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鑫 李 巖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61)
[關注三農]
河北省邢臺縣農村工業化問題探析
張存鑫 李 巖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61)
實現農村工業化不僅僅局限在工業方面的發展,還應包括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分析河北省邢臺縣發展農村工業化的優勢條件和現有的發展模式,提出河北省邢臺縣農村工業化目前存在的問題,建議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社、企業之間協作聯合,向深加工產業發展,政府應將惠農政策落到實處,鼓勵農民學習先進科技知識,要因地制宜地發展邢臺縣農村工業化建設。
“三農”;工業化;邢臺縣
農村工業化概括地說,就是在國家的政策指導下,為了改變二元經濟結構,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致富,依托市場和農民自身優勢,在農村興辦現代化工業,并使工業成為農村的支柱產業。在發展農村工業化的同時,將服務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納入發展內涵。
1.勞動力充足。河北省邢臺縣具有充足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發展農村工業化奠定了人力基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存在,為發展農村工業化儲備了人力資源;二是外出打工的人員渴望回到家鄉,如果農村工業化迅速發展,必然會吸引大量的打工人員返鄉,為農村工業化注入新的力量。
2.物質資源豐富。邢臺縣位于河北和山西的交界處,有豐富的物質資源。首先,地處太行山環抱中,石板加工業得天獨厚;其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當地旅游業發展迅速;第三,邢臺縣距離山西省較近,有豐富的煤炭和礦石資源,為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第四,盛產蘋果、板栗、核桃、柿餅等,為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
3.農民的致富意識得到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改變了過去的小農意識,不再僅僅局限在自己的耕地上,而開始追求多元化致富道路。
4.有惠農政策支持。隨著越來越多的惠農政策相繼出臺,為農村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農民免交農業稅、河北省“一村一名大學生”政策的實施、減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費等都從不同程度上支持了農村工業化的發展。
1.“公司加農戶”模式。是指由一個公司出種子,農戶按照公司的要求來種植產品,農作物在生長期間,公司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最后公司再把成品收走的模式。對于公司來說,可獲得穩定的原料供應來源,對于農戶來說,一是不再為銷路發愁,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專業化生產;二是通過公司的技術支持,實現了精耕細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收益。如培育橄欖的“公司加農戶”模式,農民自己購買橄欖種子,種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到打藥的時候,公司就會統一通知和發放藥品,橄欖成熟后,農民把晾干的橄欖子賣給種子公司,很多農民都從中收益。還有飼養獺兔和海貍鼠等養殖行業都給農民帶來了收益。
2.發展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邢臺縣主要根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稟賦優勢來發展自己的產業,進而來實現農村工業化。一是石板加工業。農民充分利用太行山的石板資源,將石板加工成建筑用材。不但發展了當地的經濟,而且吸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村留守婦女參與到生產中。目前邢臺縣石板加工廠達五六十個,其中一些已頗具規模。二是水泥廠。當地人充分利用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建立起富麗宮石灰廠。“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廣告語,表達了邢臺人的雄心壯志。三是酸棗汁飲料。白岸鄉和冀家村鄉農民利用當地的酸棗釀成飲料,發展成了邢臺縣獨有的一種飲料,可以與啤酒媲美。四是邢臺縣冀家村鄉小葦峪村建立了蘋果加工鏈,好的蘋果可以直接裝箱運往香港,稍微差一點的蘋果則被用來生產蘋果罐頭和蘋果汁。該村僅有300多人,除沒有勞動力的老人和孩子,能夠勞動的也就200多人,這一加工廠就足以把他們全部容納進來,到忙時還要找外村的人來幫忙,為當地的蘋果尋找市場。
3.“太行山道路”。河北農業大學帶頭走出的“太行山道路”也是農村工業化的重點發展方向。河北農業大學把自己在農林業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廣到農村,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其中邢臺縣就受到了“太行山道路”的幫助,種植了富士王蘋果。再加上科技部門的套袋和嫁接技術,使得蘋果產量大增。而且由于蘋果的口感好、色澤鮮艷,售價比普通的蘋果高出一倍多,大大提高了果農的收益。這種蘋果譽滿全國,并成為黨的“十六大”會議專用蘋果。這就是“太行山道路”的典范。另外,河北省邢臺縣南石門鎮的膨潤土加工廠也初具規模。
4.旅游行業帶動了其他產業。邢臺縣風景宜人,有云夢山、黃榆嶺、小西天、前南峪、張果老山、野合山莊等旅游景點,隨著旅游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的其他產業,其中最發達的就是養殖業,養雞場和養豬場逐步發展起來。而養殖業的發展壯大,又為綠色蔬菜的發展提供了肥料,形成了獨特的循環農業模式。
1.銷售難。農村工業化發展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銷售,許多質量上乘的產品,往往由于缺乏品牌,沒有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而被迫放棄。例如,邢臺縣的酸棗汁就是由于銷售渠道和品牌的制約,使得銷售范圍一直限于當地,也就難于繼續擴大規模。農民自己種植的蘋果、板栗、核桃等產品面臨的銷售問題更為嚴重,每到收獲季節,處于被動地位的農民只能任由大型收購方來控制價格,阻礙了農民經濟利益的提高和農民的積極性。
