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珊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0135)
[人力資源]
江蘇省對外勞務輸出的現狀及對策
鐘 珊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0135)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對外勞務合作在我國的對外經濟合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江蘇省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對外勞務輸出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但面臨著省內勞務輸出發展不平衡,與廣東、上海相比存在輸出勞動力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江蘇省應抓住國際勞務需求回升的機會,發揮本土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省內外政策扶持,并促使省內對外勞務合作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從而優化勞務輸出結構,提升對外勞務合作的競爭力。
江蘇省;對外勞務輸出;對策研究
江蘇省對外經濟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截至2010年11月江蘇省累計進出口額達到4216.8億美元,占同期全國進出口額的15.6%。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各國紛紛實行保護本國經濟發展的措施,這無疑對我國的出口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江蘇省也無可避免。2008年11月江蘇省月度進出口額開始呈下降趨勢,直至2009年11月才出現轉折點。2010年10月進出口額3782.5億美元,接近2008年的3923.8億美元進出口額的水平。由此可見,江蘇省的對外貿易結構易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依靠單純的商品貿易的進出口發展不具有長久性。經濟全球化、科技國際化、過剩勞動力的推動,以及提高國民收入、緩解就業壓力、開發人力資源的需求,使服務貿易中的勞務輸出在對外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從改革開放開始,江蘇省對外勞務輸出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政策性到盈利性的轉變性發展。1990年全省對外勞務合作期末在外人數僅有390人,實際完成營業額525萬美元,而2009年達到63045人次,實際完成74555萬美元的營業額,年均增長率超過8%。截至2010年5月,注冊的江蘇省對外勞務合作外派勞務企業76家,境外就業企業16家。全省2010年11月累計派出16257人,期末在外59804人,完成營業額68416萬美元。雖然江蘇省對外勞務輸出水平在全國位列前茅,但由于我國的對外勞務輸出發展程度還比較低,所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致使各國對勞務流入的限制更加嚴格,但面對人口老齡化以及本國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狀況,對國外勞務實際需求是增強的,而需求主要集中在科技型朝陽產業、醫護人員等高級技術行業以及臟(Dirty)、累(Difficult)、險(Dangerous)“3D”行業。根據J.Fei和G.Lanis基于Lewis的二元經濟模型對農、工業部分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劃分,江蘇省目前處在工業化中后期,工業化進入“資本深化”階段,但勞動力配置卻遠未跟上發展步伐,出現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與緩慢的城市化過程相矛盾的現狀,需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快發展對外勞務輸出。
由于地理位置、政策扶持及教育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江蘇省內的經濟外向性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2009年蘇州市進出口生產總額達2014.48億元,是宿遷市6.23億元的323.3倍。經濟外向性水平不同使得其對外勞務輸出的發展也存在差別。

表1 2010年8月江蘇省累計對外勞務輸出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對外勞務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緊密相連。蘇北地區是江蘇省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其對外勞務完成營業額僅占全省的7%。而蘇南、蘇中地區對外勞務水平則比較高。蘇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對外經濟主要著力于進出口以及吸引外資或者對外直接投資,而包括南通、揚州、泰州在內的蘇中地區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后發的經濟優勢,通過與有勞動需求的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墨西哥等直接進行勞務對接,對外勞務發展勢頭趕超蘇南地區。
由于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穩定,蘇南、蘇中地區勞務派遣人數同比都有所降低。但蘇北地區卻有逆向趨勢,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達101.63%,遠超全省平均水平。蘇北地區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存在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科技的普及,大量的勞動力從農業中解放出來,形成剩余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雖然受教育水平不高,但經過技能培訓就可以進行勞務輸出。
對外勞務輸出水平的判斷不應當只關注外派勞務的人數,還應當綜合考慮人均完成的合同金額。2009年全球的國際經濟都處于收縮狀態,為了更加客觀地考慮對外勞務輸出的發展水平并部分剔除國外經濟的影響,本文選取2008年對外勞務輸出完成營業額和勞務輸出人數都在前十名且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五個省市進行橫向比較分析。

