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談《我有一個夢》的文體結構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莊小華
(武漢紡織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我有一個夢》的深層象征寓意
——兼談《我有一個夢》的文體結構分析
莊小華
(武漢紡織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美國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1968)于1963年8月28日,在有著25萬群眾集會的華盛頓廣場前發表了舉世聞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這篇演說詞是世界文壇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是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至今仍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他的演說詞中的深層象征寓意和文學修辭手法。
演說詞;現實意義;修辭手法
馬丁·路德·金于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1955年獲波士頓大學神學博士。1955~1956年他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帶領公交司機罷工。作為南方基督徒領導聯盟的首領,他在許多城市開始倡導民權游行。1963年3月,他帶領人們向華盛頓進軍,期間共有20多萬人參與。他以非暴力民權運動的組建者身份于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他40歲生日前不久在田納西州的孟菲斯被暗殺。從那時起,他已成為美國的民族英雄。1983年11月2日,里根總統簽署了一項法案,即從1986年1月開始,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紀念馬丁·路德·金的國定假日。
亞伯拉罕·林肯于1863年就頒布了《解放奴隸宣言》。然而100年后,黑人仍然生活在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制度中。1963年8月28日,25萬美國各族公民聚集到華盛頓來表示他們對要求自由和公正的待遇的美國人、特別是對黑人的支持。在那次集會上,馬丁·路德·金發表了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他向全世界宣布他有一個夢想,就是“上帝所有的孩子”都將平等自由,他說他想要每一個人都能夠“攜手共進,唱歌古老的黑人靈歌:“終于自由啦!終于自由啦!……”
這是一篇以說服、鼓動廣大群眾爭取自由為目的的演說,其言辭雄辯,氣勢磅礴,充滿著時代的精神,給人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馬丁·路德·金冒著生命危險作的“我有一個夢”的演講成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講之一。它使那次華盛頓和平大會成了美國民權運動的關鍵轉折點和重要里程碑,而且時至今日,它還對全世界反對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以及黑人爭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斗爭,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40年后,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踏著先輩的足跡,傳承和發揚了馬丁·路德·金那種不朽的黑奴抗爭精神,成為美國競選的第一任黑人總統,這充分體現了馬丁·路德·金這一夢想的延續和實現。
馬丁·路德·金是最偉大的,他的偉大不僅在于他本人的遠見卓識和勇氣,還在于他的后人有勇氣和謀略為實現這一夢想而不屈不饒地奮斗著。大家是否知道,在美國的所有節假日里,只有馬丁·路德·金的生日是這個白人國度里唯一以個人生日作為國家假日的人。如果說馬丁·路德·金當時的夢想沒有這種只是一個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和鄰居(白人)孩子一起上學、玩耍和就業的人類最低等的夢想而已,那么40年后的今天,散布在美國各地的黑人又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生活呢?
馬丁·路德·金的這篇演說詞運用了大量的文學修辭手法,它不僅是語言文學上的難得財富,更是我們學習語言的光輝典范。在這篇演講稿中,作者用寫來體現了說的藝術。全篇多處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而且使文章更生動,演講起來娓娓動人,還能打動聽眾,達到預期的目的。他把美國政府比做“期票”的簽字者,把每個美國公民比成“期票”的合法繼承人,并就“期票”的性質、“期票”的作用以及“簽字人”如何拒簽這張“期票”、“繼承人”應該如何兌現這張“期票”,娓娓道出,淋漓酣暢,具有極強的修辭功底和感染力量,使聽眾極易接受。文章中也顯露出了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他一方面辛辣地抨擊了美國政府對黑人的種種不平待遇;另一方面,又述說了黑人在這個白人的社會里所遭受的種種苦難和歧視。然后他又說:“堅信總有一天,這一切不合理的現實,會徹底改變,所以,我們不必陷入絕望的深淵。”以此堅定了大家的信心。最后,用一連串“我有一個夢……”式的排比道出自己的希望。一字一句,無不流露出作者對黑人同胞深切的感情和殷切的期盼。如此的愛憎分明,引起了與聽眾心靈的交流和共鳴,并散發出一股強烈的感染力量,從而最終達到鼓動和宣傳的目的。今天聽來,這篇演說仍能令人激情昂揚,相信每一位聽眾都會深受鼓舞。
馬丁·路德·金的這篇講演先后用了比喻、對照、排比和反復等多種修辭手法。
3.1 比喻
有明喻和暗喻兩種。像第1段的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和as a joyous daybreak,作者把林肯簽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比作希望之光的燈塔和歡愉快樂的黎明,還有第14段中的like water和like a might streams以及第23段中的 as sisters and brothers等都是明喻;而第1段中的the flame of withering injustice(摧毀生命的不公之火)、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束縛黑奴的漫漫長夜)和第4段中的the bank of justice(正義銀行)以及a bad check(空頭支票)、第7段中的the palace of justice(正義宮殿)、第20段中的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等10多處,都采用了暗喻的筆調。作者是想借用如此多的比喻,以達到生動、形象的修辭效果,使演講更具藝術感染力。
