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宇,高 旭
(1.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100080;2.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北京100034)
芻議如何建立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的評價系統
馬振宇1,高 旭2
(1.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100080;2.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北京100034)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物質實現,相對于農村,城市里有著優越的物質生產和物質消費,有著豐富的精神產品和精神享受。當前,城市已經成為富裕、發達的象征,城市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城市經濟是城市活力的體現,也是城市消費的載體。本文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城市經濟結構的評價系統,希望能對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城市;城市經濟;結構優化;評價系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在我國國民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的同時,我國的城市經濟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城市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城市開發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有關數據統計,城市經濟總量已經占據我國國民經濟總量的2/3以上。因此,為了推進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優化城市經濟結構是十分必要的。要完成這個目標,建立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的評價系統是當務之急。只有建立評價系統,才能對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的優劣程度作出比較,做到有的放矢,量體裁衣,對癥下藥,更好地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城市經濟結構是城市經濟系統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體系,是社會分工發展變化在城市經濟領域中的反映,是城市經濟性質和功能的具體體現,是城市經濟關系的現狀和問題的總體描繪。因此,它具有多方面、多視角、多層次的豐富內容。不斷調整、完善、優化城市經濟結構是加速我國經濟建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經濟結構的特點
城市經濟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在城市范圍內的具體化,它有自己的結構形式和結構系統。因此,城市經濟結構具有如下特點:
1.整體性
任何一個城市的經濟結構,都是一個由十分復雜的各種分支結構組成的有機的相對獨立的整體。這個整體的內部聯系,一般具有與城市范圍相適應的空間地域上的特征。也就是說,同一城市空間內的各種經濟實體,一般具有最緊密聯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具有不可分割性。例如,從再生產角度來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在一個城市內部必須結合緊密、比例得當,經濟才能有效運行。
2.開放性
任何城市經濟結構,都是與外界時時發生緊密聯系的開放性系統,它同時又是更大范圍內(例如,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存在的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因此,城市經濟結構的內部調整和平衡,必須時時注意與其外部調整和平衡相適應,不僅要注意城市內部的整體性和矛盾的統一,也要注意更大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和矛盾的統一。
3.內部矛盾性
城市經濟結構內部構成的結合,一般具有對立統一的性質。例如,生產和流通,生產和消費,生產和建設,生產和環境,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大企業和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等都可以構成城市經濟結構的一個方面,但同時是對立統一的有機體,都有適度存在的理由和作用。結構越復雜,矛盾也越復雜。這些結構和矛盾,如果處理得好,就會促進城市生產力的發展,處理得不好,就會嚴重制約城市生產力的發展。
(二)城市經濟結構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城市經濟結構對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的經濟結構決定城市的性質。例如,上海是綜合性國際大都市,大慶是新興的石油城市。原因在于上海已經發展成為具有綜合性、外向型經濟結構的大都市,而大慶主要具有以石油產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因此它是全國著名的石油城。
其次,城市的功能和效益與城市經濟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城市的主要功能與城市的性質是一致的。但是城市的功能往往不是一個,往往每個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具備生產功能、流通功能、消費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當然要靠相應的經濟結構來保證。城市的功能與城市的貢獻及其效益是密切相關的。合理的經濟結構,它的經濟效益就高,貢獻就大;反之,效益就低,貢獻就小。
最后,城市的發展方向、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現有的城市經濟結構態勢。一個重型結構的城市,在重型經濟機構方面具有現實的比較優勢,所以其城市經濟結構的趨勢可能是繼續向重型方向發展;一個輕型結構的城市,提供的是向輕型方向繼續發展的基礎。如果需要改變發展方向也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逐漸轉變,不能一蹴而就。同時,一個城市經濟結構及其構成要素在數量上的確定,基本也就是一個城市規模的確定。例如,一個城市的基礎產業產量和工人人數的確定,相應的非基礎產業和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按一定比例即可確定。由于全部從業人員的確定,全部城市人口也就可以確定了。沒有結構比例的相對量和絕對量的分析,我們對城市的規模和發展就會茫然無知。不僅如此,城市經濟結構的確定,為城市的空間布局規劃提供了科學根據,使城市的功能分區和各個經濟實體的位置要求趨于合理化。
總之,合理的經濟結構可以加速城市的發展,反之,必然阻礙和延續城市的發展。另外,城市經濟結構的重要性,還在于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它的不適應性一旦產生也不是轉瞬即逝的,它對經濟的消極影響極不易克服。因此,適時進行城市經濟結構的戰略規劃,及時完善和優化城市經濟結構必然成為任何一個城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優化城市經濟結構應遵循的原則
城市經濟結構是一種動態結構,而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則是在符合城市經濟發展現律的基礎上對城市經濟發展的結構與方向的培育調節。所以,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要滿足以下基本原則:
1.綜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續發展
優化城市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益,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我國城市的經濟發展實際上存在兩種現象:一是向比較單一的專業化方向發展,如一些煤城、鋼城、汽車城、石油城、化工城、輕紡城的出現和發展;二是向綜合性方向發展,如我國的上海、武漢、重慶、天津、沈陽、哈爾濱等等。綜合型城市或專業化城市不是衡量城市經濟綜合效益高低的惟一尺度,城市經濟結構優化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城市綜合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最大化為主線,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科學制定戰略規劃