2.產業規模小,談判地位低。邢臺縣現有產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在市場上的談判地位很難提高。例如,石板加工業從整體上看在邢臺縣已頗具規模,但是在產業組織上只有競爭沒有聯合,在石板銷售上不得不受到買方的壓價。
3.以初級加工產業為主,利潤低。現有的產業中,主要以低級種植業和初級加工業為主,大的深加工行業當地很少問津。初級產業的利潤是很低的,而且是以當地的有限資源為基礎,一旦資源開發殆盡,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就將面臨新的困難。
4.資金短缺成為發展的瓶頸。一些好的項目由于農民的自有資金有限,不得不放棄,嚴重影響了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1.農民文化程度較低,這是農村工業化落后的主要原因,而大學生畢業后返鄉的更是寥寥無幾。廣大農民文化素質提高緩慢,造成了許多問題。首先,忽視銷售;其次,對于先進的管理和種植技術接受得較慢。“太行山道路”的專家指導的理論和方法,農民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理解和掌握;第三,缺乏對市場行情分析;第四,農民對于相互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同行業之間競爭激烈,致使形成了只有競爭沒有合作的局面,影響了農村工業化的發展。
2.農民的思想意識相對保守。雖然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消費率卻在下降。這充分說明了農民有錢不敢花,思想意識保守。第一,農村創業發展籌集資金困難,致使一些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很難立即上馬,同時一些優勢產業很難在短期內變大變強。第二,農民難于接受新鮮事物,持懷疑、觀望的態度。邢臺縣的玉米秸稈很多,一般被當作垃圾處理,到農忙的時候處理秸稈還成了一大難題,其實早在幾年前,科技局和縣鄉政府就已倡導發展沼氣,既能夠合理地利用這些秸稈,又可以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方便,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到目前為止,沼氣池的建設工作還處在動員階段。
3.人力資源匱乏。邢臺縣在引進先進人才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導致了管理和生產的滯后。如長征汽車廠,改革開放初期,邢臺縣曾被稱為“汽車城”,但是由于該廠沒有積極吸引先進的人才,再加上經營不善,現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1.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社。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社,把農民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由合作社派專門的人員負責產品的銷售工作。這樣既能夠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為農村工業化的發展壯大提供保障,又能夠提高農民在市場上的談判地位
2.協作聯合。邢臺縣石板業已成為產業集群,集群中的小工廠應該聯合起來,共同發展壯大,統一采購、統一銷售,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和談判地位。同時,聯合也使得技術改造成為可能,還可以共同招聘先進的管理人員來指導生產。
3.發展深加工產業。農民要積極向深加工產業發展,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初級加工和種植業。首先,積累現有初級產業帶來的利潤,同時尋找其他的資金來源,為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其次,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再次,積極引進先進人才,或派專人去實習,為深加工提供人才儲備;最后,盡量多與市場上的同行業的人接觸,建立銷售關系,未雨綢繆,為深加工產業做好銷售準備。
4.拓展多方資金籌集。首先,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自己有了資金,可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其次,積極吸引國內外客商來當地投資。外來資本的介入是解決貧困地區資金難題的捷徑;如邢臺縣的云夢山旅游區是吸引外商投資的成功典范,現在旅游區發展迅速,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經濟發展;第三,政府應將惠農的貸款政策落到實處,為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5.積極引進人才。人力資本在企業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企業競爭的根本是人才的競爭。第一,要重視教育,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鼓勵農民學習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第二,加大“一村一名大學生”政策的推行力度,使其走進各個村莊,同時讓更多的高校參與進來。第三,積極鼓勵當地的大學生返鄉,政府應盡一切可能為返鄉的大學生提供各個方面的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回到家鄉、建設家鄉。邢臺市內邱、平鄉等縣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企業、學校、政府等各部門輪番到各個大學去招聘大學生返鄉,并當場為其辦理優惠手續,吸收了大批人才回流。
[1]申茂向.中國農村工業化與現代化[J].中國科技論壇,2007(9).
[2]張培剛.農業與工業化[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4.
[3]費孝通.中國城鄉發展的道路[J].中國鄉鎮企業,2001(8).
[4]李成貴.中國農村工業化理論研究評述[J].中國農村觀察,2002(6).
[5]劉茂松.中國農業工業化理論探索[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6]程懷儒.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農村工業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責任編輯:劉潤婉)
F321
B
1002-2880(2011)02-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