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林
“室內”顧名思義就是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居住環境的總稱,大致有工用建筑和民用建筑之分,在這里所談到的室內環境指的是民用建筑方面的環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及辦公環境的改善。因而也就有了家裝這一概念的出現,可是在美麗舒適的家裝背后,就隱藏著“殺手”,這就是由家裝所帶來的室內環境污染。同時也就應運而生了室內環境檢測,就是對人們周圍生產、生活的環境做一個科學合理的鑒定和建議,并對家裝的各個環節起到一個約束的作用,同時針對這些情況給大家一個明確的預防措施。
所謂的室內環境,是相對于室外環境而言的。這里所說的室內不單單是指家居住宅,還包括了工作、學習、娛樂、購物等場所的辦公室、學校教室、醫院、大型百貨商店、寫字樓和交通工具等相對封閉的各種場所。從環境檢測的概念講,室內環境的內容大致有兩種說法:1)國際性的概念,室內空氣質量(IAQ)的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我國制定的這個標準引入了室內空氣質量這個概念,并借鑒了國外的相關標準;2)綜合性,室內環境污染的控制指標更多了,標準中規定的控制項目不僅有化學性污染,還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物質中不僅有人們熟悉的甲醛、苯、氨、氡等污染物質,還有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項化學性污染物質[1]。
據國家衛生、城建和環保部門對室內裝飾材料所做的抽檢表明,有68%的裝飾材料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揮發甲醛、苯等300多種有毒有機化合物,造成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30種以上的疾病。有專家說,在經歷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煤煙型污染”和“光化學煙霧型”污染后,現代人正進入以“室內空氣污染”為標志的第三代污染時期。人的一生大約有3/4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因此室內環境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長期工作和生活在污染的室內環境下,大多數人會出現不適感,癥狀最多的是頭痛、胸悶、易疲勞、煩躁、皮膚過敏等反應,世界衛生組織將此種現象稱為“致命建筑物綜合癥”。目前,許多人認為如果室內沒有氣味,污染就不存在。但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室內污染能滯留長達15年之久,人們是“身在毒中不知毒”,于是各種疾病就悄然而生了。人們想了解室內環境污染狀況,最有效的途徑是通過先進的檢測儀器和國家規定的標準方法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然后經過科學的分析,做出科學的評價,找出室內污染的根源,有針對性地解決室內環境污染問題[2]。
根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人的一生有7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而在首屆全國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檢測中心公布了驚人的事實,全國每年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數已達11.1萬人,平均每天約死亡304人,所以為了保障人體健康,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刻不容緩,國際經驗表明,加強室內空氣質量的控制,通常情況下所增加的費用并不多,就可以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因此,室內環境的好壞已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健康、經濟等重要問題,值得我們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了。
隨著國務院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的落實,目前我國室內環境保護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包括室內環境污染檢測、工程驗收、室內環境污染凈化治理產品和技術以及室內環境污染檢測儀器在內的室內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而隨著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對室內環境檢測進行規范化管理。
室內環境問題的出現,就應運而生了一些室內環境檢測治理機構,根據國家關于室內環境檢測的一些政策,現行的室內檢測規范仍然是:國家質檢總局、衛生部、國家環保部發布的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與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的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物控制規范兩種,二者在現實實踐中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區別在于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實質上是一個健康人居環境的基本標準,目前對建筑開發商、裝修商、家具商并沒有強制約束力。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物控制規范則是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方面,對建筑商和裝修商具有強制性的工程驗收標準。GB 50325的檢測條件比GB/T 18883的檢測條件寬松,盡管前者的污染物濃度限值略小于后者,但檢測前關閉門窗的條件只有1 h,而后者是12 h。因此,按GB 50325標準竣工驗收的民用建筑工程和室內裝修工程的房屋,不等于達到人居健康的充分條件,如果在房屋中引入了家具,無論新居還是舊屋,室內空氣質量很可能進一步下降,為生命健康著想,依據GB/T 18883進行的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才是衡量房屋是否符合健康人居環境標準的根本依據,因此,現行的室內環境檢測仍停留在指導或給人們一個知情權的基礎上,不能對與室內環境相關的各個環節在行政上進行干預或者規范化管理,為了人們有一個更舒適的居住、辦公環境,相關部門應該出臺更適合現實的國家規范,在行政上能更合理的操作,還人們一個健康的人居環境[3,4]。
