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曼曼
(湖南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筆記:交傳原語貯存的關鍵
岳曼曼
(湖南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在交替傳譯過程中,筆記起著重要的作用。記筆記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補充譯者的短時記憶,以便原語貯存。交傳筆記記錄有三大特點,四大基本原則。
交傳;記憶;筆記
口譯作為跨文化交際中的一種職業活動,具有其獨特的心理模式和思維規律。它是一個“傾聽→理解、分析→記憶→表達”的短暫而復雜的過程??谧g的任務是在談話人說完一段話之后立即將其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并通過口頭表達出來。它既體現普通人際交際的特點,又表現出多元化的規格,高質量的口譯是譯員的語言知識體系和非語言知識體系以及相關能力在其動態的交際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這一動態過程受許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口譯活動對譯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譯員在了解雙語知識的同時,更要掌握與交際相關的知識體系和各種能力??谧g過程中,譯員通常憑記憶進行口譯,無論是何種場合,口譯都具有瞬時性和一次性的特點,由于這一特點,譯員沒有機會反復推敲琢磨發言人的信息,只能依靠短時記憶和筆記輔助,一次性聽取源語言信息并對此進行理解、分析、組織、存儲和表達等一系列加工過程。因此,在交替傳譯中,口譯筆記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谧g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員在口譯表達前對原語信息進行記錄貯存的能力,譯員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目標語忠實地將講話人所表達的信息傳遞給聽眾,這就給譯員帶來了挑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即做到同步記憶,又做到同步接收新的語言信息?此時,口譯筆記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本文擬以簡單描述口譯的研究模式為基礎,以吉爾(Daniel Gile)的口譯模式原則為依據,探討交傳筆記的特點、作用和方法,進而提高譯員原語貯存的能力。
著名口譯研究學者、法國巴黎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高等翻譯學院教授吉爾在其著作《口筆譯訓練的基本概念與模式》(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 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中針對口譯工作方式提出了“交替傳譯口譯模式”[1]:
Phase I:C I=L+N+M+C
Phase II:C I=Rem+Read+P
即:交替傳譯 (第一階段)=聽力與分析 (Listening and analysis)+筆記(Note2taking)+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協調(Coordination)
交替傳譯 (第二階段)=記憶 (Remembering)+讀筆記(Note-reading)+傳達(Production)
該模式清晰明了地闡述了交替傳譯的過程,也較為具體地提出了其中所涉及的技能(如短期記憶、筆記等)。具體而言,交傳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還有主題思想識別能力、言語類型分析能力、目的語信息重組能力以及對交傳理解原則和口譯職業準則的掌握。而其中涉及的技巧除了筆記技巧,還有譯前準備技巧、數字傳譯技巧、演說技巧和跨文化交際技巧等。雖然以上諸多技能在交替傳譯中都不可或缺,但從吉爾教授的模式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中最主要的技巧還是筆記技巧,它處于交替傳譯兩個階段的核心位置,作為線索將兩個階段有機地聯系起來。事實上,這也是大量譯員的口譯實踐所顯示出的一個顯著特點。曾享譽國際譯壇的法國口譯專家讓·艾赫貝爾(Jean Herbert)先生也表示:“交替傳譯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記錄的好壞”[2]。
記憶是人腦的自然屬性,是一個心智正常者的天賦能力。記憶活動“是信息處理系統活動的表現”。每一種記憶活動都是“加工知識的組織系統的產物”。車文博認為,人類記憶是人腦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盡管人們對各種記憶系統的稱呼不同,但一般來說,記憶可以分為三種: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是最短的記憶,保持時間僅為2±0.25秒,存儲量約為5個刺激量。而絕大多數信息便自動迅速消失。短時記憶則是某種中介性質的記憶,它的保持時間約1分鐘,容量為7±2個刺激量。短時記憶遺忘的規律使記錄成為口譯的一個必要環節。它是一個載體,包括語言符號(中英文字詞)、畫面、形象、數字等。它們可以記在紙上,也可以記在譯員的腦子里,腦記往往與解碼(即理解)同時發生。對于大段落的信息,僅有腦記是不夠的。短時記憶對信息保持的時間優先性和暫時性決定了所記的內容如果沒有通過筆記提供的線索來提醒和強化,很快就會消失,或者當涉及新的項目后,容易受到干擾。因此,它是一種操作性的暫時記憶,在聽到信息之后,記憶在大腦中幾秒鐘或幾分鐘內的持留,或是大腦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內能夠辨識和回憶的信息量。而長時記憶與前兩者完全不同,它屬一種儲存性的深度記憶,是人腦長期保持信息的主要手段,它的保持期限可從一分鐘以上直至終身,而且信息容量非常大,大到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限度。但是在交傳中,一般涉及到的是短時記憶。
