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西北師范大學 財務處,甘肅 蘭州 730070)
高校資源配置現狀、問題及優化策略
王科
(西北師范大學 財務處,甘肅 蘭州 730070)
對高校資源配置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高校資源主要由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構成。通過對近年來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獻的梳理,本文描述了高校資源配置的現狀,指出了高校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高校資源配置的策略。
高校資源;現狀;問題;優化策略
資源配置是高校發展戰略實施的基本保障,其優化又是加強高校管理的有效調控手段。因此,資源配置的重要性已引起高校管理者的普遍重視和關注。但在實踐中,高校資源配置狀況卻不盡人意,對高校資源配置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近年來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獻的梳理,本文認為高校資源主要由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構成。本研究描述了高校資源配置的現狀,指出了高校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并探索了優化高校資源配置的策略,以供高校相關工作者及研究人員參考和借鑒。
(一)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現狀
在高等學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是師資資源。某種程度上,師資資源是高校發展的第一資源,是高校取得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比如學科帶頭人、科技創新人才、管理創新人才,他們的使用往往可以帶動一個學科或一個部門的發展。他們是濃縮的“鈾”,只要給予適當的條件,他們的能量就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但是如果將他們長時間放置不用,又會像花蕾一樣,過了花期的季節則盡敗無疑。[1]總體來看,目前各高校幾乎都完成了擴張式發展,內部結構基本完善,各項指標趨于合理,人員結構比基本符合要求。
(二)高校財力資源現狀
高校財力資源的獲取方式在近年來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往高校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對教育加以投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將辦學資金從單純依靠國家撥款,向政府撥款、學費收入、科研經費、控股二級學院收入、社會捐助以及向銀行融資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的新格局發展。這樣一來,高校的辦學經費得到大力發展。高校的財務管理幾乎也都實行了全面預算制度。建立了“大收大支”的財務管理模式,實行綜合財務預算,將各種渠道取得的全部收入及安排的全部支出,統一納入學校的綜合財務計劃。通過反映高校發展的總體規劃及當年計劃,將學校內部各部門的工作有機地協調起來,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目前的運作方式能夠全面反映學校的財力資源情況和總體規模,確保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2]
(三)高校物力資源現狀
高校的物力資源主要包括校舍、教室、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等,是學校從事教學、科研最直接的物質基礎和保證。學校所擁有的辦學條件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上配置和利用程度如何,不僅對學校的科研和教學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制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發展潛力。原則上,辦公用房要優先配置給尖端人才。實驗用房要考慮到使用效率上,許多單位的實驗室甚至包括辦公室都向學院交納一定的費用就是防止實驗室和辦公室有名無實、棄置不用和亂占用房。家屬住房要考慮到人才的舒適性和與外單位的可比性。[3]從整體來看,高校物力資源配置較以往有了較大改觀,正朝著高效、開放的方向良性發展。
(一)人力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從人員的數量上和比例上看,可以說大部分學校的人力資源配置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從結構上看,或多或少都有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教授和學術帶頭人不是特別熱衷于給本科生上課,上課的責任幾乎都壓在了年輕教師的肩上。而且教授級的教師大部分集中在傳統學科上,而最近幾年的趨勢是出現了大量新的交叉學科,而部分傳統專業在逐步萎縮。專業轉型必須引入一些年輕的骨干力量,而學校的人事指標有限,在引入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對于學術帶頭人的引進,一般會解決家屬的工作問題,也都基本上在學校的行政崗或圖書館就業,這樣使得行政工作人員數量居高不下。對于教輔人員的聘任上,也有一定的障礙。很多學校要求應聘者必須是博士,但是一些教輔工作根本不可能招到博士或者根本用不上博士這么高學歷的人才。[4]
不僅如此,不同省份在高校的人力投入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以西部省份甘肅為例,“十五”期間,甘肅高校年總計投入人力11426人,其中理工農醫年投入8891人,人文社會年投入2535人。從總量上看,甘肅高??萍蓟顒尤藛T處于我國下游水平,不但比發達省市有較大差距,而且與一些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省市相比也沒有任何優勢。[5]
(二)財力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的財務部門不斷加強預算的資金管理,將預算控制轉變為過程管理,強調部門行使職能過程中各項預算的全過程管理。但是,這也導致了經費在使用支出上的不流暢。由于計劃是在一年前申請的,通過層層審核,申報下來時,設備的市場價格可能早就有所變化了,這個時候只能購買配置比較低的設備了。有時候經費是分批下撥,賣家又不接受分批支付,導致撥多少錢買多少設備,經常是買了一堆配置低的回來,最后都不能使用,費用比預計的還要高,使得經費浪費更嚴重了。還有一些被設置了重點專業的學科,經費雖然比較充足,但是必須按學校規定使用,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花完,這些經費多被要求購買硬件,而對于師資的交流培訓費不在其中。這些現象表明財力資源在支出和管理上過于死板,對于設備的技術折舊,軟性支出情況考慮不到位。[6]
而且,部分高校在貸款搞建設方面存在盲目性。由于高校連續數年擴招,學生人數激增,基礎設施面臨巨大壓力,多數高校都在擴大基本建設規模,在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不惜舉債貸款擴大基本建設規模。目前,高校已進入還貸高峰期,資金緊張對高校發展的直接制約已顯現無疑。[7]
(三)物力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資源是有限的,給一種事物或人員配置過多的資源,就意味著對其他事物或人員的配置忽略或配置減少,也就意味著資源配置的失衡。這些年來,高校招生規模和發展速度增長過快,雖然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但總體上看仍然比較落后。由于連續幾年的擴招,全國在校生規模翻番,使得辦學的物力資源全面趨緊,多數學校的教學、實驗、研究及其配套設施比較緊張,有的嚴重短缺。
例如,部分高校的物力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存在隱性浪費現象。高校圖書資料、儀器設備、校舍等資產的利用率普遍較低。與國外大學相比,我國高校每個大學生所占教室、實驗室面積并不低,但由于管理不善,搞小而全,無法實現資源共享,造成資源浪費。[8]