作為檢測部門,特別是室內空氣檢測機構,與現場采樣數據分析是必不可分的,規范的采樣過程當然是嚴格的,在做好室內環境采樣的基礎上,對采集樣品的分析化驗工作更是重要的一部分,分析化驗數據的科學化與化驗室標準化建設情況是有必然的關聯的。實驗室的規范化建設對以數據分析為主的室內檢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在實驗儀器等硬件上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標準化實驗室建立,還應該在實驗室操作人員的業務工作能力上進行強化培訓,相關部門進行必要的監督,提高實驗室認證的門檻,對申請單位檢測能力進行驗證檢測,同時通過文件的流轉和報告的形式對其質量體系控制進行有效性和復合型驗證[5]。實驗室內部在自身的建設上,還應該在實驗室工作流程上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作為出具檢驗報告的檢測單位,認真做好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是計量認證的一項重要的技術管理工作。如果獲得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根據實驗室建設的相關要求,必須對室內環境檢測的全過程實行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室內環境檢測質量保證是對整個檢測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環境檢測質量控制是環境檢測質量保證的一部分,它包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和實驗室外部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是實驗室自我控制的常規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質量穩定性狀況,以便及時發現分析中的異常情況,隨時采取相應的校正措施,這是室內環境檢測實驗室建立的最基本條件,同時出具的檢驗報告才更具有科學性、可靠性。
國家的相關部門制定的可控標準首先應該把百姓投訴熱點的室內環境質量正式納入竣工驗收的范圍,這樣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對人們健康造成的威脅。對室內檢測實驗室的資質認可與計量認證進行嚴格審查,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采用現場人員平行比對,規范現場測試的方式。對取得資質的檢測單位在技術人員、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上嚴格要求,都應在有關部門的受控范圍內。通過科學有效的檢測從源頭上把住建筑材料關,對于有環境要求的建筑材料進入施工現場的,必須查驗檢測報告,符合國家的綠色環保要求,并按照規定進行甲醛、氨、苯、氡等有害氣體的檢測。對于所有的新竣工項目竣工后,一律由建設單位組織進行室內環境驗收,并委托檢測單位對室內環境質量進行檢測。凡按照規定檢測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竣工,備案管理機關也不得準許備案。那樣的話從事室內環境空氣檢測的單位就有法可依了。
隨著人們的健康環保意識的增強,室內空氣檢測市場越來越成為一個熱門行業,難免有許多的魚目混珠的情況產生,因而我們在做好實驗室硬件管理的同時,還應該對市場行為進行規范化引導,讓人們做到明明白白消費,清清楚楚檢測,我們也應對以往的一些錯誤觀點加以糾正,所以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伴隨著各種檢測機構的應運而生,大家發現眼前的室內環境檢測市場卻愈加讓人看不懂。明明新裝修的房子有異味,可是檢測機構檢測之后卻顯示空氣質量沒有問題。究其原因許多檢測單位都是既搞檢測又搞治理,走“檢測—治理—再檢測合格(其實并不一定合格)”的路子,自己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坑騙消費者,因而必須改變以往室內環境檢測機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況,還大家一個公正明白。2)當談到室內空氣環境,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自己居所的空氣質量。然而事實上,商場、賓館的空氣質量好壞也直接關系到人體的健康。改變以往公共場所空氣質量無人管的境況,建立公共場所室內環境空氣日報制度,將公共場所環境質量納入管理軌道。3)改變以往的室內檢測漫天要價的情況,對各家檢測單位的檢測價格進行審核或者統一,在網上公開,從根本上規范市場。4)如果對檢測結果有異議,可以向國家相關檢測機構(如:環境監測站或分析測試中心)申請仲裁,進行全方位的管理監督,解除大家的后顧之憂。
室內空氣污染不僅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直接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大家對室內空氣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花錢進行空氣檢測,這已經成為民生問題,提高室內檢測的整體水平,規范化管理室內環境檢測,是一切一切的基礎。
[1]吳慧山.室內環境污染的概念與問題[J].世界核地質科學,2004(3):52-57.
[2]宋春生.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及危害[J].福建環境,2001(5):50-55.
[3]沈驥忠.如何做好民用建筑室內裝修工程室內環境監控與防治[J].廣東科技,2006(8):163-164.
[4]張愛華,王淑麗.淺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及防范措施[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90-97.
[5]朱 立,裴志剛,張 輝.室內污染監測和評價[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6):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