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彥
堅持有效集體備課制度 提高護理本科教學質量
柳 彥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全國各地醫(yī)學院校護理本科專業(yè)的招生規(guī)模逐年擴大,現(xiàn)代護理對師資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廣度、專業(yè)深度、教學技巧均有了高層次的要求,如何提高護理本科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實用型護理人才,是目前護理人才培養(yǎng)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集體備課制度是在辦學規(guī)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持續(xù)穩(wěn)步提高的關鍵[1]。加強有效集體備課是提高護理本科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認真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學中的一般問題,保證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集體備課模式是融“集體”與“個性”為一體的,發(fā)揮集體智慧以提高備課質量,又通過備課活動來促進集體建設的一種操作模式。通過有效集體備課這一形式,可以達到資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贏的效果,最終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2.1 教師深入了解教學內容 集體備課重在集體的交流和研討,個人備課是集體交流的基礎,這就需要個人做好充分準備。為此,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個人備課,要求在集體備課前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搜集與教材相關的背景資料,從教材的整體入手,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把握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生長點[1]。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是保證課堂質量的基礎。
2.2 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不斷提高教師群體素質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師資力量的雄厚與否,決定一個團隊的教學水平的高低。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交流平臺,這種做法既有利于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fā)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眾長,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盡早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學能手。青年教師通過與老教師的交流,可以了解以往教學中容易遇到的難題,對后期工作有更多的思考和改進。借鑒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縮短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集體備課時,教師在小群體中短時高效的碰撞,對教師間開啟思維,點亮智慧,對教師個體的多元發(fā)展等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教師群體素質不斷提高。
2.3 體現(xiàn)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團效應 教師團隊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基石,是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與課程改革的關鍵。教師在團隊合作中爭鳴、在團隊合作中改進、在團隊合作中創(chuàng)新、在團隊合作中提升能力[2]。集體備課,恰好提供了教師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是“集體智慧的操練場”,使每位教師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容不迫,既發(fā)展了學生又成長了教師;使教師主觀能動性增強。只要組織好集體備課,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完善課堂教學,而且,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參與、分享和汲取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加團結,進一步凝聚起團隊的協(xié)作精神。教師在“系部共同體”中具有互相幫助和互相合作的良好習慣,具有為共同目標愉快工作的氛圍,公平競爭和合理配置資源的機制,相互認可并寬容的心態(tài),凝聚人心的團隊形象和精神,形成優(yōu)秀的團隊文化,會使團隊及其成員得到和諧科學的發(fā)展[2]。
2.4 激發(fā)教學創(chuàng)造性 集體備課,不是“減負”的絕佳方式,也不是備課教師的“教案之和”,更不是網上資料的“下載拼盤”,護理本科教學基本要求應明確護理教師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但不涉及教師怎么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百花齊放、教學方法可以各具特色,而教學的終末評價只是評價學生的素質質量。這就給師資在教學過程中更大的自主性、更大的創(chuàng)造自由度[3]。通過集體備課,促使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分享集體智慧和結晶的基礎上,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再度創(chuàng)造和提升自己的備課水平,能動地、更好地發(fā)揮個人潛能,激發(fā)教學創(chuàng)造性,真正彰顯出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和風格,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是保證護理本科生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確保護理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教學效益優(yōu)先為原則[4]。
2.5 創(chuàng)造濃厚的學校教研氛圍 集體備課是一種“行動研究”,它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主要任務是完善課堂教學。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5]。通過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增加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促進教學能力快速提高。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與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新課改向縱深發(fā)展的新的生長點。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將實施過程中的啟發(fā)、瞬間的靈感、平常的困惑等內容,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華,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橋梁,教學、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使學院的教學水平呈可持續(xù)螺旋上升趨勢。
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集體備課的價值取向,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護理學教學內容非常瑣碎,它不僅涉及醫(yī)學范圍,還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內容,與臨床聯(lián)系密切,教學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尋求最優(yōu)化的教學途徑與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堅持有效集體備課可以達到“資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贏”的效果,持續(xù)推進護理教學質量[6]。如果制度不合理,同一備課組的老師之間相互保守,不肯貢獻自己的智慧,而使教師之間離心離德。要持續(xù)堅持有效集體備課制度,必須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使集體備課發(fā)揮最大的效益,持續(xù)推進護理本科教學水平的發(fā)展。
[1] 孫芙蓉.利用集體備課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策略[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6):1272128.
[2] 白弘廣.略論教師團隊文化建設[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0(1):31.
[3] 姜安麗,朱玲玲.構建護理學本科教學基本要求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8,8(5):38240.
[4] 劉為舉.提高集體備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19):39241.
[5] 鐘莉.重新認識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益[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66267.
[6] 黃仕明,袁莉,羅世惜,等.集體備課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0A):262122622.
To insist on effective collective p reparing lessons system continuously,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nursing teaching
L iu Yan(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 edical U niversi2 ty,Shanxi 030001 China)
G642.4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1.17.045
100926493(2011)6B21582202
柳彥(1983—),女,山西省臨縣人,助理實驗師,本科,從事護理教育工作,工作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2011204215;
2011205220)
(本文編輯 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