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蘭
(淮南師范學院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關于輔導員在調整大學生就業心態方面的思考*
李錦蘭
(淮南師范學院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逐漸加大的就業壓力容易誘發大學生就業的種種心理問題。因此,輔導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大學生克服困難,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從而極力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輔導員;大學生;就業心態
近年來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民進城打工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三峰疊加”的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壓力和難度。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宏觀形勢又非常嚴峻,這雙重壓力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而就業率作為目前高校考核中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關系到各專業的生存問題,以至于某些高校甚至出現了學生“被就業”的現象。因此,為了保障大學生順利就業,在就業一線工作的輔導員應摸清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掌握大學生就業的趨勢,努力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大學生在面對就業時,往往在心態上存在問題,甚至同一個個體會出現多個問題,從而影響就業的順利實現。大學生就業心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眼高手低。現在的大學生背負了過高的期望,希望畢業后在薪水高、福利好、有利于自我發展的單位就業,而對于一些從基層干起的工作則嗤之以鼻。而對于用人單位來講,很多應屆大學畢業生并不具備完全的工作能力。香港和美國等地的大學生大多有實際工作經歷,在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競爭意識、職業精神等方面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往往一畢業就能勝任很多方面的工作。而由于教育改革落后于社會實際需要,中國很多高校仍然只專注于教授學術和知識的累積,卻沒有把畢業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更有一些學生連理論基礎都不扎實,只是混到了畢業證而已。在此情況下,部分大學畢業生只能稱為半成品甚至原材料,卻要求用人單位提供豐厚的薪水、良好的工作環境、清閑的工作等等,必然會為就業市場所拋棄。
2.守株待兔。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部分大學生過分相信社會關系等在就業方面的作用,嚴重依賴家長、親屬的安排或者學校、老師的聯系,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地尋找就業機會,從而錯過很多本來可以把握的機會。一旦社會關系失靈或者學校未能提供足夠多的就業信息,就陷入了無能為力的就業境地,怨天尤人。
3.倉促草率。此類大學生沒有考慮好自身的情況,亂投簡歷,往往一有機會就馬上簽約,并沒有充分思考過這份工作到底是不是適合自身的特點,待一旦發現與單位或崗位的融合問題之后,又倉促與用人單位解約,甚至有人會在畢業后不長的時間里換過幾份工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財力和精力,還給用人單位造成了不穩重的印象。
4.盲聽盲從。此類大學生缺少主見,目標模糊,目的不明,喜歡人云亦云。往往道聽途說哪個地方的工作好找或者某個行業的前景不錯,就盲目地投入進去,今天上海、明天北京地去趕場,甚至腳踩幾只船,搖擺不定,往往錯失機會。還有些原本已經簽到稱心工作的學生聽來某些沒有根據的小道消息后就貿然放棄,投入其他行業,往往追悔莫及。
5.目光狹隘。由于目前上大學需要不菲的投入,所以自然有部分大學生只把目光投向了回報高的區域,只盯著大城市或者經濟發達地區或者省會城市,對于其他地區或者二三線城市沒有投入一點精力,對于偏遠地區或者農村更是不屑一顧。或者目光只盯著本專業或特定行業,非本專業不就業,非特定行業不考慮。這些想法必然會限制畢業生的眼光,會給部分就業者帶來煩惱。
6.妄自菲薄。一些大學生對于自身條件的看法較為自卑,或是因為學校名聲不顯,或是因為所學專業不景氣,或是因為出身貧寒,或是因為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算不得出類拔萃,或是因為缺乏交際能力,等等。種種原因導致了大學生不能積極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在面試時顯得手足無措。有些人甚至要家長或同學朋友陪同才敢去參加招聘會或者去面試,給人一種不能相信其是否擁有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的感覺,而這往往是用人單位所忌諱的。
(一)對于非畢業班學生
1.引導大學生樹立“大學也需要刻苦學習”的觀念。大一新生因為高三時學習很辛苦,所以在入學之后,對于學習普遍都有一種放松的感覺。然而事實上,學習對于大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學習成績合格是順利畢業的必要條件。無疑,大學肄業不能取得學位證,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其次,用人單位也會看學生的成績單,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起碼證明該學生是一個勤奮而認真的人,扎實的基本功也可以證明其學習能力較強,是可塑之才。再者,很多知識和技能在學習時不能預知其是否有用處,但在以后的工作中很有可能應用到,所以做好知識儲備也是有必要的,避免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
2.自始至終地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剛剛跨入高校的興奮使大學新生對四年后的就業缺乏緊迫感。為了引導大學生提高對自己就業的敏感度,輔導員要從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就開始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并貫穿始終。畢竟,無論學生學習多少年,即使考研最終還是要面對找工作這一實際問題,象牙塔不可能永遠為學生提供保護。要使學生從根本觀念上意識到,就業是所有人必經的一個過程,只有就業才能去為社會為國家創造價值,才能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輔導員要使學生明白:必須要始終堅持面對現實的態度和決心,才不會為社會發展所拋棄,而這將成為其職業生涯中的一種寶貴財富。
