式采取如下護理方法。
1.2.1 開放式護理評估 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詳細介紹病區基本情況,耐心詢問病情,了解患者病因及治療經過、目前生活方式、對疾病防治知識的認知程度以及學習能力、心理狀態等。
1.2.2 住院期間實施系統化健康指導 根據開放式評估結果,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冠心病患者,實施不同宣教。(1)對接受能力較強、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通過板報、專欄等形式宣傳冠心病防治知識,并在板報醒目的地方安排一些溫馨提示,以增強患者的健康信念。如希望從這里升起,生命從這里延續!祝您早日康復!(2)對接受能力較差、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將冠心病相關知識編成宣傳手冊免費發放,并在手冊的封面及里面插入一些溫馨的圖片,增加宣教的趣味性,進而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善護患關系,讓其仔細閱讀,不理解的地方為其解答。(3)對接受能力較差、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患者,由責任護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講解,直到患者理解為止,以增強指導效果。(4)定期組織聚會。在患者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定期組織聚會。讓患者之間、醫患之間、護患之間進行交流,談心得、收獲和體會,并進行咨詢、答疑,對冠心病教育的內容及方式提出意見或建議。
1.2.3 健康指導內容(1)疾病知識。如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是高血脂癥、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等。(2)不良習慣。要戒煙、限酒,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或過低,注意及時治療便秘,保持大便通暢,大便時不要用力過大,以免誘發心絞痛。(3)運動。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如慢跑、散步、快步行走、游泳、登山、練氣功等。(4)心理護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加上冠心病的頻繁發作,會出現各種情緒障礙,如抑郁、恐懼、焦慮等。這些心理障礙直接影響疾病的發展和預后。(5)出院指導。再次了解患者出院前對冠心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互留電話,隨時接受患者咨詢。出院后定期隨訪,了解患者情況,督促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 評價方法
采用相關學者[3]編譯的生存質量量表(SAQ)評價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該量表是冠心病專用量表,已成為冠心病治療護理干預手段的主要依據。包括5個方面19項條目,其中9項內容與冠心病患者因心絞痛所導致的活動能力受限有關,1項評價心絞痛穩定狀態,2項評價心絞痛的頻繁度,3項是關于疾病的主觀感受,4項是對治療方法的滿意程度。逐項評分,每項分值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好[4]。
1.5 調查方法
2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二天由責任護士發放生存質量調查表,向其解釋本調查的目的、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理解與合作。調查表由患者自行填寫或調查者代筆,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
2組患者均在出院后4周復查時由責任護士采用同樣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2結果
2.1 入院后1天2組患者SAQ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入院后1天2組患者SAQ得分比較
2.2 出院后4周復查時2組患者SAQ得分比較(見表2)

表2 出院后4周復查時2組患者SAQ得分比較
(1)表2顯示,干預后得分較干預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觀察組SAQ總得分較對照組明顯提高,且在活動能力受限、治療方法滿意程度、疾病的主觀感受3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采用開放式護理及系統化健康指導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由此可見,非藥物性護理干預能使冠心病患者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具有減輕癥狀、減少用藥、穩定療效和改善預后等作用。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中,肥胖、鈉鹽攝入過多、大量飲酒、吸煙、高脂飲食等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改善癥狀。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健康指導十分必要。
(2)不良生活方式是患者在多年生活中形成的習慣行為,非他人干預難以改變。我們通過開放式護理評估和系統化健康指導使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生存質量干預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護理干預措施有效。
總之,對冠心病患者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護理干預,促使患者逐步認識到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采取有利健康的行為,積極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穩定,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不斷提高自我護理的能力和生活質量[5]。
[1]馮正儀.內科護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衛生部科技教育司.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
[3]Kattainen E,Merilainen P,Sintonen H.Sense of coherenc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e of life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r angioplasty[J].EurJCardiovasc Nurs,2006,5(1):21~30.
[4]趙振娟,林平.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學,2008,24(12):10.
[5]宋新勤,賈金鼎,王繼紅.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病程的健康教育[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4):353.
R541.4
B
1671-1246(2011)23-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