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伊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大連 116052)
[金融市場]
我國民間資本的良性引導利用研究
曹伊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大連 116052)
目前我國民間積累了大量資金,由于多數民間資本尚未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導致其運作流程不夠規范。民間資本的盲目投機炒作,不僅破壞了我國正常的物價體系,也破壞了我國正常的市場秩序。通過分析中國民間資本發展現狀、資本投機行為產生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自身發展能力等對策建議,以期為中國民間資本的良性利用提供參考。
民間資本;投資渠道;投機行為
民間資本是中國特有的概念,主要是指掌握在民營企業以及股份制企業中屬于私人股份和其他形式的所有資本的統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市場經濟為發展取向的改革,創造了大量的財富。民族資本已經成長為我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目前我國民間資本總額已經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民間資本投資運作對國家經濟長遠發展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政府投資僅占其中的4%左右,而超過95%的部分是民間投資。民間資本參與經濟活動有利于打破壟斷,保證實現社會公平,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但是,民間資本流動具有一定的無序性和不穩定性,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則會極大促進經濟發展,若操作不當,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破壞。
我國民間資本的投資過程比較曲折,由于政府的認可程度不夠,資本所有者并不能將資本注入合適的投資領域,民間資本大致只能夠選擇地下錢莊、洗錢、圈錢之類的法律不允許的融資范圍,或者是短期對某類或者某些商品進行炒作以謀利,運作流程不夠規范。2005年開始,民間資本投向以房地產行業作為主要目標,民間資本投機已經成為房地產領域中炒作的中堅力量,大量資金的不斷炒作推動了房價的暴漲。2006年底開始,中國股市迎來了新一輪的“牛市”,促使大量民間資本蜂擁而至,投機者期望通過炒作借機牟利。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大蒜、綠豆、生姜、辣椒、花生、普洱茶、大紅袍、沉香、太子參等商品不斷為民間資本爆炒,致使相關商品價格不斷上升,上漲幅度達到3倍甚至10倍之多。居民飽嘗物價上漲之苦以及對民間資本投機的困惑和無奈。
長期以來,民間資本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一直游離于中央銀行及相關監管部門的監控之外。特別是我國現行的約束民間資本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沒有專門規范民間資本運作的法律法規,在《公司法》、《證券法》、《信托法》中也沒有專門針對民間資本運作的內容,導致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場存在較大困難,操作無法可依。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政府為了拉動經濟企穩回升,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進行經濟建設。但是,此舉不但沒有帶動民間資本的發展,反而對民間資本產生了擠出效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民間資本所有者很難參與其中。由于我國政府對民間資本運作不夠重視,在財政方面缺乏扶持政策,導致民間資本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僅在審批、財稅、土地、補貼方面沒有優惠,而且民營企業稅收負擔沉重。
目前,中國民間資本投資渠道較少,沒有成熟的投資市場,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需求。由于我國的許多行業特別是一些壟斷性行業存在各種門檻和限制,民間資本根本就沒有進入投資領域的機會。根據2009年中國改革評估報告披露,目前在國民經濟80多個行業中,允許公有制經濟進入的有72個行業,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個行業,但是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僅僅有41個行業。因此,民間資本只好選擇農產品等沒有投機限制的商品進行炒作,從而引發市場價格劇烈波動。
我國實行的農業商品化和規模化戰略使許多產品特別是小件農產品存在被炒作和投機的機會。小件農產品如大蒜、綠豆、花生、生姜等,所需炒作資金較少,價格操作相對較為容易,因而成為民間資本進行投機的首要選擇。投機者往往只需要撬動幾千萬或者幾億元的資金,就可以將市場壟斷。可以說,小件農產品的集約化為民間資本投機行為提供了“支點”。
1.修訂現有法律法規
民間資本涉及領域廣泛,政府在對其進行法律約束時難度較大。因此,我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必須要多角度考慮問題,盡量將涉及民間資本投資運作的法律條款細化。針對民間資本投資涉及的范圍,要修訂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如《公司法》、《證券法》、《企業合伙法》、《信托法》等,讓民間資本投資活動有法可依,防止國家出現法律監管真空領域,導致民間資本投機行為不能被及時制止,擾亂正常經濟活動。
2.盡快出臺相關法律
針對我國目前在民間資本管理方面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框架的情況,我國政府應當盡快出臺新的法律法規。如《風險投資法》、《企業破產法》、《企業收購與兼并法》、《投資權益保護法》、《私人財產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禁止的領域和行業,為民間資本投資領域的擴大提供法律保障。使民間資本所有者既能夠在法律的監管之下依法進行投資活動,盡量減少投機活動,同時又能夠給予他們法律保護。
1.擴大市場準入范圍
我國在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等方面,要對公有制企業和民間資本一視同仁,取消對民間資本投資的各種歧視和不合理規定,保證能夠擁有同公有制同等的權利。針對我國目前國家對民間資本投資門檻設定較高,限制過多的情況,政府要放寬民間資本投資的準入限制。凡是國家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投資項目,以及允許外資經營的項目,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工業、貿易、交通、高新技術產業、社會服務業、水利、電力、燃氣、集中供熱、通信、城市公共交通、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醫療、教育、農業資源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多個領域投資經營。在開放的同時,要避免出現“玻璃門”(看得見,進不去)和“彈簧門”(進得去,但無法持續經營,又被彈出來)。
2.出臺相關優惠政策
