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美麗
按《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第七章“冬季施工”的規定,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5 d穩定低于5℃時,混凝土工程即進入了冬季施工。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實質是指在自然負溫氣候條件下采取防風、防干、保溫防凍等措施盡量創造正溫的養護環境,使混凝土得以凝結硬化。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 kg。
2)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和凍塊,以及易凍裂的物質。在摻有含鉀、鈉離子的外加劑時,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條件的時候,砂石篩洗應搶在零上溫度時做,并用塑料紙,油布蓋好。
3)外加劑。防凍劑、早強劑等的說明書中使用方法和條件都有詳細介紹,使用前要仔細閱讀,正確使用。
混凝土中添加防凍劑時,嚴禁使用高鋁水泥。
在混凝土中適量摻優質粉煤灰、礦渣等外加劑,可降低水化熱峰值,對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若添加的外加劑為粉劑,可按要求摻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時投入,如外加劑為液體,使用時應先配制成規定濃度溶液,然后根據使用要求,用規定濃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別置于有明顯標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劑溶液應一次配成。
4)嚴格控制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必須從降低水灰比入手。當前較有效的方法是摻減水劑特別是高效減水劑,生產實踐證明摻入水泥重量的0.5%~1.5%,可以減少用水15%~25%,使混凝土強度提高20%~30%,抗凍性提高10%左右。
為滿足各組成材料間的熱平衡,冬期拌制混凝土時應比常溫規定的攪拌時間適當延長。對攪拌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時,攪拌時間應取常溫攪拌時間的1.5倍。
混凝土拌和物出機后,應及時運到澆筑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熱量散失和凍結等現象。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加強運輸工具的保溫覆蓋,制作運輸采暖設備。途中混凝土溫度不能降低過快,一般每小時溫度降低不宜超過5℃~6℃。當采用商品混凝土時,在澆筑前,應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摻入抗凍劑的性能,并做好相應的防凍保暖措施。
混凝土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表面的冰雪和污垢。在施工縫處接槎澆筑混凝土,應去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將表面濕潤沖洗干凈,然后鋪抹水泥漿或與混凝土砂漿成分相同的砂漿一層。分層澆筑的混凝土,已澆筑層在未被上一層的混凝土覆蓋前,不應低于計算規定的溫度且不得低于2℃。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進行孔道和立縫的灌漿前,澆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須經預熱,并采用熱的水泥漿,砂漿或混凝土。現場應留設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作為拆模依據。
混凝土冬季施工必須做好澆筑后的養護及保溫工作,尤其是由正溫養護轉入負溫養護前,必須保證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設計強度的40%,對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 MPa。
在現場建筑物四周搭設腳手架,在架體上封擋彩布條,用以擋風保溫。
在模板外部保溫時,除基礎可隨澆筑隨保溫外,其他結構必須在設置保溫材料后方可澆筑混凝土。鋼模表面可先掛草簾,麻袋等保溫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澆筑混凝土。
保溫材料不宜直接覆蓋在剛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層上,可先覆蓋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溫材料。保溫材料的鋪設厚度為:一般情況下0℃以上鋪一層;0℃以下鋪兩層或三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其保溫層厚度,材質應根據計算確定。
背外側前額葉損傷患者跨時選擇能力的研究 … ……………………………… 代晨陽,馬慧娟,胡盼盼,等 85
拆模后的混凝土也應及時覆蓋保溫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溫度的驟降而產生裂縫。
在整個工地上選取有代表性的位置,將測溫孔編號,繪制出測溫孔位置圖,專人負責測溫工作,按“測溫安排表”進行測溫工作。對澆筑混凝土完畢后的前3天每2 h測量一次,以后每晝夜測量4次,每次測量采取2:00,8:00,14:00,20:00四個時間點的大氣環境的溫度和混凝土的溫度。每天將測溫記錄報給工長與技術管理人員,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并匯報有關領導及技術負責人。測量記錄要交給技術人員歸檔備查。
1)蓄熱法施工。蓄熱法是將混凝土的原材料(水、砂、石)預先加熱,經過攪拌、運輸、澆筑成型后的混凝土仍能保持一定正溫度,以保溫材料覆蓋保溫,防止熱量散失過快,充分利用水泥的水化熱,使混凝土在正溫條件下增長強度。蓄熱法適用于氣溫不太寒冷的地區或是秋冬和冬末季節。
2)化學外加劑法。我國混凝土冬期施工使用化學外加劑始于1954年,到現在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即氯鹽及其復合劑、三乙酵胺及其復合劑、硫酸鈉及其復合劑、亞硝酸鈉及其復合劑、減水劑及其復合劑。氯鹽冷混凝土的優點是不需加熱,施工簡便,可降低工程費用20%左右,但存在硬化慢、早期強度低、加劇鋼筋銹蝕的缺點。因此,對氯鹽的摻量和使用范圍做了限制。
3)蒸汽養護法施工。在混凝土冬期施工中,當要求混凝土強度增長較快,采用蓄熱法等無法滿足要求時,通常采用蒸汽養護法。
4)電熱法施工。電熱法設備簡單,收效快,可以在任何溫度下使用,所以當工程要求緊迫且條件具備時可以采用。我國使用電熱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直接加熱法和間接加熱法。
由于鋼筋的氧化銹蝕伴生體積膨脹,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產生裂縫。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強度低,失水太快也會引起開裂。混凝土內部水分由邊緣向中心移動,形成壓力也將引起軸向裂縫。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氯鹽的摻量。按照“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氯鹽摻量不得超過水泥重量1%,基本鋼筋就不銹蝕;控制水泥質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轉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縫產生。
水分轉移及結構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黃色,砂漿骨料結合脆弱,聲音空啞等為特征。同時由于混凝土內部壓力差、溫度、濕度差,使水分自邊緣向中心移動造成空隙。
預防措施:適當摻用以防凍劑—減水劑—早強劑—引氣劑組成的復合外加劑,減少水灰比,采取重復振動,加壓振動,提高結構致密性;混凝土表面“冰封”利用其濕水性均為有效。
所謂“表面起灰”是以砂漿和粗骨料相脫離,表面起灰,骨料裸露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離析,加上養護溫度低,水泥水化趨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離,導致表面起灰。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水灰比,延長混凝土混合物攪拌時間,表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水。
混凝土硬化后,某種外加劑溶液通過毛細管的作用滲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則逐漸蒸干,此種情況還將影響混凝土與飾面層的結合。
預防措施:適當控制外加劑的用量(最好不要超過水泥重量5%~7%);外加劑溶解后適當延長攪拌時間;混凝土澆灌后,立即在其表面覆蓋1層~2層薄膜塑料,嚴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必須在各個環節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范。只有如此,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過程中,才能有效保證工程質量。
[1]JGJ 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S].
[2]項玉璞.冬季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范 瑋,張 磊.淺析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應注意的問題[J].山西建筑,2005,31(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