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要有科學的、長遠的戰略規劃和計劃,杜絕短期效應。因為,城市經濟結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要使這個系統發生有利的變化,還要積以時日。但是,重要的是要用真正符合實際需要的戰略和科學的規劃與計劃去指導,建立真正科學的適合城市特點的計劃思想和計劃體系,建立真正科學的有效的計劃和與市場相結合的調節機制。只有這樣,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合理化才有望實現,城市經濟的騰飛才有望實現。
從上述城市經濟結構的概述可得知,優化城市經濟結構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的評價系統也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建立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的評價系統,才能根據它判斷調整和優化城市經濟結構的成效,發揮經濟結構對促進城市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功能和作用。
(一)直接評價系統
建立優化城市經濟結構的直接評價系統涉及到這樣三個問題,即設計或搜尋反映城市經濟結構的標準與指標、確定這些標準或指標的優化方向或最優值,以及將這些指標的實際值與最優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程度。在這三個問題之中,第一個問題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是基礎,第一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兩個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要建立優化城市經濟結構的直接評價系統,首要之重就是設計反映城市經濟結構的標準與指標。
1.城市的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結構
現階段,我國的財政收入主要是由各種稅收構成的,而財政支出主要用于事業、機關單位經費,建設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及其他各項支出等。眾所周知,合理的財政收支結構是在效率優先的前提下盡量兼顧公平,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所以,在城市經濟結構中,要增加稅收中個人所得稅所占的比重,實行所得累積稅,同時要對城市中的貧困階層給予一定的救濟,并加大各種基礎設施支出,例如環保支出,重大研究和開發支出,集中供暖、供氣支出等。一個城市的經濟結構是否優化可以從其財政收支結構是否平衡來評價。
2.城市的生產同構程度及其消費同構程度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不同收入階層消費者的消費結構差異性越大,對國家的國民經濟貢獻就越大。對一個城市而言,城市中不同階層的消費結構越不同,對城市的經濟增長就越有利。另外,波浪式的消費最容易引發經濟的大起大落,這就要求城市要生產更多的規格與品種,并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只有生產與消費的同構程度達到合格標準,使城市的生產、消費順利運行,這個城市的經濟結構才可以說是合理化。
3.城市的社會投資結構
城市的社會投資結構是指在城市投資總量中用于證券及其不動產所占的比重。根據過往全球經濟危機的經驗,證券投資過度或房地產投資過度都會引起泡沫經濟。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海南省的房地產和廣西北海市的房地產投資過度對城市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留下了大批的鬼樓和爛尾樓。此外,股市資金突然大幅度增加或者投資股票的人數突然增多都容易引發股市崩盤,進而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的環境。因此,優化城市經濟結構,就必須優化城市的社會投資結構,以它為一個著眼點,建立優化城市經濟結構的直接評價標準。
(二)間接評價系統
優化城市經濟結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的內涵既包括經濟增長質量,又包括經濟增長速度。如果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又快又好,則其經濟結構一定比較理想。因此,我們可以建立間接評價系統,通過評價城市經濟發展的狀況來間接評價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程度。
1.失業率
所謂失業率是指失業人數與就業人數和失業人數之和之比,即失業人數/(就業人數+失業人數)。要考察失業率,就要分別考察實際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顧名思義,實際失業率是根據實際失業的人數來計算,登記失業率則根據勞動部門登記失業的人數來計算,一般而言,登記失業率會比實際失業率低一點,城市的經濟發展要正視這個現象,提供更多的崗位解決失業現象,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更加順暢。
2.科技貢獻率
科技貢獻率是指科技在經濟增長率中所占的份額。根據經濟學理論,經濟增長率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資本與勞動的要素增長率、資本投入增長率和勞動力投入數量增長率。其中,第一個因素可以視為科技因素的貢獻作用。據有關數據顯示,如果科技貢獻率在經濟增長的份額中占到50%以上,那么經濟增長質量是高的,經濟結構也是合理的。評價一個城市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可以從科技貢獻率的大小來考察。
3.市民生活舒適度
市民生活舒適度是從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途時間,上下班平均堵車時間、市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人均綠地面積、刑事案件數量、在逃犯人口數量、刑事案件結案率、第三產業比重,每萬人擁有教師數量,每萬人擁有電腦數量、每萬人擁有圖書數量,集中供暖、供熱、供水、供氣、供電比重等方面綜合考察的。一個城市的市民生活舒適度要根據那個城市的規模大小、常住人口等因素計算。如果經濟結構合理,那么市民的生活舒適度一定會達到合理比例。
城市經濟結構直接影響到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經濟結構合理與否,是決定城市經濟系統能否順利運轉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個城市的經濟結構不夠合理,那么能流、物流、人口流、價值流和信息流這五大循環系統就不能順利運行,城市系統的各構成要素之間的聯系就會脫節,最終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優化。調節。完善城市的經濟結構迫在眉睫。但是,優化城市優化系統并不是口頭功夫,必須依據一定的標準,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系統,只有根據它,城市才能從宏觀、微觀各個層次考察城市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王志美,張忠國.城市經濟結構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方向[J].工業技術經濟,2004,(4).
[2]馬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城市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J].經濟研究參考,2004,(76).
[3]顧海兵.盡快建設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的評價系統[J].湖南經濟,2000, (3).
[4]戴杰卿.廣東省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3).
[5]GDP“坐八望九”引發爭議[J].領導決策信息,2002,(16).
[6]許佳,么曉敏.論GDP的合理性與局限性[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 2008,(9).
[7]袁政.2004~2005年烏克蘭GDP的增長速度將達到7%[J].中亞信息,2004,(5).
[8]彭志龍,吳優,武央,王海燕.能源消費與GDP增長關系研究[J].統計研究,2007,(7).
[9]朱志雯.GDP——我們從何思考[J].職業圈,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