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探究
陳小紅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等角度看,目前高職會計教育在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在發展潛力與嚴峻挑戰并存的現實情況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重新定位,以不斷提高職業綜合素質,增強專業綜合應用能力。本文針對社會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與高職輸送的相關人才之間的明顯錯位,從素質教育視角探究如何實現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與其社會需求之間的銜接。
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會計人才素質
人才培養沒有標準的模式,但一般包括目標定位、教學制度、學科體系和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校園文化等要素,其中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應是首要的。
(一)培養目標定位的偏移導致素質教育不給力
前些年高職會計教育沿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重理論輕實踐,使畢業生既達不到高級專門人才的要求,又滿足不了社會對其實踐能力的需要,學生的應用能力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其結果導致就業難和招聘難。經過多年探索,目前公認實踐性、應用性是應用型會計人才最本質的特征。但矯枉過正,由于過分強調實用性與技術性,會計人才必需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素質不能在培養目標中體現,這是對過去重理論輕實踐、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模式的根本顛覆。
由于培養目標定位的偏移,導致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理念出現偏差。教師教學中過分突出操作的程序性而少有解釋其程序的合理性,致使學生學習時以記憶為主,并且只知道遵循會計準則,照章辦事。其實新會計準則在某些業務的處理上給會計人員相當的選擇空間,如何選擇既合法合規又最有利于企業的恰當的會計處理方式,取決于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論底蘊和職業綜合素質,這無疑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隨著會計的信息化、國際化,會計人才的綜合職業能力能否動態提高以應對日新月異的經濟形勢與層出不窮的會計業務,首先取決于是否具備必需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素質。
(二)與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導致綜合職業應用能力不夠用
1.缺乏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實驗
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只有驗證性實驗一種形式,即只是對某一會計主體一定時期的實際經濟業務進行的模擬實驗。“全程綜合模擬”主要是針對單——證——賬——表這一完整會計工作流程的模擬操作;“分階段或分項模擬”則選取某一階段或某一項會計實務模型進行實驗操作,比如供應鏈中的購銷存環節,由學生進行財務軟件的操作。無論綜合模擬或分階段模擬,都有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但由于實驗內容、步驟、方法等均由老師事先設計,學生只需按圖索驥,非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種單一且同一的實驗模式,無法體現會計教育目標的層次特征。作為高職層次的會計實踐教學,應根據畢業生的流向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能力要求,多選擇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實驗教學模式。如課程單項實驗采取小組協作形式;綜合實驗可整合各相關課程、將手工操作和電算化核算融為一體,讓學生親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學專業中最具典型意義的綜合性工作任務等。
2.目標定位不準確
以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為例,上機內容有兩種:一是主要掌握會計軟件操作,強調獨立做賬;二是在操作軟件的基礎上,開發會計軟件的一些基本功能模塊,如憑證錄入等。顯然,實踐教學也反映了教學目標的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未能準確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度,存在實用化或純理論兩個極端。實用化忽視會計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降低了對學生的理論要求;而過于理論化又脫離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學生感到枯燥。由于沒有按會計崗位實踐性要求去開發課程與教學,這兩種傾向都導致實踐教學質量的下降。
3.實踐考核體系不完善
實驗和實訓是實踐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完善的實踐考核體系能夠使考核真正體現對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進行全面測試評價。但目前一般對實驗成績的考核只注重結果,不能對實驗過程作出評判,缺乏對實踐考核評價的良好方法。仍以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為例,只要學生完成實驗,就取得不相上下的成績,對實驗效果缺少區分尺度,更談不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考核方法的不合理,影響了ERP會計信息系統實訓的質量。
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并行不悖的,加強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的前提。會計人才的素質是指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各種條件在質量上的綜合,它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發揮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應有作用的基本保證。鑒于我國現有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筆者認為應用型會計人才必需的基本素質如下:
(一)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實踐活動中所表現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它是正確履行會計職責、完成會計工作任務的基本前提。會計是一個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的特殊行業,其職業道德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社會要求會計人才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以誠為先,以信為本。道德素質主要包括:
1.愛黨愛國,珍惜國家財物,具有正義道德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職業信念。
2.合乎一般社會道德準則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具有社會公德,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任勞任怨。
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團結協作,公私分明,誠實守信,剛直不阿,心胸坦蕩,作風正派等。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會計的生存與發展之本,會計道德教育對于會計教師更是責無旁貸,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標準應成為會計專業學生的座右銘。
(二)知識素質