3.2 對照
作者在這篇演說詞中更多地使用了對照手法。他靈活借用同一事物相反的兩個方面和兩個完全相反的事物來加以對照,以增強語言的表達和感召。比如第5段中的the dark and desolate valley of segregation(種族隔離的荒暗深谷)和the 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種族公平的陽光大道)、第6段中的the whirl winds of revolt(叛亂的旋風)及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美好公正的日子)、第7段中的physical force(身體力行)與soul force(精神力量)、第9段中的march head(朝前挺進)及turn back(往后倒退)、第26行的the mountain of despair(絕望之山)和a stone of hope(希望之石)等都形成了特有而鮮明的對照,有的還兼有排比,使兩種修辭手法既融為一體,又相映成輝。另外,第2段中的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與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以及第 5段中的 the quick 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種族不公的流沙)與the solid rock of brotherhood(手足之情的磐石),這些短語對仗工整,既對照,也排比,還兼有暗喻,比如poverty和prosperity都是暗喻,前者指黑人貧民窟,生活貧困;后者為白人居所,生活奢侈。類似的例子還可舉出好些,作者通過這些對照,把美與善、丑與惡的本質鮮明而全盤地展現出來。
3.3 排比:
該演說詞排比句可謂比比皆是,有詞、短語、句式、甚至還有段首的排比,如第6段中的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和第7段中的 dignity and discipline;第 4段中的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和第 27段中的 to work together,to struggle together,and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第21段中的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以及第 32段中的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第5段中的四個句子Now is the time to…、第25段中三對句子的排比句以及第10~13段中的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開頭所形成的三個排比;第15~25段中也有I have a dream開頭所形成七個排比。這些排比氣勢恢宏,猶如洶涌波濤,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表現了作者的遠見卓識、宏偉氣概和膽識過人。
3.4 反復
反復如同排比,用以得當可將講演不斷推向高潮,在第2段中,作者連續使用了四個one hundred years later,以反復強調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解放黑奴宣言》雖然已簽署100年了,但黑人仍然沒有得到自由,他們仍在窮困中掙扎,仍在受著種族的歧視,并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枷鎖下備受欺凌;第5段中也四次出現了Now is the time to…,強調現在已刻不容緩,美國該要實踐自己的諾言了:即真正廢除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平等及自由;第26和27段的with this faith也出現了四次,號召民眾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決不動搖;而后面的I have a dream和let freedom ring則是反復修辭手法的高潮部分,分別在本文中出現了九次和十二次,詳細闡述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實現自己的夢想之后,整個美國都將到處是一派祥和、歡愉和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觀。
這些反復有兩個特點:(1)種類齊全,有直接和間接反復,有詞、語與句子反復,還有句首及層進反復等;(2)反復頻率高、涉及面之廣,不僅使聽眾或讀者能得到心靈上的啟迪,印象深刻,加強記憶,而且還能產生一種強烈的語言節奏感,讓人有一種享受不盡、欣賞不絕的感受。
綜上所述,馬丁·路德·金的這篇演說詞不僅言辭雄辯,哲理誨人,且言簡意賅,寓意深刻;不僅修辭疊嶂,句式整潔,且音韻鏗鏘,瑯瑯上口,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演說詞還是政壇中的眾之效仿的杰作和文壇上的瑰寶。
[1]王壽元.英語文體學要素[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7.
[2]潘少章.英語修辭和寫作[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12.
[3]汪群.馬丁·路德·金傳[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4.
[4]G.N.Leech(利奇).“This bread I break”Language and interpretation [M].In D.C.Freeman Ltd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Style New York: Holt,Rinhart&Winston,1986.3.
[5]Widdowson(威多森),H.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M].Longman,1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