3.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為了應對日益變化的就業形勢和日益嚴酷的就業競爭,輔導員在大學生入校開始,就應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要教育大學生懂得,通過良性競爭可以達到人才的優化配置。輔導員應積極培養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活動等方面的競爭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競爭,提高參與競爭的勇氣,使自己的心理品質日益成熟,為將來應對就業競爭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心理準備和技能準備。
4.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備和選擇階段,輔導員可以通過開展職業興趣測試、能力傾向測量、人格測驗、專場講座、心理咨詢等活動,指導大學生結合社會需求、個人需求、職業興趣、人格適宜、能力勝任、事業發展等因素,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與弱點進行切合實際的判斷,從而作出自我職業生涯目標的定位和調整。
5.鼓勵大學生參加社團工作和社會實踐。鼓勵大學生通過參加社團工作和社會實踐來培養工作能力、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以及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如,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學生會,通過在學生會的工作來了解組織的概念及組織活動中需要的一些認知等等,事實證明,很多在學生會工作較為出色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較有優勢,并且適應工作的能力較強。其他社團也可以考慮,有些學生的社團經歷甚至成為其找工作的關鍵因素,如,有些理工科的學生因為出于興趣愛好而加入校報或者文學社團表現出色而最終被一些媒體所錄用,成功實現了記者夢或編輯夢。輔導員應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事一定的社會兼職活動(最好與本專業有關),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更多的接觸社會來開拓視野,鍛煉自身的各種能力,提高自信心,為以后的就業做好較為充分的準備。
(二)對于畢業班學生
1.輔導員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時充分了解本院系各專業的就業形勢和特點。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充電,才能適應社會和工作的發展需要。我們輔導員也應該時刻注意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有些輔導員本身所學專業與學生所學專業并不相同,這在進行就業輔導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的事情,比如會說出一些外行的觀點。這就要求輔導員需要加強本院系各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注意向其他有經驗的同事學習,多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充分了解本院系各專業的就業形勢和特點,掌握規律,在指導學生就業時做到有的放矢。
2.輔導員應多方位了解相關就業政策,增加就業渠道,鞏固、開發就業市場。與各專業相關的國家政策對促進就業是有很大幫助的,輔導員應在平時有意識地多搜集有關信息,例如選調生、選聘生、西部計劃、農村特崗教師等等信息,要及時向畢業生傳達宣貫,使他們能夠有所準備,同時,對于畢業生也要多做了解,認真評價,以便在用人單位有需求時能夠對口推薦。
3.輔導員應多組織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活動。模擬招聘會:在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輔導時,召開模擬招聘會,可以讓畢業生能夠較為直觀地體會到就業所需要的技能。可以選擇讓學生模擬用人單位招聘人員,通過換位思考來理解用人單位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學會如何做好簡歷,如何更好地做好自我介紹,如何突出自己的優勢,如何應對考官們形形色色的問題等等,增強自信心。校友演講會:充分利用校友資源,聘請已經畢業的校友來現身說法。可以通過這些校友找工作的親身經歷,來讓學生明了如何正確地調整好就業心態;也可以邀請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校友回校演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關于職場的問題,掌握面試時需要注意的要點,更好地展示自己。而且,通過校友與畢業生的交流,讓雙方能夠很好地互動,如果校友所在單位有崗位需求時,無疑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學弟學妹,從而促進就業的實現。集體活動:舉辦集體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彼此合作的愿望以及集體榮譽感,這樣會促進班級之間的和諧,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職場,融入社會,也為學生以后的個人發展積累經驗和人脈。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畢業時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每個大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選擇。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各種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輔導員應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自己的一個工作重點,應從大學生入學開始,就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傳授就業技巧,并給予有效的就業心理指導,引導他們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就業。
[1]易昕燁.探析輔導員如何調整畢業生的就業心態[J].長春醫學,2006,(3).
[2]王金靈.輔導員如何做好非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7).
G451.8
A
1008-4681(2011)03-0135-02
2010-11-25
李錦蘭(1981-),女,江蘇鹽城人,淮南師范學院政法系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校:譚緯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