在口譯實踐中,譯員主要運用的是短時記憶。首先,短時記憶因人而異,而且容量十分有限。影響一個人短時記憶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記憶內容的意義性。通常,“一個人的短時記憶能力最多只能容下一組由6個意義毫不相干的單詞組成的詞群,或一組無意義的七位數的數字?!碑敻兄男畔⒂幸饬x時,“人的短時記憶可容納由20多個單詞組成的句子,或者一組十位數的數字”[3]。也就是說,人們對于聽到的信息理解得越多,記住的就越多。但是,即便是全部理解了所聽到的信息,人的短時記憶容量仍然十分有限,不足以應付長段信息的口譯。在口譯工作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談話人一講就是十幾句,中間不停,口譯員就是腦子再好也記不住所有內容;特別是當談話涉及大量數字時,就更難單憑腦子記住。對于口譯者而言,完全依賴腦記是危險的。尤其是做交替傳譯時,記筆記顯得十分重要。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把記憶理解為一種從“記”到“憶”的心理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和再現等過程。譯員要在有效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短時記憶的貯存和加工功能,就必須貯存信息,為下一步的“憶”和“譯”打下基礎。這套策略就牽涉到筆記。
口譯筆記有三大特點:
一是“立即使用”的特點。交替傳譯是為當場使用的,在很短的時間內依據筆記的內容傳達出講話者表達的信息,因此交傳筆記具有“立即使用”的特點。
二是“單次使用”的特點。交傳筆記只為一次使用,而非為日后重新閱讀而記,因此無需寫得很工整,只需在口譯時譯員能讀懂即可。
三是“結構完整”的特點。口譯筆記應努力呈現源于信息的概念與結構,無論用圖表、文字、符號,都應將其組成完整的信息概念或組織結構。交傳譯員在傳達信息時,必須是完整的講話,而不是孤立的單詞、詞組或句子。譯員必須傳達一段完整的講話,一段有結構、有邏輯的完整信息,包括講話者的語氣、涵義等。所以,交傳筆記又具有“結構完整”的特點。
作為一名口譯工作者,首先應該建立自己的符號系統,這套符號系統應該符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記憶模式,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喚起譯員的記憶,將其復原成完整的信息。雖然符號簡單易行,但是切忌臨時編造,以免在寫完數十秒之內就記不起符號的意思。交替傳譯常用的符號包括數學符號、箭頭、斜線、圖形、標點符,表示邏輯關系的符號等,但符號過多過雜就會分散譯員的注意力,降低翻譯質量。因此,歐盟翻譯總司的譯員建議,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有10~15個自己常用的符號即可。
(一)豎向原則。在口譯員為右利手,使用右手作筆記的情況下用左手持本,豎向翻頁,右手作筆記并作“豎向”翻頁的主要動作,同時左手食指卡在譯員開始記錄時所翻過的一頁。這樣做可以簡化手運動,盡量讓這種運動的控制系統呈單向,正面方向運作,并減少“精細”動作控制或“調整”、“修正”動作控制,使之程序化,自動化,更好的順從手和筆的運動特點。[4]除了翻頁,筆記的內容也采用豎向的。筆記時每一個意義單元為一行,以便更加明了查看筆記內容。
(二)向右縮進原則??谧g筆記要留有足夠的空白處,這是因為筆記不是對原語簡單機械的記錄,它包括了對原語邏輯關系結構等的整理,口譯員需要緊跟發言人的思路,不斷在筆記上做出標記,實際上,筆記上留有空白是口譯筆記的一大特點,它可以體現譯員是否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有經驗的譯員一般來講都會留下充足的空白。同樣,在記錄每行的意義單元時,各行之間也是向右縮進的,這有利于看清各個意義單元之間的層次關系。
(三)記好每一段落的開頭和結尾。每一段話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十分重要的,段落的開頭可以讓聽話得到心理提示,而結尾則表示一個意群的結束。通常情況下,在每一段結束的時候,譯員都會做一些標記以避免各段意思的混亂。
(四)符號越簡單明了越好??谧g筆記不適合使用過于復雜的容易混淆的符號,口譯筆記符號的筆劃越簡單越好,不管是使用縮略語還是使用一些口譯體系中常用的符號。譯員應使用那些一看便知曉的文字標記。有的譯員喜歡靈機一動自創符號,這樣有可能在現場突然出現混亂或無法辨認的情況。有了自己固定的使用符號以后,譯員一般不應該隨意增添新的符號,以免增加突然的記憶負擔,給口譯活動帶來不便??傊?,筆記記錄的總原則就是有效地補充短時記憶,使譯者能夠在最大限度內準確和完整地再現來源語的內容。[5]
總之,口譯筆記的關鍵是為了使用者的方便,清晰明了是最終的目標。例如,口譯筆記兩邊要留有空間,不必每行從頭寫到尾,這樣有礙眼睛快速捕捉信息。書寫不宜過密,這樣容易出現串行、混譯、漏譯等。每譯完一段話之后,最好在該段的筆記下劃一橫線,以示一段內容的結束,這樣翻譯下一段也容易找到開頭的地方,這樣筆記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口譯筆記在口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為了幫助譯員暫時記住要翻譯的內容。在口譯中,應該以腦記為主,筆記為輔,腦記、筆記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而筆記需要系統的學習和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形成一定的筆記體系,使口譯能力得以顯著提高。做筆記是一種輔助性的工作,具有幫助原語貯存的作用。但是如果太依賴筆記的話,則會陷入一個比較危險的處境:在記錄同時丟掉了更多的信息點。所以要盡可能減少筆記,而不是聽到什么就記什么。為提高記錄速度,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符號系統,熟練掌握使用縮略詞,簡明記錄符號,讓使用者在口譯中得心應手。
(注:本文系2009年湖南文理學院青年專項基金課題“交替傳譯的認知負荷模式的研究及應用”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QNQD0933)
[1]仲偉合.口譯訓練:模式、內容、方法[J].中國翻譯,2001,(2).
[2]讓·艾赫貝爾.孫慧雙,譯.口譯須知[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5.
[3]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第二版)[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5.
[5]趙麗華.論口譯筆記[J].科技信息,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