(一)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策略
人力資源是高校最重要的辦學資源,必須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高校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優化配置,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對提高管理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既要充分考慮高校的辦學特點,又要充分考慮高校人力資源的鮮明個性特征,努力做到用好現有人才,留住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逐步建立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9]
進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開放、流動、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和基于能力、業績并充分體現創新價值的薪酬制度,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和多勞多得、特勞特酬。對那些從事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的教師和科技人員,學校要給予政策傾斜和特別照顧,使其免于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創新活動之中。[10]
大力培養、吸引和穩定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針對高校人才流失嚴重的現象,除了對科研人員在物質待遇上予以提高外,要注意量才錄用和精神鼓勵,給人以成長、發展、晉升的機會,使人有成就感和進取心。對優秀的科研人才,要為其創造脫穎而出的工作條件,為其爭取科研經費,使他們通過科研工作能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收益。[11]
(二)財力資源優化配置的策略
高校財力資源優化配置是高校管理的關鍵,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的基本保證。要優化配置高校的財力資源,就必須樹立績效預算理念。以績效為導向圍繞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學校的財力資源,提高有限經費的使用效率,把以最少的資金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作為最終的管理目標。[12]
對于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可以借鑒企業中給生產部門下訂單的做法。訂單的組成一部分是外部客戶的真實訂單,還有一部分是銷售部門的預測訂單。對于支出預算來說,一部分比較貴重的、價格無彈性、需要專家論證的設備支出采用提前作預算的辦法。對于一般不太貴重、計劃期比較短的設備可以通過預留資金支出。對于費用報銷系統的信息、報銷制度、報銷方式需要在系統之外再建立一個有聯系的詳細的信息平臺,使有需要的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信息,而不至于奔波在職能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或者由于不了解報銷制度,使得已經采購的教學物資沒有辦法報賬。[13]
要本著最優化原則,集中有限財力加大對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及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對一些重大的科研攻關項目及基礎研究項目,必須進行統籌,并通過直接提供資助等方式實現科研經費的集中投入。為確保有限經費發揮最大效益,要選擇優勢科研基地、優秀科研人才、重點科研方向,給予優先支持。同時,高校應努力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把科研經費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14]
(三)物力資源優化配置的策略
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物力資源,必須確立“限度”的理念,限度的確定一方面必須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另一方面要滿足高等學??沙掷m發展的需要。物力資源利用率太低,勢必造成浪費;而物力資源利用率超出一定限度,人才培養質量就難以保證,高等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因此,高等學校物力資源合理配置,一方面要盡可能提高物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好利用率的限度。[15]
可以根據不同高校的辦學特點和實際情況,科學核定物力資源的人均占有量,試行超定額物力資源有償使用的管理辦法。凡屬超定額占用的物力資源,均要收取有償使用費。這是用經濟手段來促進物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管理,從而發揮高校有限的物力資源的最大使用效果。同時要采取對策逐步改變高校內部各子系統的分割而造成的教育資源浪費情況,最大程度地發揮物力資源的潛力。[16]
提倡建立物力資源的共享機制,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具體展開來說,首先是建立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高校應根據物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采取固定資源和共享資源相結合的配置方法,摒棄部門所有制,減少重復購置,打破過去封閉的管理模式;其次是提高物質資源的利用率,高校要充分發揮物質資源的空間效益和時間效益,把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改變高校教育資源閑置狀況,把學校的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房、大型儀器設備、圖書館和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最后是努力使高校經營性資產保值增值,高校應加快高校后勤社會化和校辦企業的改制步伐[17],從而使物力資源的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
綜上,只有通過對高校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升級,才能有效地把高校中的人力、財力及物力資源有機的整合起來,使高校資源形成一套閉回路。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為高校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基礎保障;而且還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保證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1][3]丁福虎.高校資源配置的基本理念[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7,(5).
[2][4][6][13]李菁苗.淺論高校資源優化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3).
[5][10][11][14]王永斌、蔡中宏.甘肅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聚集對策探討[J].社科縱橫,2005,(3).
[7][17]唐萬宏.論財務管理在高校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J].會計之友,2007,(2).
[8]楊小進,洪小娟.高校產學研一體化資源配置現狀及優化配置原則[J].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09,(11).
[9][12][15][16]徐曉陽.加強預算管理 全面優化高校資源配置[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