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鍵,邱國斌
(江西財經大學 信息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物流競爭力比較研究
柳 鍵,邱國斌
(江西財經大學 信息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城市物流對于促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根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物流競爭力發展狀況,選取了20個評價指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南昌、景德鎮、九江、新余、鷹潭、撫州6個城市的物流競爭力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主成分分析;城市物流競爭力;比較研究
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立項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鄱陽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環鄱陽湖區域主要包括南昌、景德鎮、九江、鷹潭、新余、撫州6個市,38個縣和整個鄱陽湖;國土面積約為5.1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30%;人口占江西省的50%;經濟總量占江西省的60%;區域內自然資源、旅游資源豐富,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成長的區域之一。
關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張平等[1]從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物流發展意義、現狀、主要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焦建新[2]構建了城市競爭力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要素競爭力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了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創立區域協調體系、優選產業發展模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等策略。李志濤等[3]利用鄱陽湖流域1992~2006年間經濟和水環境污染因子變化數據,建立表征水環境整體質量的環境綜合指標體系,分析模擬鄱陽湖流域經濟增長與水環境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鄱陽湖流域經濟和水環境之間的關系具有EKC曲線的特征。朱麗萌[4]通過分析制約縣域人口遷移與城鎮化進程的深層因素,探討促進環鄱陽湖地區人口、城鎮化與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協同,得出處理好人口、城鎮化與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是促進環鄱陽湖地區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余得生[5]認為環鄱陽湖經濟圈發展進程中需要注重區域品牌的營銷策略,完善區域品牌的內部協調機制,以達到區域品牌的增值效應。余達錦等[6]研究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產業發展的理論和現實基礎,探討了生態產業運行的經濟發展原則、生態友好原則和產業優化原則,建立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城鎮2007年城鎮輻射力模型。
從已有文獻來看,以城市物流競爭力角度研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相對較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針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南昌、景德鎮、九江、鷹潭、新余、撫州6個主要城市的城市物流競爭力進行比較,從中得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物流競爭力現實狀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與對策建議。
優先發展環鄱陽湖經濟區城市物流,是實現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目標的重要因素。其意義主要在于:一是發展城市物流產業將會加快金融資本周轉,降低運營成本,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二是發展城市物流產業將會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展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三是發展城市物流產業將會加快推進區域內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因此,研究環鄱陽湖經濟區城市物流競爭力,對于促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南昌、景德鎮、九江、新余、鷹潭、撫州6個城市的城市物流競爭力情況。
1.1 建立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國家已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以鄱陽湖為核心,以鄱陽湖城市圈為依托,從保護生態入手,保護鄱陽湖區域優良的生態體系,再延伸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促進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的高度統一,努力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生態優美、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層次較高、城鄉協調發展的功能區。
目前,關于城市物流競爭力,還沒有統一的評價指標,本文基于以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未來發展定位,從經濟環境、產業結構、物流環境、生態環境4個方面綜合選取20個評價指標 (如表1所示),系統分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6個城市的物流競爭力綜合情況。

表1 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1.2 城市物流競爭力綜合評價。根據國研數據庫提供的資料,得到2007年南昌、景德鎮、九江、新余、鷹潭、撫州6個城市的物流競爭力評價原始數據 (如表2所示)。

表2 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原始數據
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標準化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相關系數矩陣、特征值及其方差貢獻率 (如表3所示)以及主成分因子載荷矩陣 (如表4所示)。

表3 特征值及其方差貢獻率

表4 主成分因子載荷矩陣
主成分數目提取原則是主成分對應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積貢獻率達到85%。從表3可以得到,符合該條件的主成分有3個,累計貢獻率達到了88.836%,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標的信息,故可以提取3個新變量以替代原來的20個變量。用主成分因子載荷矩陣 (如表4所示)中的數據分別除以3個主成分相對應特征值的開平方根,得到3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即特征向量。利用所得到的特征向量與標準化處理的數據相乘就可以得出主成分的表達式F1、F2、F3:

代入數據計算主成分得分值,再以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即作為權重得到主成分綜合表達式Y:

其中,ZX1~ZX20為標準化處理后的指標數值。
根據 (4)式計算得到主成分綜合得分值。最后,根據得分結果,得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6個城市物流競爭力綜合評價結果及其排序 (如表5所示)。

