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41 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 張紅生
變式教學讓數學高效課堂更精彩
226241 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 張紅生
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為了揭示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便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問題的本質,需要教師對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背景的變式訓練.
尤其在高三第二輪復習時更應經常性的運用變式,對易錯點、重難點加強鞏固.以下結合幾個例子議一下變式的作用及課堂中高效的實現.
變式常給人以新鮮感,讓學生覺得有法可循,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例1 (2010年煙臺市3月高三診斷性試題(文))設 a>0,b>0,是3a與3b的等比中項,則+的最小值為_ .

點評 兩題都用到了乘一法,變換了背景條件,體現出梯度.前者以數列為背景,后者結合三角向量的背景,先求三角形的面積,關鍵是得出兩變量和為定值的等式,然后鞏固復習乘一法的技巧.一個既類似又有區別的問題,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挑戰中尋找樂趣,有利于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

證明 略.為了鞏固此結論的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可合理進行變式.

點評 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通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訓練,讓學生有漸入佳境之感,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由重心的性質拓展思維知P將△AB'C'可分成三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點評 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若能從一個基本問題出發,運用類比、聯想等思維方法,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在變中求進,進中求通,拓展學生的認知空間.這必將為課堂生色不少.
正如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的:“好問題如同蘑菇,它們都成堆地生長,找到一個以后,你應當在周圍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幾個.”以下是針對量詞含義這一薄弱知識點而設計的變式鞏固.
例3 已知命題 p:“?x∈[1,2],都有 x2≥a”,q:“?x∈R,使得x2+2ax+2-a=0成立”,若命題“p且q”是真命題,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__a≤-2或a =1__.

若?x0∈[0,π],?x1∈R,使得 f(x0)=g(x1)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

問題的關鍵是對?,?這類量詞基本含義的理解.由已知得 p:a≤1,而后者 Δ≥0得 q:a≥1或 a≤-2.
分析 h'(x1)=acosx+2,a≠0本質與上題一樣,引入了導數背景.
如在解較難填空題時,往往可運用特殊值技巧快速簡便的得分.要注意特殊值并非萬試萬靈,但在考試時遇到難題時,一時不得其法,也可不妨一試.

注意到兩分母不同,而致求解過程復雜,耗時較多.不妨令a=c代入.再行驗證.


點評 通過變式,歸類,不僅綜合復習了多方面知識,提高課堂復習效率,還能使學生學會比較全面地看問題,注意從事物之間的聯系上來理解事物的本質,同時復習出成效,最重要的是不打無準備之戰.
當然在高效課堂中變式應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要結合學生實際,不為變而求變,把握學生心理;其次在第二輪復習中不求難度的疊加,但求知識點的歸類、總結,變題揉合自然;還要因勢利導,舉一反三,不搞題海.
總之,變式的成功來自于教師精心的備課,高效課堂來自于學生默契的配合.在恰當的時候變,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變,在變中尋求師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諧的共鳴.這樣的課堂會更高效、更精彩.
201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