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社會科學部,廣西 南寧530007)
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視域中的高職經濟學教學
楊文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社會科學部,廣西 南寧530007)
論文從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視角探討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論述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對理論經濟學課程建設的影響,指出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五個問題,進一步討論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的三項原則和四點具體對策。
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高職;經濟學
在高職院校,尤其是財經管理類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是各專業教學計劃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顯示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同時又存在一些需要加以完善、改進的問題。本文試著從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視角探討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問題。
(一)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
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被稱為21世紀經濟學革命的先聲。2000年6月,法國一些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互聯網上發表請愿書,掀開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序幕。請愿書的矛頭直接指向新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迷戀于數學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現實,新古典經濟學在經濟學領域的霸權地位嚴重阻礙經濟學學科的健康發展。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呼吁多元化方法,強調更多地關注經濟現實。這場由學生率先發起的請愿很快得到法國一些教授、教育部乃至英國、美國一些學生和教授的聲援,引起世界性反響。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興起對新古典主流經濟學意味著一次深刻而廣泛的挑戰。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被一些學者看成經濟思想發展史的一個分水嶺。
(二)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在中國的傳播
在中國,以賈根良教授為代表的一些學者自2003年起開始介紹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起初,這種工作在中國產生的影響極小。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學界實際上逐漸成為新古典主流經濟學的天下。市場經濟的發展似乎為學界膜拜新古典經濟學提供現實的理由。經過以賈根良教授為代表的一些學者多年的努力,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在中國才逐漸受到關注。賈根良教授等學者結合中國文化傳統和改革實踐情境說明這場運動對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意義,認為這場運動在經濟學的哲學基礎、理論假定、數學工具、跨學科研究、經濟學研究體制等方面提出思考,指出對這場運動做出基本判斷是學習經濟學的學生的一個基本任務。
在中國經濟學界由新古典主流經濟學獨占霸權的狀況下,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存在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如果站在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高度審視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就會發現現有些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也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
第一,以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體系為藍本的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先天不足。調查顯示,被調查高職院校的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屬于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體系。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實踐史、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表明,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正受到嚴重的沖擊,處于分崩離析的境地。20世紀,經濟學發展出許多新學派、新理論、新觀點,如交易費用經濟學、博弈理論、產權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家庭經濟學、法律經濟學、新政治學等。因此,以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體系為藍本的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自然先天不足。
第二,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中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沒有統一的理論基礎。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以個體理性作為微觀部分的一個基本假設,主張消費者以追求效用最大化為基本目標,廠商以利潤最大化為基本目標,由此還發展出一系列觀點和理論,如顯示偏好、跨期選擇、風險選擇、交易成本、產權、X效率、資產組合、資產定價、合同或契約、非對稱信息、次優、對偶性等。宏觀部分卻是以市場失靈作為起點論證政府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沒有統一、一致的理論基礎。
第三,一些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有關企業功能的論述有較大缺陷。由于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的教學側重在應用方面,尤其是面向微觀單位的應用,因此有關廠商行為的內容在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占較大的比重。但是,一些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在闡述企業功能時,只關注企業的經濟功能,而忽視企業的其他功能。在一些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中,有關企業性質方面的探討甚至被完全忽略。在這種教育中,受教育者也必然只關注企業的經濟功能,天然地把企業當作盈利的工具,而不能完整把握企業的功能,在意識中構建正確、全面的企業觀念。
第四,忽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研究生產關系,不能完整地討論生產方式。在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中,教學內容一邊倒向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教學中只教授供求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結構論、要素論、市場失靈論等微觀經濟學內容和國民收入核算、總供求模型、失業、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宏觀經濟學內容。因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產關系是不被重視的。
第五,一些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跟不上經濟實踐的步伐,不適應社會變革的要求。多年來,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建設經過努力,在反映經濟現實上取得不少進展,但相對于快速變化的經濟實踐而言,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仍然顯得滯后。重基本理論、輕分析方法、弱經濟學派介紹的教學內容設置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要求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視。
下面從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視角進一步探討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的原則和對策。
(一)原則
