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穩罡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教學目標:
一、了解本文特點,學習對比手法應用。(知識)
二、把握作品構思,培養閱讀散文能力。(能力)
三、體味語句含義,提升審美賞析素養。(素質)
四、學習李冰精魂,樹立忠于職守觀念。(德育)
教學重點:
學習對比手法的應用,體會本文的構思立意;
培養實踐創新、忠于職守、服務人民的理念。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體味語句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手段:
借鑒中國畫技法,以“勾、染”、“皴、擦”、“點、潤”作為流程,以帶問泛讀品讀討論、發散思辨、啟發點撥、師生探究等為方式,以多媒體應用作輔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步驟:
1.以問題來檢查,觸發學生初步感知都江堰及文化散文的特點。(問題制作于PPT1)
根據預習談談你對都江堰的認識?
大家預習后發現此文跟本單元其他散文有何不同?
1.談話導入:讓一兩位同學談談:你最喜歡的名勝古跡是什么?喜歡它的理由。
2.教師點撥:我們都喜歡游覽名勝古跡,是什么吸引了我們呢?是風景嗎?不全是,吸引我們的更多的是它們身上負載著某種精神。文物也好,古跡也好,都寓含著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如果說故宮是皇權政治的符號,那么周莊則代表平民生存的形態;如果說布達拉宮是宗教虔誠的崇拜意識,那么揚州個園則是淡泊雅致的文人情懷;如果說天一閣能讀出文化傳承的悲壯,道士塔能讀出文明毀壞的悲哀,那么讀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義又是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余秋雨,走進四川灌縣,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蘊。
3.展現都江堰圖片,播放PPT2。
1.作者簡介,初步了解文化散文的特點。(播放PPT4)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藝術理論家,散文家。他治學嚴謹,著述宏富,前期主要從事戲劇理論、戲劇史、藝術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創作散文,結集出版的有《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文明的碎片》等。
余秋雨散文風格獨特,影響巨大。這種獨特包括:寬泛的題材(文學的、藝術的、歷史的、社會的),深厚的內容(知識的、文化的、審美的、學術的),精巧的結構(人文景觀+歷史故事+現代性批判+文化感傷)和一種貴族氣質(自信、理性、從容、智慧),即以游記的方式進行,將歷史人物、自然、社會、理性與感性交融在一起。由于其散文大多是對歷史文化的回顧和反思,故被人們稱為“文化散文”。
2.都江堰簡介,初步感知都江堰。 (播放PPT5、6、7)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縣西北岷江中游,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此地的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支流,每當春夏山洪暴發之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李冰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內外兩江,內江經人工造渠,通過寶瓶口(無火藥情況下將山體鑿出水流通道)流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分洪減災了,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連續使用,至今仍發揮巨大的效益。每年都有不少中外游來此觀光,其中有些是水利專家。他們仔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后,都對它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物理學回旋流的理論。
1.泛讀課文劃出各部分中你認為最重要的語句。
2.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部分你劃出的最重要的句子。
解決情況:(播放PPT8)
第一部分: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的價值
第二部分:這種比賽又極有規矩,……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位。
都江堰的水勢
第三部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會消散,李冰的兒子會代代繁衍。
李冰父子的評價
第四部分: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李冰父子的影響
1.請同學們品讀課文,通過討論找出文中從哪些方面將長城和都江堰進行對比的?
2.討論:在眾多方面的比較中,哪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解決情況:(播放PPT9、10)
作者從修建時間、擁有規模、占據時空、社會功用、延伸舉例、外觀狀況、文明特征諸方面將長城與都江堰作比較,其中社會功用方面的比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長城的修建勞民傷財,都江堰的修筑造福于民。這不僅因為其他諸方面內容依附于社會功用,而且因為對社會功用的評價是文章的核心內容,這也是在為第三部分展開文化反思作鋪墊。通過比照兩大工程的社會功用,作者的見解得到了明確表達:“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補問:文中還有哪些語句是對都江堰的價值有力支撐?
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有了它中國才有比較安定的后方。
它像鄉間母親,只知貢獻。
3.品讀關鍵詞語,討論分析都江堰水流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決情況(播放PPT11)
踴躍、喧囂、比賽、飛奔、咆哮、惱怒、撒野……強悍的一面;
規矩、乖乖、馴順、沒有一滴水濺錯方位、付之于規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眾目睽睽……馴順的一面;
寫水強悍撒野,以見其兇蠻,說明工程艱險;寫水的規整馴順,則見治水人的氣度手段不凡,將水化害為利。字里行間激蕩著作者對都江堰的熱愛和對李冰敬慕的感情,蘊含著對都江堰巨大社會功用的贊嘆。
點撥:
手法:欲揚先抑,層層推進。
作用: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震撼。
目的:第二部分最后一句: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4.文中除了將長城和都江堰進行對比外,還有別的方面對比嗎?都比出了什么?
解決情況(播放PPT12)
將李冰與其他封建官僚作比,比出李冰的人格魅力;
將長鍤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對比,比出持長鍤者的忠于職守;
將治水經驗與厚厚的典籍作對比,比出治水經驗的長久生命力。
將秦始皇筑長城的指令和李冰筑堰的指令對比,比出以民為本的價值。
5.重點品讀:“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儺戲中的神變成了李冰意味著什么?
解決情況(播放PPT13)
人們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么神的作用就是為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依賴。而只有真正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資格成為神,成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才能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
“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顯示李冰注重實踐、腳踏實地、以民為本。
1.從“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引發思考:李冰筑都江堰2000多年來一直守住了岷江水,秦始皇筑萬里長城卻沒有守住大秦王朝,秦王朝很快就完了,你如何思考?
2.思辨“人類總是缺乏自信,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停地自我耗損,又不斷地為耗損而再耗損”這句話。
3.思辨“活著或死了應該站在哪里”這句話。
1.知識點撥:“守”是個會意字,從宀,從寸。宀表示房屋,寸表示法度。合起來表示在屋里掌管法度,也就是官吏的職責,職守。李冰是太守,故曰:“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思維點撥:可聯系《過秦論》、《阿房宮賦》思考。
預期:為民造福,“守”住民心。“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思想
2.點撥:結合歷史興亡、戰爭侵略、自然災害、生態環保等思考
預期: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
3、點撥:結合自己的價值觀、本職崗位等談人生定位。
預期:守住自己的本職,服務于人民。
——職教的宗旨
文化散文%%多元透視%%發散思考%%文化內涵
對比作用%%對比鮮明%%全面深入%%彰顯主旨
李冰精魂%%實踐創新%%忠于職守%%造福于民
啟示我輩%%愛崗敬業%%科學發展%%服務人民
掌握文中新詞匯;進一步品讀文章,體悟含意雋永的語句;完成“閱讀賞析訓練四”。(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