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國
(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戰略發展部,廣東廣州 510000)
[國際貿易]
淺析OEM背景下出口導向型企業印刷品制作質量提升策略
劉衛國
(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戰略發展部,廣東廣州 510000)
品質改變生活,同時也改變著企業,中國作為世界工廠,OEM企業遍布全中國。印刷品質量作為產品質量中一個重要環節,在某些企業往往被忽略。通過對在OEM背景下出口導向型企業印刷品制作方面進行簡要分析,提升印刷品制作質量應大力加強業務人員印刷品知識的系統性與重要性意識、建立科學完善的業務知識培訓體系、建立相對完善的印刷品制作流程制度和印刷品知識共享數據庫等。
OEM;印刷品;質量提升
OEM作為當今國際流行的一種生產方式,其指技術或渠道網絡擁有者(或稱品牌商)掌握產品的“關鍵核心因素”,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并注重發展銷售渠道,然后將具體的生產加工任務外包給制造企業。這種生產方式的優勢在于既保證了品牌企業將核心競爭力集中于技術研發與銷售渠道建設,同時又可以減少生產環節的繁重制造成本。
顯然,貼牌生產是OEM供應商的一個顯著特點,由此印刷品的制作與確認則顯得尤為重要。OEM供應商印刷品的制作過程不同于品牌商,品牌商的主動性較強,本身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公司的戰略來確定或者改變印刷品,而且印刷品的作業程序也相對簡單、容易。相反,OEM供應商的印刷品制作卻復雜許多,被動性也較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印刷品種類多樣與制作復雜性。OEM供應商的印刷品制作涉及彩箱、說明書、銘牌、標貼、船嘜、控制面板絲印等方面,由于OEM供應商同時為不同的品牌商生產加工產品,每個品牌商在產品型號、產品標準、顏色、生產制造程序、產品描述等方面均有差異,OEM供應商必須按照不同品牌商的差異與要求去制作印刷品。同時,由于印刷品種類繁多,業務人員與客戶確認這些印刷品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增加了OEM供應商印刷品制作的復雜性和困難性;第二,客戶要求極其嚴格。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品牌企業,如GE、三洋等企業本身擁有一套非常成熟和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篩選體系來選擇OEM供應商,當供應商資格確定后,這些品牌企業又會努力將供應商納入其主導的質量控制體系中。在印刷品制作方面,這種控制主要表現在印刷品材料的選擇、印刷品內容及實現形式等方面的嚴格規定,要求供應商嚴格按照其制定的各項要求執行,并建立相對完善的考核體系定期淘汰或懲罰不合格的供應商,使OEM供應商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第三,印刷品個性化特征明顯。由于OEM供應商為不同的品牌商生產加工產品,每個品牌商的要求又各不相同,于是,物化的印刷品反映著品牌商的不同要求,體現了品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與特征。
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印刷品質量、提高產品的整體品質,是出口型企業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贏得客戶尊重的重要動力因素之一。
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好轉,各企業的海外訂單快速增長,隨之而來的印刷品質量問題也日趨嚴重,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返工率與生產成本,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業務人員對印刷品系統性及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印刷品質量事故的根本原因
在實務操作中,部分員工并未對印刷品引起足夠重視,不理解印刷品的重要性,甚至不清楚一套完整的印刷品是由哪些部分構成,尤其是部分新入職員工不了解印刷品的確認過程,不知印刷品資料的來龍去脈,不知道需要提供什么資料,無法確定這些資料是由公司提供還是由客戶提供,以至于業務經理要求業務助理干什么,業務助理就干什么。這種被動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業務助理的積極性和自我檢查與思考的能動性,結果業務助理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傳遞者,在意識上根本不會去探究其所追蹤的印刷品是否合理、是否正確,最后在向客戶交貨時,才發現印刷品存在許多錯誤,從而使公司蒙受巨大損失。
(二)產品知識的匱乏是業務人員難以對印刷品質量做出有效判斷的主要原因
對產品知識的匱乏是大多數員工尤其是新員工的致命弱點。由于部分業務人員對基本的產品知識甚至都不了解,對產品的技術參數、功能、外觀等相關資料不熟悉,這就會對產品的描述無法做出有效、正確的判斷,從而可能導致印刷品錯誤的發生。例如,在前文提到的集團事業部中曾經有一位業務人員由于對某個產品型號的腔體材質不熟悉,在彩箱的描述內容中把本是噴涂的腔體描述成不銹鋼的腔體,后來幸虧發現及時并改正了過來。倘若該產品被客戶推向市場,后果將不堪設想,這種對產品錯誤的描述實際上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可能引起客戶的投訴與賠償,從而可能給公司造成極大的被動和難以估量的損失。