從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視角審視經濟學學科,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應當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第一,經濟理論與經濟實踐結合原則。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應當面向經濟實踐,既要面向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更要面向中國的經濟實踐。經濟理論來源于經濟實踐,其發展也要依賴于經濟實踐的推動。在中國,經濟理論更要回答中國經濟實踐中產生的現實問題。經濟實踐是檢驗經濟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因此,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建設應當面向經濟實踐尤其是中國經濟實踐,回答經濟實踐中提出的問題,并在解決經濟問題中提煉經濟思想。
第二,保留與克服結合原則。雖然實踐的發展和思想的沖突向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提出挑戰,但應該看到,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經過長期的演進,已經發展出許多值得繼承發揚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既要清晰地認識新古典主流學的局限性,也要注意新古典經濟學的優秀成果,吸收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有益成分是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選擇教學內容的內在要求。同時,還應探究異端經濟學各流派,關注經濟學多元主義的發展,吸收非主流經濟學學派的思想。在對待古今中外經濟思想發展成果上,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各流派、各種方法的發展成果,不能只看到某一個派別而忽略其他學派,要做到既保留其積極部分,又克服其消極部分。
第三,共性與個性結合原則。經濟系統的運行是一個客觀的過程,經濟系統運行的一般規律反映一定條件下各國經濟運行的共性,因此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充分、準確地體現這種共性。另一方面,任何經濟系統的運行都依存于特定國家特定時期,而不同國家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國情,因此理論經濟學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體現個性原則。在中國,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要面向中國國情。國情是歷史選擇的起點。無論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還是非主流經濟學,在中國的適用性,都要接受中國經濟實踐的檢驗。要結合中國經濟改革實踐和深含于經濟改革實踐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構造理論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因此,在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建設中,應該結合中國經濟的現實問題來選擇和發展教學內容。
(二)對策
上文初步探討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的原則。在把握幾個原則的基礎上,下面進一步討論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的具體對策。
第一,設定符合教育規律和實際情況的課程目標。在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普遍地把理論經濟學課程的性質設定為是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對理論經濟學課程的這種定位,雖然有其合理性,但尚不夠全面。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責是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除了要達到為專業課打基礎的目標以外,理論經濟學課程還應關注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訓練。理論經濟學課程要構建訓練學生職業素質的目標體系,以掌握經濟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為知識目標,以具有運用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為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思路,以形成學科基本素養為拓展目標。特別要強調,理論經濟學向來就是帶有價值傾向性的學科。因此,理論經濟學的課程目標要關注接受理論經濟學教育的學生會成為什么人、為誰服務問題,課程內容要力求體現課程目標體系。
第二,站在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高度選擇理論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要站在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高度,準確介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如供給、需求、彈性等基本概念,機會成本原理、供求規律、邊際遞減規律、規模效益原理、比較優勢原理等基本原理,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方法,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既要重視新古典綜合經濟學的貢獻,又要關注經濟學的多元化發展,尤其要關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關注經濟領域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研究。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既要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又要研究經濟關系,要以經濟實踐為標準,對經濟思想發展史各流派的思想進行有機整合。
第三,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考慮不同專業特點。在保持基本理論教學內容完整的基礎上,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要求。可以采取模塊化方式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適于高職學生學習掌握。同時,盡可能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專業需求更為迫切的內容給予更多安排。對不同專業,理論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安排有所側重。如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適當增加有關市場部分內容的教學。直面專業的教學內容選擇,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經濟學的興趣。
第四,注重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素材。在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案例是可以使學生更好領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有效載體。因此,要重視構建具有足夠覆蓋面的案例庫,充分有效地運用案例開展教學。在案例的選擇中,要重視適合中國國情的案例素材。在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市場經濟實踐為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教學提供豐富的、活生生的案例素材。同時,還要注重挖掘中國漫長發展歷史中的素材,從中國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中尋找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素材,在理論經濟學教學中傳承能夠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優秀成果。
本文站在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的高度探討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論述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對理論經濟學課程的影響,審視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存在問題,進一步討論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的三項原則和四點具體對策。文章對高職院校理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建設提出的只是初步設想,并且未及探討實施有關設想的教學方法,這些有待進一步研究。
[1][英]愛德華·富布魯克.經濟學的危機: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最初600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賈根良,徐尚.“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錢津.國際金融危機對現代經濟學的挑戰[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4]陳英杰.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史研究[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
[5]白永秀.建國60年中國經濟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經濟學家,2009,(7).
[6]姚晴霞.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
[7]劉記紅.高職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7,(8).
[8]金春良.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