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甘肅聯合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體質即人體的質量,是指在遺傳性和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狀態和特征。常用體格、體能、適應能力與精神狀態等多方面指標衡量。大學生健康水平關系到民族的興旺和祖國的未來。體質狀況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有深遠影響[1]。目前,我國大學生體質狀況存在諸多問題,大學生身體形態、結構、機能、素質均有下降趨勢,他們的身體機能、形態發育較落后,這為其青春期發育結束后進入成年期留下健康隱患。為了解目前高校女大學生體質狀況,為提高大學生健康意識尋求對策,筆者采用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對某高校在校女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對調查資料和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并有針對性和創造性地提出相應策略,為指導和改善在校女大學生體質狀況提供可行依據,有助于學校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選取某高校2007級1800名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對1800名女大學生進行3年的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指標測定(分別代表全國、入學時、經過 2年體育課鍛煉后和畢業時女大學生身體指標)。
(2)運用計算機統計法、比較法、綜合法,參考有關文獻資料,并結合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對測定的原始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甘肅省是一個較貧窮又落后的省份,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中學體育投入不足又不重視體育課,體育活動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我省女大學生的體質。某高校女大學生入學時與全國女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進行比較,身高、體重指標與全國同齡學生基本相同;由于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胸圍、肺活量指標略高于全國同齡學生(P<0.01);而素質指標卻低于全國同齡學生,且與全國同齡學生存在一定差距。
表2 顯示,某高校女生經過2年體育課鍛煉后,身體形態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身體機能、素質指標比入學時明顯提高。可見大學期間,女生身體發育已進入成熟階段,形態指標趨向穩定。通過體育鍛煉,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指標均有穩定發展,并達到較高水平,這充分說明了體育鍛煉的效果和體育課的作用。
表3 顯示,畢業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比二年級體育課結束時略有提高,其身體機能、素質指標比二年級體育課結束時大幅下降,各項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現在大多數高校僅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三、四年級女大學生缺乏系統鍛煉甚至不鍛煉,導致畢業時體質下降。加上社會競爭加劇,大學三、四年級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實習、就業、心理壓力過大,較少參加體育鍛煉。相關資料表明,大約有77.66%的高年級女生基本不參加體育活動[2]。所以,女大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水平均明顯、普遍下降。
表1 女大學生入學時身體形態、機能、素質(±s)

表1 女大學生入學時身體形態、機能、素質(±s)
身高(cm) 體重(kg) 胸圍(cm) 肺活量(ml) 50 m 跑(s) 800 m 跑(s) 立定跳遠(cm) 仰臥起坐(次)x2-x1 158.73 ±5.2053.00 ±6.0281.80 ±4.802866.00 ±423.009.72 ±0.53239.90 ±17.82161.20 ±15.1823.60 ±7.080.90 -0.810.862.630.202.39 -0.38 -3.45
表2 女大學生經過2年體育課鍛煉后身體形態、機能、素質(±s)

表2 女大學生經過2年體育課鍛煉后身體形態、機能、素質(±s)
身高(cm) 體重(kg) 胸圍(cm) 肺活量(ml) 50 m 跑(s) 800 m 跑(s) 立定跳遠(cm) 仰臥起坐(次)x3-x2 159.15 ±4.1250.20 ±4.4381.60 ±4.122882.60 ±320.469.42 ±0.46230.40 ±15.40173.30 ±13.2529.20 ±6.820.42 -0.28 -0.2016.60 -0.30 -9.5012.105.60
表3 女大學生畢業時身體形態、機能、素質(±s)

表3 女大學生畢業時身體形態、機能、素質(±s)
身高(cm) 體重(kg) 胸圍(cm) 肺活量(ml) 50 m 跑(s) 800 m 跑(s) 立定跳遠(cm) 仰臥起坐(次)x4-x3 159.17 ±4.1852.10 ±4.4281.80 ±4.262881.30 ±318.869.48 ±0.49238.70 ±17.46171.50 ±13.3527.60 ±7.120.021.900.201.300.068.30 -1.80 -1.60
(1)甘肅省某高校2007級女大學生90%來自本省。高考壓力大,地理氣候惡劣(冬天寒冷,春秋風沙大),學校體育設施不完善影響了女大學生入學前的體育鍛煉,其入學時各項指標均低于全國女大學生平均指標。
(2)大學期間,女生身體發育已進入成熟階段,形態指標相對穩定。經過系統、全面的體育鍛煉,學生體質狀況明顯改善。開設體育課的2年中,女大學生身體機能、素質各項指標均有穩定、大幅提高,并達到高峰。自三年級不開設體育課后,女大學生身體機能、素質各項指標均明顯下降,不利于學生身心發育和運動機能改善。
(3)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學費已是不小的負擔,更無暇顧及合理的飲食和營養[2]。加之全民體育意識、健康意識較差。女大學生為了追求美,常通過節食減肥;她們大多體力差、肌肉力量弱,導致身體素質下降。
(4)到了大三后,由于學習負擔較重,實習、就業、戀愛心理壓力過大,女大學生健康意識較差,較少參加體育鍛煉,身體機能和素質各項指標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學校體育教學要以“素質教育”、“健康體育”、“健身體育”和“終身體育”觀念為主進行教學改革。終身體育是依據人體發展變化的規律、身體鍛煉的作用及現代社會發展不斷對人提出的要求,伴隨終身教育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對女大學生來說,終身體育培養至關重要。她們除了生理、心理上的因素外,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對體育了解片面和審美觀念不正確。從終身體育觀看,轉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3]。這就要求學校更新觀念,強化全民健身意識,使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健康觀和審美觀,采取有力措施在學校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
依據女生心理、生理特點,適當增加形體健美內容,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首先,選擇能有效強化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提高綜合體育能力,具有科學性、實效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的體育知識的體育基礎理論教材,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體育鍛煉方法,并樹立終身體育思想[3]。其次,在動作難度、知識深度和廣度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再次,充分發揮體育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采用講授法、發現法、激勵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整體教學法。最后,運用電化教學,重視學生興趣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自覺、快樂地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術。
對目前體育教學大綱規定2年進行144 學時體育教學的要求進行調整,增加72 學時選修體育課,在正常的體育教學內容完成后,從制度上保證學生自主選擇項目繼續進行鍛煉。一年級開設普通體育課,使學生懂得體育知識,掌握一般運動技術,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二年級有針對性地開設專項體育課,開設項目盡可能滿足學生興趣和專長,使學生掌握某一項體育鍛煉方法,為終身體育服務[3],這也符合教育部對大學生的要求,即大學生每人要掌握2種體育鍛煉方法。三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除鞏固二年級所學內容外,根據高校女生愛美、注意身體姿態、喜歡韻律性強的運動項目的特點,開設一些體育藝術類項目,如形體舞蹈、健美操、體育舞蹈、民族舞蹈等,使學生掌握更多體育鍛煉方法。此外,選擇一些女大學生感興趣而鍛煉價值又相對較高的項目進行教學,如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排球、游泳等,充分滿足女大學生探求新知識、追求完美的強烈愿望,并提高其身體素質。
俱樂部活動是大學生選修課的補充和延伸,為學生提供了任意選擇項目、運動場地、運動時間、運動伙伴、運動教師等便利條件[4]。通過大學生體育俱樂部,可有效開展高校體育活動。學生可自主安排時間,根據自身興趣和愛好參加體育活動,達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改變身體機能的目的,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基礎。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陳華.對高年級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14(1):41~43.
[3]陳智勇.現代大學體育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鄧婕.不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新創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1):1524~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