知識素質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所應具備的理論水平和知識結構,它主要表現為會計人員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活動的理解和認識。隨著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模式、會計信息系統的變化,對會計人才知識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人才的知識結構也須進一步完善,即由單一型核算知識結構向多面型管理知識結構轉化。一般來說會計人才的知識結構由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兩部分組成。專業知識包括縱向和橫向專業知識。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體現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這一重要原則,使其具備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充分利用新知識來提高工作效率,以適應日益復雜的經濟發展環境。
(三)技能素質
技能素質是會計人員勝任本職工作應具有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它表現為能純熟地從事會計技術操作,具有得心應手地處理會計業務的技巧。它是一個多層次的、有針對性的概念,各崗位會計人員所需要的技能素質是不等同的,一般會計人員的技能素質與財務主管、會計師、總會計師的技能素質相差甚遠。作為企業高級會計人才的技能素質,不僅必須具有嫻熟地處理一般會計業務的技能,而且必須具有多謀善斷、預測前景、參與決策等方面的技能。
會計人才的技能素質還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會計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傳統手工會計條件下簡單的記賬、算賬、報賬,到今天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系統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新型的信息處理工具對傳統筆墨、紙張和算盤的置換,會計信息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模擬手工方式的“傻瓜型”或“仿真型”系統,而是一個人機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統。這些都對會計人才的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多技能復合型會計人才。
(四)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包括認識、情感、意志、氣質、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內容的素質。對會計人員來說,重要的心理素質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質和能力心理素質。意志心理素質是指會計人員為達到既定目標,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的素質,是自我控制的力量,是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表現出的自覺性、持久性、忍耐性和意志力的結合。由于會計工作具有重復性強、內容繁瑣、形式單調的職業特點,因此培養意志心理素質對于提高會計行為的成效非常必要。能力心理素質是指會計人員直接影響會計活動的效果,使會計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心理素質。它既包括正常人所具有的一些一般能力如洞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等智力內容,也包括在會計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保證會計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專業方面的能力,如計算能力、表達能力、活動能力、交流能力、推理能力、職業判別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五)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是指會計人員從事本職工作應具有的體力和腦力方面的素質。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證會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學校體育課的開設、運動會的召開、課后文體活動的開展,這些都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們所培育的現代會計人才不能再是只會埋頭算賬、深度近視的“賬房先生”,而應該是既能工作、又會生活的新型人才。
(六)審美素質
審美素質是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應有的審美意識和情趣。如會計憑證、賬表格式的設計、數字的排列、文字的書寫,甚至會計人員服飾的顏色及搭配等,都應該給人一種職業美感,令人賞心悅目。因為會計師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端莊穩重的形象,他(她)們給人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由于大部分人無從了解會計師工作的成績,一般只能從外表和穿著、舉止等方面作一大略的猜測,所以會計師面對客戶第一重要的便是樹立良好的形象,而并非顯露熟練的專業技術。以女會計師為例,她們在較正式的場合中的最佳服飾為灰色套裝配白色上衣。除此以外穩重、端莊的藍色效果亦佳,整個藍色系統的最佳搭配為普通藍配白上衣。當女會計師身著較正式的略顯保守的裙式套裝、手提適當的公文包或皮包進入辦公室展開工作時,她們往往能夠獲得較高的評價,而秀氣型、女性化的手提包,對女會計師并不合適。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計工作既是一種重復性很大的勞動,也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工作。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這一工作中發現美的規律和形式,如對稱、和諧、平衡、簡潔、直觀、完整等美的形式和規律,使會計工作充滿歡慰。
新會計準則在對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上充分體現了準則的原則導向,加大了自主操作空間,而不是對所有業務事無巨細的作出細則規定,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除了具備必需的會計理論底蘊和綜合專業素質外,還必須具有對準則經濟后果影響的駕馭能力以及對準則執行環境的分析能力等,從而在實務操作中游刃有余,能動地選擇合理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
(一)掌握管賬之術
1.要會記賬
2.要會算賬
3.要會報賬
4.要會用賬
這是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起碼要求。
(二)精通理財之道
1.聚財之道
能對籌資方式進行定性評價,對籌資決策進行定量分析,使用最經濟的手段取得所需資金。
2.用財之道
能掌握充分的財務信息,運用一定的財務分析方法,制定合理的資金預算;根據現金流量原理,進行合理的投資分析;樹立查賬觀念,按照資金責任制度,有效監控資金運作,其要旨是如何使資金優化配置。
3.生財之道
為選擇適當的財路,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增加收入,一方面要竭盡所能降低成本,進而通過盈虧衡量、成本收益比較,確定企業利潤。
概括地說,理財之道就是采用最佳的理財模式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要學會動用知識儲備,活用各種技能。
(三)煉就盤錢之功
1.籌錢——將別人的錢合法地變成自己的錢。
2.用錢——把好鋼都打在刀刃上。
3.攢錢——要具有儲蓄精神。
4.算錢——隨時清理自己的家底。
5.省錢——不多花一分冤枉錢,開源節流。
6.投錢——把現在的一疊錢變成將來的一捆錢。
7.管錢——建立嚴密的規章制度,照章辦事。
8.賺錢——學會儲存“腦白金”,用腦賺錢、靠信息賺錢。
9.收錢——懂得如何保持資金暢通、及時收回賬款的重要性。
總之,學以致用、較強的綜合職業應用能力是高職畢業生成功融入社會的必要保證,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特征就是能用、好用、頂用、耐用、面向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