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兆峰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中學,江蘇 蘇州 215155)
隨著高中新課改的實施,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逐步深入教師和學生的生活中來,這預示著一場新的學習和教學革命的到來。探究性學習就是教師以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為基本依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探究性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搜集有關的資料進行個人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分析、解決問題,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它能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經驗,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性學習是一門綜合學習活動,但可以分學科進行研究。下面我結合高中政治學科談談探究性學習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帶來了哪些影響,在探究性學習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探究性學習旨在突出學生的“學”,表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注重教師怎么教,教得如何,“以教為中心”。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怎么學,學生學得怎么樣,“以學為中心”。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同時還是合作者和參與者,而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起主體作用,教師則是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進行必要的輔導工作,教師的教育觀念必須適應時代的需求。
探究性學習具有時代性,特別是高中政治學科的探究性學習具有時政性,政治老師特別要關注與學生生活、民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做好相關資料的積累和儲備,為豐富多彩的探究問題的設立做好知識的儲備。同時教師還必須具備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具備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具備正確的對科學和道德等方面評價能力,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和對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能力。這需要老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政治學科的前沿知識,還應涉獵其他領域的前沿知識來開闊自己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發言權,才能真正地成為探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和指揮者。這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求。
政治課探究性學習是指將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通過對現實的調查研究,用科學理論去分析、探究,經過科學探究,使學生體會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與精神,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做中學的目的,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探究性學習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的機會,也為學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平臺。比如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從身邊去發現資源環境問題。通過探究活動,搜集如汽油、柴油價格上漲,水資源污染,一次性用品問題,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等問題的資料,體會這些問題對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再結合課本知識理論解決和現實生活的實踐解決,培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實際行動中參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探究性學習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認識和接受教學內容,主動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造就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注重學生投身社會生活,親自體驗探索過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體現科學嚴謹求實的態度。
政治課的探究性學習往往關注的是民生或社會熱點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深入其中,參與其中,融入創設問題的情境之中,是學生深刻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探究性學習還要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分析等方式最終解決問題,它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想法運用到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來,增強學生為他人、社會服務、積極履行各項義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探究性學習應堅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既不能墨守成規,又不能急功近利。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學生取得多大的研究成果,而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受到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的熏陶,掌握一些科學方法,體會探究過程。因此政治課的探究性學習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直覺思維到邏輯思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淺入深地掌握政治概念和原理。通過情境設計、資料收集、交流分析等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由于學生和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有差異,特別是剛開始接觸探究性學習的學生,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開展活動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在選擇探究專題時宜小不宜大,宜簡單不宜復雜,隨著能力的增長,逐步增加難度。選題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解決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障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要為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尋找問題;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找到選題的切入點。在選題時學生也要加強交流、合作,找到準確的切入點,提出問題,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探究性學習除了單兵作戰外,更需要集體的力量。
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要提供調查范圍,自主搜集資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要篩選有效材料,引導學生探究,交流探究成果,體驗成功樂趣,運用探究結論,實現遷移創新。下面我就談談在教學中確定了選題后是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的。
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的資料,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搜集的范圍,讓學生有目的地搜集資料,保證資料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探究性學習也被稱為“問題導向式”學習,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既然探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那么教師就要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融入問題情境。問題的確立對學生學習整個過程起導向作用,它能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引導思維方向,誘發探究欲望,產生思維動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出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靠教師強制性的灌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主動探究,主動思考得出結論。探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獲得固然重要,掌握如何獲得知識的過程更為重要。為此,學生必須充分利用教材及搜集的資料主動開展學習,積極進行思考,篩選出對解決問題有效的材料,開展探究活動。
學生經過探究,獲得了探究性的學習成功,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也希望聽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師要安排時間讓學生開展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最后教師需對探究成果作簡要點評。由于學生的探究結論是多樣的,因此教師的點評不能用統一的標準,而應具體結論具體分析,鼓勵學生充分展示個性。
學以致用是探究性學習的特征,這種方式重在獲得技能和知識的應用,而不是掌握知識數量的多少。因此,教師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必須引導學生知識的遷移,也就是把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以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沒有固定的模式??梢栽谡n堂教學中有機滲透,使課堂成為探究性學習學習的場所,也可以延伸到課外、校外,利用課余時間,以專題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學習。中學政治課教學大力推行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政治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認知方法,使學生不斷完善知識,不斷增強素質。
[1]王步勇.試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教學與管理,2011,(15).
[2]彭春桂.高中政治新教材中探究活動的處理.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5).
[3]李華.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反思與探索.當代教育科學,2009,(22).
[4]許杭建.對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學的思考.現代教育科學,2009,(12).
[5]郭能武.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