(三)業務人員業務培訓系統性的缺乏是印刷品質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海外業務的擴大,大多數企業增加了新鮮血液,新員工的到來讓企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是,由于市場的快速擴張,新員工一進入公司就直接投入實際業務中,由于缺乏基本的業務培訓保證,對于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來說,從一個學生立即向一個職業人角色轉變,而其中沒有一個適當的緩沖階段,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新員工倉促上陣的結果就導致了印刷品質量事故的不斷發生,產品返工率持續升高。
(四)業務人員與印刷品制作人員間的溝通障礙是印刷品質量事故的又一重要因素
業務人員作為客戶信息的傳遞者,積極傳遞客戶的具體要求與說明,但是,由于業務人員本身不是印刷品的實際制作者,其在向印刷品制作人員描述客戶的具體要求時可能與客戶原來意思并不一致,結果導致印刷品制作人員做出來的實物與客戶要求相差甚遠,結果可能面臨退貨的危險,從而給客戶和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印刷品更新后未及時反饋給生產工廠,印刷品知識、市場區域印刷品要求、印刷品數據更新無法實現共享,業務人員甚至印刷品制作人員在審美觀、審美角度的不一致,比如對商標的位置、大小、色調等方面把握存在偏差等,均有可能導致印刷品質量問題的發生。
(一)大力加強業務人員印刷品知識的系統性與重要性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第一步,鑒于大部分員工不了解OEM供應商的特點,不熟悉印刷品制作與確定的過程,不理解印刷品知識的系統性及重要性,因此,公司應采取各種有效途徑,包括組織新員工參觀印刷工廠等形式,與員工建立共同的事業感和榮譽感,適時向員工傳輸OEM供應商的特點,加強員工對OEM印刷品的質量意識。只有業務人員從意識上重視印刷品,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行動積極投入印刷品制作實踐中去。
(二)大力提高業務人員的產品知識水平與結構
印刷品質量問題屢屢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業務人員對自己所銷售的產品不熟悉而造成的。因此,提高業務人員產品知識水平和結構至關重要,包括熟悉各類產品的型號、技術參數、外觀、材質等。只有對產品相當熟悉后,才會對印刷品的確認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從而減少在印刷品制作過程中出現錯誤的頻率。業務人員應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有意識自覺地學習和熟悉產品,培養對印刷品判斷的直覺力和敏銳力。同時,公司應建立一個科學的員工產品知識考評體系,對員工的產品知識結構和水平進行考核與評價,賞罰分明,激勵業務人員盡快熟悉產品,提高對印刷品判斷的準確度。
(三)建立科學完善的業務知識培訓體系
首先,公司應針對不同經驗層次的員工,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和課程,采用課堂討論、幻燈演示、自學等形式進行培訓。尤其針對新入職員工,培訓老師應圍繞OEM印刷品制作的特點、內容和印刷品制作與確認的基本流程,圖文并茂、循序漸進、系統地向學員講解,尤其是產品功能的操作,可以請專業人士向新員工講解、示范如何操作,增強新員工的理解力,同時,邀請擁有成功經驗的員工進行案例討論和分析,讓新員工能夠盡快理解、迅速融入到印刷品業務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干中學”,減少印刷品制作過程中的出錯率,降低公司的額外成本。另外,作為對員工專業知識的培訓效果和能力的考核,公司不應局限于考試這一簡單形式,還應把員工在印刷品工作中的績效、出錯頻率作為考核指標,使員工能夠積極發揮主動性,有意識、認真地完成各項任務與工作。
(四)加強業務人員與印刷品制作人員的溝通與合作
印刷品的質量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業務人員與印刷品制作人員溝通不到位、合作不協調產生的,因此要加強業務人員與印刷組人員的溝通與合作,業務人員應主動了解當地市場需求與要求,積極反饋客戶的需求與要求。同時,印刷品制作人員利用自己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審美觀,給業務人員在諸如商標大小、位置、產品的描述、說明書制作等方面更多的建議。只有業務人員與印刷品制作人員一起努力,經常溝通合作,才會把印刷品的錯誤率降到最低,提高印刷品的質量。
(五)建立相對完善的印刷品制作流程制度和印刷品知識共享數據庫
組織部門骨干員工對印刷品制作流程進行再造,對印刷品制作現狀進行分析與總結,找出經常出錯的環節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優化印刷品的資料收集、制作、確認、作業、交貨等流程,要求業務人員和印刷品制作人員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規范程序完成,減少或防止業務人員和印刷品制作人員僅憑工作經驗就做出判斷的行為,從制度上來保證印刷品制作過程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另外,企業應盡快建立一個印刷品資料共享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應收集一些印刷品共性知識,各銷售區域具體要求明細資料,印刷品更改后最新的數據,印刷品異常數據分析等等,以便需要的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與數據,這也可以避免業務人員深更半夜被生產工廠叫醒來確認印刷品的尷尬局面。
[1]江心英,李獻賓,顧大福,宋平生.全球價值鏈類型與OEM企業成長路徑[J].中國軟科學,2009(11).
[2]但斌,任連春,張旭梅.供應鏈環境下制造商產品質量改進決策模型[J].工業工程,2010(2).
[3]楊玉玲.淺談產品質量管理措施及其改進[R].第十六屆中國質量高層論壇2009.
(責任編輯:馬 琳)
F740.2
B
1002-2880(2011)02-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