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進度管理作為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目標管理之一,可將其視為貫穿于其他目標管理的一條主線之一。因為進度管理并非僅僅關注于時間限制和工期要求,在實際工程的進度管理過程中,會考慮多方因數,如:建設安全情況是否到位、項目質量是否達標、成本消耗是否合理、各類資源分配是否科學等問題。
現行常規的進度管理一般包含有:工程信息收集、項目結構分解及工作任務分解、項目活動時間估算、活動邏輯關系確認、進度計劃編制、人為跟蹤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之間的偏差并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調整進度計劃等。縱觀上述內容,進度計劃的制訂已經日趨成熟,若將進度管理視為一種目標管理模式,而不僅僅是一種計劃的制定,這些方法步驟在處理大型復雜工程時容易出現與實際脫離的情況。
智能化進度管理首先是對進度管理系統輸入既定的工作任務、任務屬性、影響進度的各類因數及任務之間的依賴關系等顯性內容,通過該系統的運行和實際工程的運作,輸出進度計劃執行中的各類問題及其可行的解決方案,根據這些輸出結果,進行人為干預,然后將干預后的信息再次輸入系統,如此循環,進行不斷的信息反饋和管理干預,并將每次信息的循環記錄下來,使得該系統能在持續地運行中獲得提升和優化,使其逐步具有人工智能的自主性特征。
首先,崗位是指將項目分解為任務后,完成具體任務所需設置的最小工作單位[1]。在進度管理系統中之所以引入崗位的概念,是因為建設工程的主體由眾多參與方組成,他們各自有自己編制的進度計劃,在實際工程中容易出現信息交流溝通的障礙,無論他們編制進度計劃的原理和角度如何不同,都可分解到崗位,故以崗位為單位,易于統一大家的語言,便于系統信息之間的交互使用。而且,崗位是人員和任務之間的橋梁,可將參與崗位的人員視為具有標準技能的人,不因人員素質的變動而影響崗位,使崗位更易于成為各方統一交流的語言。其次,可以通過設置崗位工作成本區間,將實際工程中必須考慮的因數納入崗位中,如資金、物資、人員、其他消耗性資源、時間、空間等。所以可以視工作成本區間為這個崗位合理的成本區間。最后,崗位設置應該面向度量化和軟件化的方向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可通過建立崗位知識庫,使崗位綜合信息不僅僅具有一般數據庫的機械存儲功能,還具有面向任務或工作包的智能推理功能。例如,崗位知識庫作為進度管理系統信息的重要來源可以有效的發揮其作用,如對信息記憶、分類、篩選等機械存儲功能;另外知識庫還可通過推理機制生成輸出工作包,該工作包可通過進度管理智能化系統中的指定Agent接收,使得機械處理功能與智能處理功能有機結合起來。

表1 進度管理智能體Agent模式

圖1 崗位成本區間基本數據表之間的多對多聯系圖
知識庫是數據庫的一種類型,但比數據庫多了推理功能,是由信息網編織的不同模型,它由相關數據構成,由數據知識構成信息知識,由信息知識構成程序知識,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成果存儲、積累和移植的方式。故可先根據知識庫的數據庫性質討論其基本的數據結構,再根據實際需求討論其任務鏈的推給機制[2]。如圖1所示,可以簡單表達出崗位成本區間各主要因數之間的數據結構關系,即崗位數據表和人工、材料、機械數據表等內容和聯系。其中,內容是成本空間中需要納入的信息,聯系是一個崗位可對應多個人工、材料和機械,而一個人工或材料或機械也可對應多個崗位。這樣的結構設置可以有效的減少數據冗余,利于數據的存儲和使用。
智能Agent是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一個產物,其具有洞察環境,并通過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作用于環境的智能體[3](見表1)。崗位知識庫可以作為任務Agent的知識結構體系,那么需要從知識體系中提取什么信息、怎么提取、何時提取,是任務Agent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任務Agent的信念設置。然后任務A-gent根據其自身的知識、信念和外部環境的作用,發出具體行為,那么如何發出行為,便是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當然,行動不能盲目,要有目的進行,同時還需在可控范圍內。
根據前人的理論和實踐,該文提出了一些針對建設工程進度管理智能化的方法和設計,由于系統設計初成,還有待實踐的考驗。故在今后的時間里,將有目的性地針對某些具體的分部或分項工程,運用Agent軟件平臺,將上述想法付諸于實踐,用于實際工程的操作中,使這些方法和設計獲得逐步地改進和優化。
[1]藍 敏.建設項目的自組織智能管理模式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47-58.
[2]曹澤文,張維明,朱 承.任務鏈:知識庫組織的一種新方法[J].計算機工程,2002,28(1):18-19.
[3]Stuart Russell,Peter Norvig.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Modern Approach[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31-49.
[4]李振江.Project 98在建筑施工計劃管理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9,35(5):36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