政府要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指導方針下,推動相關機構給予民間資本在投融資、財政、稅收、價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讓民間資本能夠順利地獲得發展機會。首先,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要允許財政資金直接以國有資本參股方式或者補償方式投入以民間資本投資為主的項目,支持民間資本更好的運作。同時要適當擴大基礎設施的特許經營范圍,提高民間資本投資者投資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的資金回報率。其次,在稅收方面,政府要盡力讓民間資本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若民間資本投資于國家鼓勵的領域,如高新技術產品開發、新產品開發、出口產品開發等,則要加大優惠力度以增強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政府要根據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在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加速折舊、費用列支、投資抵免以及關稅與增值稅方面予以優惠。同時要避免中央和地方的重復征稅行為,以保護合法經營的民間資本所有者。
1.培育特色產業市場
我國政府要根據市場取向幫助民間資本進行投資規劃,指導民間資本管理者選擇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經營性投資項目,引導投資者趨利避害,讓資金投向朝陽產業、特色產業、高新科技產業。同時,將產業的發展與市場的發展結合起來,以產業發展來帶動市場發展,又以市場的發展推動產業的進一步升級。
2.鼓勵私募股權投資
私募基金在我國已經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雖然國家并不承認私募公司的合法地位,但是目前我國還是擁有很多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我國政府應當接受私募公司存在的現實,因為私募股權投資有利于民間資本管理者獲取資金,發展私募股權投資能夠有效推動中小民間資本所有者自身發展。通過推動私募股權投資發展,將具有風險判斷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的資金聚集起來,不僅可以避免民間資本在市場中跟風炒作,同時也有利于政府對民間資本統一監管,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3.推動資本聯合發展
我國政府應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通過金融機構為民間資本的聯合發展提供平臺,將民間資本聚集起來,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針對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結構,高新技術產業是民間資本可以選擇的風險投資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低現金流的特點,如果民間資本聯合投資,既可以滿足高新技術產業資金高投入的要求,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投資風險,還可以通過投資獲得較高收益,可謂一舉多得。
1.樹立良好信用形象
我國民間資本所有者要針對自身信用等級不高的弱點,努力改變形象,盡力提高在評估機構的信用等級,爭取得到更多金融機構的支持。民間資本所有者在經營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欺詐行為,更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抽逃資金、拖欠賬款、逃廢銀行債務、拖欠稅收等。因為一旦出現失信行為,就會影響自身信譽,甚至會影響整個行業的信用形象,導致其他有意向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2.健全企業財務制度
民間資本所有者要按照相關財會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并進行依法核算和嚴格控制。要以《會計法》為基礎,建立規范、完善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和自律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科學設計工作流程,合理設置會計工作機構,配置專業的會計人才,在保證分工協作的原則之下,明確各崗位職責,進行依法核算,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只有建立健全的企業財務制度,才能夠真正約束民間資本所有者的經濟行為,使之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
3.加快培養專門人才
民間資本的管理運作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只有擁有值得信賴、專業能力強的人才,才能協助民間資本所有者設計資本運作規劃,提高資本運作效率。因此,民間資本所有者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首先要與高校合作,制定專門的人才培養計劃,聘請高校的專家專門設計民間資本運作相關課程,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并且要通過考核選拔優秀人才送到民間資本運作較好的國家進行繼續深造,將國外的先進成果帶回國內以推動民間資本的發展。其次,要多渠道引進國外的高技術人才,為我國的民間資本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都無法繞開民間資本的參與,鼓勵民間投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最大源泉。因此,各級政府必須為民間投資提供發展空間,激活民間投資熱情,使之成為激發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新引擎。
[1]紀雙城,青木,陶短房,于景浩.中國民間投資離不開“炒”[N].環球時報,2010-10-15.
[2]丁平.我國民間資本投資金融領域的現實意義與挑戰[J].武漢金融,2010(8):19-21.
[3]高國潮,張樹鵬.如何正確引導民間資本投資[J].國際商務財會,2010(7):73-76.
[4]蔣麗.金融海嘯背景下中國民間資本的出路淺析[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0(6):29-30.
[5]姜作培.擴大投資需求必須激活民間資本[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10):122-126.
[6]林娜.激活民間資本發展風險投資[J].科技與生活,2009(1):150.
[7]蘇朝暉.發達國家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對我國的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7(8):75-76.
[8]馮連波.到農村發展是民間資本的正確方向[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7(4):67-68.
F832.5
A
1002-2880(2011)02-0102-03
曹伊(1978-),女,漢族,內蒙古赤峰市人,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貨幣、資本流動。
(責任編輯: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