表5 城市物流競爭力綜合評價結果及其排序
2.1 主成分綜合比較。主成分綜合表達式 (4)中,影響較大的指標包括:X16人口密度、X11交通倉儲及郵政業從業人員、X1地區生產總值、X9高等學校個數、X8貨運總量、X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15國際互聯網用戶數、X1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X13固定電話用戶數等9個指標,其權值在0.18以上,這些指標可以被視為城市物流競爭力綜合因素。城市物流競爭力綜合評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南昌、九江、新余、鷹潭、撫州、景德鎮。
南昌市物流競爭力綜合水平在6個城市中遙遙領先,應歸功于南昌具有良好的綜合環境。南昌有著獨特的優厚地理位置,是地處中國唯一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洲交界的省會城市;南昌人口密度適中;地區生產總值居6個城市首位;南昌是江西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市內擁有46所普通高等院校;因水路交通便利,南昌從古至今都是南方重要的商貿流通城市,形成了 “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格局,著名的洪城大市場是中國大陸九大日用品中心批發市場之一;高速發展的通訊業助推南昌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南昌被美國 《新聞周刊》評選為 “世界十大動感都會”。
今后,南昌市要著力于提升城區的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先進制造業基地水平;加快發展金融、物流、商貿、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全國重要的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同時,進一步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帶動其它城市物流發展,逐步形成區域物流一體化,實現整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
景德鎮市在物流競爭力綜合評價中處于落后地位,這與景德鎮的物流綜合環境密切相關。雖然景德鎮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但是,地區生產總值相對偏低;普通高等學校數量有限;通訊產業不夠發達;商業貿易主要依托陶瓷業;資源枯竭等因素阻礙了城市物流環境的發展。
今后,景德鎮市還需要依托千年瓷都的品牌優勢,積極推進城市轉型,以市場為導向,培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世界瓷都和文化旅游城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以陶瓷、汽車、飛機、電子、化工、生態食品等為主體的現代經濟體系,進一步提高城市物流行業的整體實力。
2.2 第一主成分比較。根據 (1)式,在第一主成分F1中,對F1影響較大的指標包括:X1地區生產總值、X1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X15國際互聯網用戶數、X9高等學校個數、X10工業企業數、X13固定電話用戶數、X11交通倉儲及郵政業從業人員、X8貨運總量、X6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X7客運總量等10個指標,權值在0.25以上,這些指標可以被視為物流競爭力環境因素。城市物流競爭力第一主成分評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南昌、九江、撫州、新余、景德鎮、鷹潭。
南昌市物流競爭力第一主成分在6個城市中位于首位,這與主成分綜合排名一致,說明第一主成分基本上反映了主成分綜合因素。
鷹潭市的產業結構和生態環境基礎好,但是,高等教育水平和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交通和通訊基礎薄弱等因素阻礙了城市物流業的發展。
今后,鷹潭市還需要通過開發龍虎山等旅游資源,建設世界銅都等方面進一步擴大城市對外影響力,加快與國內外的經濟貿易往來,從而推動城市物流業的發展。
2.3 第二主成分比較。根據 (2)式,在第二主成分F2中,對F2影響較大的指標包括:X5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X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2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等3個指標,權重在0.3以上,這些指標可以被視為物流競爭力經濟因素。城市物流競爭力第二主成分評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新余、鷹潭、南昌、景德鎮、九江、撫州。
新余市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做得較好,因為工業快速發展,第二產業增速遠遠高于一、三產業,生產總值保持高速增長,人均生產總值水平位居江西省前列。
今后,新余市應著力發展光伏、鋼鐵和旅游產業,建設光伏產業基地、特種鋼材制造基地和贛西區域中心城市;同時,以主城區為依托,重點建設下村、羅坊等工業基地,以良好的經濟結構布局帶動新余物流業的發展。
撫州市需要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醫藥輕紡和文化產業,創建工業新城,文化旅游名城,以新城區為依托,聯動建設東鄉縣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時經濟圈,努力提高撫州市物流業的整體水平。
2.4 第三主成分比較。根據 (3)式,在第三主成分F3中,對F3影響較大的指標包括:X19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X17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等2個指標,權重在0.4以上,這些指標可以被視為物流競爭力生態因素。城市物流競爭力第三主成分評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九江、鷹潭、南昌、景德鎮、撫州、新余。
九江市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著名旅游城市,相對其它5個城市而言,生態環境最好,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加快了九江臨港產業開發,2006年,九江境內的廬山被批準為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鄱陽湖水域又是世界上最大候鳥越冬棲息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了九江的商貿旅游業的飛速發展。
今后,九江市還需要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發展成為贛北區域性物流樞紐。
新余市被譽為鋼鐵之城、太陽能之城,是江西省經濟發展的 “小巨人”,因為發展迅速,其經濟發展模式被稱為 “新余現象”。初步形成了以鋼鐵、新能源和新材料為支柱的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成為江西省工業化程度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之一,新余市的工業基地建設,帶動了經濟的較快發展。但是,也給新余的生態環境改善帶來了新的挑戰。
今后,新余市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物流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在國務院正式批準立項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背景下,本文基于經濟環境、產業結構、物流環境、生態環境等4個方面考慮,建立了城市物流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過數據分析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6個城市物流競爭力進行比較,明確了各城市物流競爭力的競爭優勢和弱勢,提出了政策建議,有利于提高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物流競爭力的整體發展水平。江西省要抓住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契機,強化城市協作,充分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和生態保護,促進城市物流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
[1] 張平,胡凱.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物流發展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0(5):49.
[2] 焦建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競爭力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34(2):237-243.
[3] 李志濤,黃河清,張明慶,等.鄱陽湖流域經濟增長與水環境污染關系研究[J].資源科學,2010,32(2):267-273.
[4] 朱麗萌.環鄱陽湖地區縣域人口、城鎮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思考[J].當代財經,2006,261(8):84-89.
[5] 余得生,徐玉萍.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區域品牌營銷與發展研究[J].求實,2009(8):67-69.
[6] 余達錦,胡振鵬.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產業發展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19(3):231-23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ity Logistics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LIU Jian,QIU Guo-b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 China)
City logistic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ity logistics competit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condition,20 evaluated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n logistics competit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evaluation for Nanchang,Jingdezhen,Jiujiang,Xinyu,Yingtan, Fuzhou cities,which belonging to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some solution projects were propo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ity logistics competitive strength;comparative study
book=13,ebook=1
F127
A
1002-3100(2011)04-0013-05
2010-12-27
江西省社會科學 “十一五”規劃項目,項目編號:08YJ92。
柳 鍵(1964-),男,湖南瀏陽人,江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邱國斌(1976-),男,江西宜春人,江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