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晶
索賠是承包商在合同實施過程中根據合同及法律規定,對并非由于自己的過錯,并且屬于應由業主承擔責任的情況所造成的實際損失,憑有關證據向工程師提出請求給予補償的要求。它包括經濟補償和工期延長。索賠是一種正當的權利要求,它是合同當事人之間一項正常的而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業務,是一種以法律和合同為依據的合情合理的行為[1]。
然而,現行的建筑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調,形成“買方市場”,業主具有編制合同文件、命令、審批等控制權,承包商不敢索賠。此外也包括承包商自身的原因,合同意識淡薄,不懂得利用合同來補償自己遭受的損失,不熟悉工程索賠的程序和方法,缺乏索賠所必需的有關資料、數據和記錄等。
工程索賠包括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其計算方式如下。
依靠工期計劃網絡圖,可以計算出對于工程的工期起關鍵性作用與影響的工序,說明實際工程延誤狀況與具體工序被耽擱的情況,順利計算工期補償量[2]。延期可分為兩類:
1)關鍵延誤:在網絡計劃關鍵線路上的活動的延誤。關鍵延誤肯定會導致整個工程的延誤,如果是可原諒延誤(非承包商造成的),則承包商可以獲得工期延期。
2)非關鍵延誤:非關鍵線路上的活動的延誤。由于非關鍵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有一定的自由時間可以利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當延誤時間≤自由時差時,對總工期和后續工作都不造成延誤,不進行索賠。當自由時差<延誤時間≤總時差時,對總工期沒有影響,但是對后續工作造成影響,承包商可以提出費用索賠。當延誤時間>總時差時,對總工期和后續工作都會造成影響,承包商既可以要求費用索賠,也可以提出工期索賠。
可以索賠的費用項目包括額外直接費、管理費和其他。
1)額外直接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及設備費。
可索賠的人工費是指:額外勞動力雇用、勞動效率降低、人員閑置、加班工作、人員人身保險及各種社會保險支出。
可索賠的材料費是指:額外材料使用、材料破損估價、材料漲價、采購、運輸及保管費用。
可索賠的設備費是指:額外設備使用、設備使用時間延長、設備閑置、設備折舊和修理費分攤、設備租賃實際費用、設備保險。
2)管理費包括辦公費、現場管理費、總部管理費。
現場管理費索賠包括工期延長的現場管理費,辦公設施、辦公用品、臨時供熱、供水及照明,保管,擔保、額外管理人員雇用、管理人員工作時間延長、工資和有關福利待遇的提高。
總部管理費索賠包括合同期間的總部管理費超支和延長期間的總部管理費。
3)其他包括融資成本、利潤等。
1999年12月,建設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頒布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該合同文本在原九一年版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吸收了國際通行的工程施工合同條款內容,特別是FIDIC合同的基本內容,實現了國內標準工程施工合同文本同國際通行工程施工合同文本的初步對接。在新版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中,與施工索賠相關的條款共計三十七條,較為系統地規定了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常見的索賠事項,施工索賠合同條款主要內容包括[3]:
1)業主方面:工程師指令錯誤;業主未履行合同義務;由業主原因延期開工;業主要求提前竣工;工程師檢查檢驗影響正常施工;工程師重新檢驗隱蔽工程;業主采購的設備導致試車不合格;業主原因導致的安全事故;業主造成的重大傷亡及其他安全事故;預付款延期支付利息;進度款延期支付利息;業主供應材料設備單價與合同不符;業主供應材料設備規格型號與合同不符并由承包商調劑串換;業主供應材料設備由承包商負責檢驗或試驗;業主提出的設計變更;經工程師同意的承包商合理化建議;竣工結算價款延期支付利息;業主要求使用專利技術及特殊工藝。
2)承包商方面:情況緊急時承包商采取應急措施;承包商代行業主合同義務;承包商完成施工圖設計或與工程配套的設計;承包商向業主提供現場臨時設施;承包商按業主要求對已竣工工程采取特殊保護;承包商要求延期開工,工程師未按期答復;承包商提出且經工程師認可的特殊危險場所安全防護措施;承包商保管業主按期供應的材料設備;承包商保管業主提前到貨的材料設備;承包商使用經工程師認可的代用材料;運至現場材料和待安裝設備保險及委托承包商辦理的保險。
3)設計方面:設計方原因導致試車驗收不合格。
4)其他:未包括在合同價款內的試車費用;可調價格合同中約定的價款調整因素;不可抗力發生;施工中發現文物及地下障礙物;合同解除后的工程保護及撤離。
意識到有索賠機會時,承包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有關情況及自己的索賠意向書面通知工程師。這種意向通知是非常重要的,它標志著一項索賠的開始,提醒工程師注意正在發生的情況。
索賠通知要簡明扼要地說明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
1)索賠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簡要事實情況描述;2)索賠事件的發展動態;3)索賠依據和理由;4)索賠事件對工程成本和工期產生的不利影響。
對承包商來說,保持完整詳細的工程記錄、保存好與工程有關的全部文件資料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出索賠的時候,承包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料證明自己的索賠要求是合理合法的。資料準備主要內容包括施工日志、往來信件、氣象資料、備忘錄、會議紀要、工程照片和聲像資料、工程進度計劃、工程結算資料、工程聲像資料、工程報告、工程圖紙、投標前參考資料、現場調查報告、投標階段的編標資料。
承包人必須在發出索賠意向通知后的28 d內或經過工程師(監理人)同意的其他合理時間內向工程師(監理人)提交一份詳細的索賠文件和有關資料。如果有干擾事件對工程的影響持續時間長,承包人則應按工程師(監理人)要求的合理間隔(一般為28 d),提交中間索賠報告,并在干擾事件影響結束后的28 d提交一份最終索賠報告,否則將失去該事件請求賠償的索賠權利[1]。
索賠報告編寫完成后,應及時提交給監理工程師,正式提出索賠。承包商最好是有了一項索賠提出一項,不要等到有了幾項以后才提出。這既可以爭取時間,防止超過合同規定的時間限制,也便于工程師進行迅速解決。
對于承包人向發包人的索賠請求,索賠文件應該交由工程師(監理人)審核。其審核和質疑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索賠事件是屬于業主、監理工程師的責任,還是第三方的責任;2)事實和合同的依據是否充分;3)承包商是否采取了適當的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失;4)是否需要補充證據;5)索賠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索賠的處理是指工程師接到承包商的索賠報告后對其進行的審議、核對工作,以及與承包商談判處理辦法,或者在雙方不能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獨立做出自己處理決定的過程。
如果索賠在業主與承包商之間不能通過談判解決,可就其爭端的問題進一步提交監理工程師解決直至仲裁。
工程項目的索賠加強了發承包方的合同管理,使其嚴格按照合同履行各自的職責,維護了市場交易的公平。同時,合理的索賠可以使承包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加快與國際工程的接軌。因此,承包商應抓住一切索賠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索賠意識。
[1]丁士昭,習成英,王雪青.建設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劉 禹,何伯洲.我國建筑施工企業面臨工程索賠制的困境與措施[J].建筑經濟,2003(5):27-28.
[3]方 俊.工程索賠原理及其定量分析[J].建筑經濟,2002(10):31-32.
[4]宋俊岳.工程建設索賠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建筑經濟,1999(8):45-47.
[5]李啟明.工程建筑合同與索賠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6]齊寶庫.工程項目管理[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