表2 2008年五省市對外經濟合作數據統計

圖1 2008年五省市外派勞務人均完成合同金額(萬美元)
江蘇省2008年期末在外勞務人員總數位最高,但完成合同金額數卻并未達到相應的水平(見表2)。外派勞務人員人均完成合同金額數僅4.6萬美元,遠遠低于廣東、上海的人均水平(見圖1)。這表明,雖然江蘇省的對外勞務輸出在全國處于較高的水平,但發展方式不合理,大多依靠的是低技術的普通勞動力輸出;而上海市僅靠2.7萬人就實現全年559560萬美元的合同額,其合同額的完成依靠的則是高技術勞動力的推動。當前國際勞務市場呈現“兩高一低”的勞務需求模式,對高技術和“3D”行業勞務需求旺盛而對普通勞動力需求下降。江蘇省必須改變其對外勞務輸出的模式,才能迎合國際市場需求,實現持續發展。
另外根據商務部2009年數據顯示,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前20名的企業中,江蘇省占有兩個,位于第十、十一的位置。對外勞務輸出必須有完備的程序,完善的服務體系,而大集團企業則可以發揮優勢,而江蘇省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的集團化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強。
2009年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江蘇省對外勞務輸出的規模有所收窄,但2010年又呈現復蘇上升趨勢。為了更好地實現全省勞務輸出的均衡性發展,大力推動以技術為主要優勢的勞務輸出結構來滿足國際勞務市場的需求,以緩解省內就業、擴大對外經濟發展,江蘇省必須對現有的對外勞務輸出制度、政策等進行改革。
(一)發揮本土優勢,利用充裕的資金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江蘇省可以考慮“以資帶勞”的間接勞務輸出與直接勞務輸出相結合,可以利用海外僑胞拓展多元化勞務輸出的渠道。
除此之外,江蘇省可以對勞動力的層次進行劃分,有針對性地進行勞務跨國流動的指導。對于從農村解放出來的大量剩余勞動力,政府應當從農業技術等方面進行強化培訓和指導,并在語言、法律方面進行培訓;江蘇省內高校眾多,每年都有一批擁有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畢業,除了省內、國內就業外,向外進行高級勞務輸出也是一種緩解就業壓力,提高人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通過層次性、系統性的指導,可以優化江蘇省勞務輸出的結構,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二)實行省內省外“兩手抓”戰略,優化服務職能,統一完善勞務輸出法律法規
面對省內勞務輸出發展不平衡的局面,政府應當在政策上對蘇北地區勞務輸出進行扶持和鼓勵,例如在蘇北地區建立對外勞務手續辦理的“綠色通道”和基金項目,便利其緩解大量的剩余農村勞動力;而對勢頭發展良好的蘇南、蘇中地區,應該鼓勵其向高級勞務輸出方向轉變,在增加外匯收入的同時還可以為本省培養人力資源。
江蘇省應積極與沿海的其他省市進行合作,提高自身勞務輸出的素質。2010年7月在南通舉行的“上海——江蘇外經合作對接會”則是政府尋求合作共贏的有效一步。而面對國際市場,江蘇省也應當積極主動尋找勞務需求輸入國,截至2010年9月,江蘇省已有12家企業被選擇新西蘭的招聘機構,直接負責勞務招聘輸出工作。
從政府的服務角度來說,政府應當精簡辦理勞務輸出的手續,提高服務職能。對于外派勞務,尤其是從事臟、險、累勞務的人員,由于可能得不到與東道國勞動力同樣的待遇,要對這部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并提供法律援助。
(三)從事對外勞務合作的企業應當優化整合,建立行業協會
目前江蘇省內從事勞務合作的注冊企業數目并不多,但存在大量的非規范的出國勞務中介。為了更好地發展勞務輸出市場,現有的企業應當進行資源整合,將對外勞務輸出系統化、規范化,不斷地做大做強,建立自身的品牌效應。同時,行業發展的參差不齊需要一個省級行業協會對勞務輸出的流程進行規范,對國際勞務市場和勞務輸入國的法律環境、工作環境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對企業間出現的糾紛進行調節,防止壓榨勞務的惡性競爭,推動對外勞務輸出的進一步發展。
[1]威廉·劉易斯.二元經濟論[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2]費景漢·拉尼斯.勞動剩余經濟的發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3]張宏,張長江.我國勞務輸出發展所面臨的困難與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03(9):25-27.
[4]袁欽煬.浙江省對外勞務輸出研究.碩士論文[D]. 浙江:浙江工業大學,2007.
[5]于曉燕,李文婧.我國對外勞務輸出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管理學刊,2009,22(1):48-50.
(責任編輯:劉潤婉)
C974
B
1002-2880(2011)02-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