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荊云,湯松莉,姚婷,高利華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無論是在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于是,老年醫(yī)療保健問題就成為了各個國家的棘手問題,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有效的醫(yī)療保健服務,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本調查旨在了解武漢市住院中老年人對護理人員的要求,分析他們對護理要求的原因并探討如何改進并完善老年護理體制,為老年護理人員的教育和培養(yǎng)做出科學的決策提供一些真實與客觀的數據。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武漢市級社會福利院8所,其中國辦區(qū)級福利院3所,民辦福利院4所,三級甲等醫(yī)院老年病房1個。對其中住院老年人進行調查。
1.2 方法 以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并對部分老年人進行了訪談。問卷包含4個方面:問卷說明;住院老年人的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等;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老年人對護理人員的要求,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業(yè)道德等。在正式調查之前,由通過培訓的調查員到福利院與病人取得溝通,使之獲得知情權以后,由被調查者根據自身情況填寫問卷,無自理能力的老人由家屬或護理人員代其填寫。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 000份,收回986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統(tǒng)計與描述。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人數986人,男436人,女 550人;其中年齡60歲~69歲259人,70歲~79歲341人,80歲以上386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45人,中學340人,大學及以上 101人;絕大多數都是喪偶獨居的老人;每個月在健康護理上的花費,住在福利院中的老人大都在600元以下,在三級甲等醫(yī)院居住的老年人大都在1 000元左右;健康狀況:以心臟病和高血壓最為常見,其次為糖尿病、慢性肝病和慢性肺病等疾病;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情況完全自理630人,半自理280人,不能自理76人;老年人經濟狀況:感覺夠用有余215人,大致夠用 525人,感覺困難208人,十分困難38人。
2.2 住院老年人對護理人員在性別、學歷、年齡的要求 性別要求:男90人,女292人,均可 604人;學歷要求:中專 432人,大專405人,本科149人;年齡要求20歲~29歲155人,30歲~39歲563人,40歲~49歲183人,50歲~59歲85人。另外,老人一致認為除了精湛的技術之外,護理人員應該性格好有愛心有耐心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真誠友善的服務態(tài)度。也有部分老年人希望護理人員能夠具有情感表達技巧的同時也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3.1 現代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提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無論是在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老年的醫(yī)療保健問題就成為了各個國家的棘手問題,作為護理人員,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有效的醫(yī)療保健服務,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更好地掌握專業(yè)技能,把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為老年人提供舒適安逸、寧靜和諧的晚年生活環(huán)境。
3.2 老年人的現狀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喪偶的老年人生活相對孤獨,參加社會活動少,缺乏與別人的溝通。這部分老年人長期郁悶、壓抑、焦慮、孤獨很容易患心理疾病,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這些人群屬于衛(wèi)生服務需求量較大的人群,所以要鼓勵喪偶的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破除傳統(tǒng)封建意識的束縛,鼓勵老年人再婚。再婚的老年人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方面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方面都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變弱,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疾病增多,慢性病又是困擾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問題。63.9%的老年人能夠完全自理,28.4%的老年人只能半自理,還有7.7%的老年人完全不能自理。我們要正視這些老年人體出的問題,并積極加以改正和完善;要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業(yè)務精湛是必需的,是硬素質,除此之外還有軟素質,比如服務態(tài)度,心理護理技能及技巧,親和力等,從而改善老年護理現狀。因此,作為護理人員,除了擁有精湛的技術以外,更應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
3.3 加強住院老年人護理知識的普及與宣傳 我國現有的老年護理服務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的需求,且因種種原因,老年人對現有服務項目的利用率不高。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沒有服務對象,而是目前老年服務從內容、規(guī)模到質量與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較大的距離。目前老年護理工作的重點應在于幫助老年人應付實際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老年護理有別于傳統(tǒng)觀念的老年病護理[1]。提高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獲得性才能提高其利用率。因此,進行社區(qū)老年護理需求的調查與研究十分必要。
結果可見,老年人對護理人員的年齡、性別、學歷都沒有太高的要求,他們只需要護理人員能夠滿足一些基本的生活護理,可見,他們對健康護理的重要性并沒有一個很深刻的認識,因此,應該加強對住院老年人護理知識的普及與宣傳,老年人的衛(wèi)生服務利用程度和其健康知識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如何將衛(wèi)生保健常識以及對健康和常見多發(fā)病的鑒別能力傳授給社區(qū)老年人是社區(qū)護理工作者應該關注的問題。要考慮老年人文化素質低的特點,針對老年人出現的一系列慢性病開展易被老年人接受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使老年人掌握對常見病的識別、發(fā)生規(guī)律,預防方法、康復之道,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除此之外,對于較健康的老人,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盡量多參加一些老年活動。
3.4 健全養(yǎng)老機制 老年照護體系是由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服務所構成,應根據每個老年人不斷變化的健康和功能狀況進行動態(tài)調整,及時滿足其復雜的、不斷變化的需求。老年照護體系的服務對象應為全部老年人,包括健康的、患病的、殘疾的以及體弱的高齡老年人。因此,單一形式的老年照護方式已不能滿足整個老年人群的需求,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日間護理中心以及相應的家政服務公司為不同情況的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滿足其獨特的需求,減輕其家庭的護老壓力。結果可見,25%的老年人感到經濟有些困難或十分困難。因為老年人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成為純消費者,缺乏固定收入來源,經濟自理能力減弱。同時老年人知識技能普遍較低,不可能充分參與經濟活動,很難獲得補充性收入。可見老年人是一個弱勢群體,是最容易受貧困侵襲的人群。而這樣一個弱勢群體又是衛(wèi)生服務需求最高的群體,潛在的醫(yī)藥費用支出較高。雖然大多數老年人都參加了合作醫(yī)療,但保障力度相對有限。老年人一旦患病很難支付高額的醫(yī)療費用。長此以往,必將導致老年人衛(wèi)生服務需求和利用的懸殊差距,對老年人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從經濟著手,提高那些人的經濟水平,改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解決看病難的問題,盡量實現所有老人都有條件享受護理資源。改善福利院住房條件,更新護理設備,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規(guī)范老年護理工作,倡導醫(yī)學院校畢業(yè)生走進福利院,走進老年人的生活。高校在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時,應該注重在加強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讓學生不僅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具有豐富的人文涵養(yǎng)。
3.5 呼吁社會關愛老人,減少老年歧視 老年人來到福利院就是為了能有一個安詳愉悅的晚年生活,然而福利院的住房環(huán)境都不是很好,護理人員也不是非常專業(yè),這些或多或少的會讓老人覺得失落和孤單,久而久之也會覺得自己好像被家人、被社會所遺棄,這樣很不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為此,作為家人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而非僅僅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大對老年護理事業(yè)的投入。
[1]孫紅,郭紅,蔡虻.老年護理進展[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6,20(2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