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璇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國際貿易]
英國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于 璇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伴隨著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入和世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英國在世界服務貿易領域的地位相當突出,其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我國這樣的新興國家有諸多借鑒之處。對英國服務業發展進行研究,并結合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現狀,提出加快發展我國服務業的建議。
服務業;服務貿易;競爭力
在信息和通訊等高新技術的帶動下,服務業日益成為英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2000年,英國GDP值為14509億美元,服務業增加值占 GDP比重為70.9%。2007年,英國GDP值幾乎翻了一番,達到27720億美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了70.4%。而且,進入21世紀以來,英國三次產業比例始終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2000年,三次產業構成約為71:28:1,2005 年為 73:26:1,2007 年約為 76:23:1,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始終是英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英國政府對服務經濟高度重視,并且不斷出臺指導性的宏觀政策文獻,刺激服務業的蓬勃發展。1993年,英國政府在其發表的題為《實現我們的潛能》的科技發展白皮書中特別強調科學技術對發展公共服務事業和提高公眾生活質量做出應有貢獻。1998年,英國政府發表了題為《我們的未來:建立競爭的知識經濟》的白皮書,強調企業必須以本國知識、技能和創造力等壓倒性的競爭優勢參與經濟競爭。英國政府為了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對本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于2000年發表了題為《卓越與機遇——面向21世紀的科學與創新政策》的白皮書,強調利用本國基礎科研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力爭在國際競爭中拔得頭籌。為了創造平等、穩定的貿易環境,英國政府與外交部門、軍事部門、經濟管理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形成龐大的貿易促進和服務網絡,為英國企業出口服務和投資海外提供信息咨詢、財務管理和運輸保障等協助服務。
在吸納就業人口方面,英國服務業擁有較長的發展歷史,早在1861年英國就有近1/4的人口從事律師、家政等專業性服務行業,1901年這幾個行業的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增加到36%。2000年,英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3%,2006年英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總數約為2210萬,約占總人口比重的76.4%,服務業已經成為英國吸收就業的主要場所。從就業人員受教育的層次上看,英國勞動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2006年,英國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重約為78.6%。英國政府尤其重視教育與就業掛鉤,成立致力于聯系協調高效和產業界的兩個跨部門機構——英國教學公司和英國工業與高等教育委員會,形成高校與產業界的良性互動機制,為教育界和企業界提供學術合作、技術研發和輸送人才等咨詢和建議服務。
(一)英國服務貿易總體狀況
從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體狀況看,2004—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出口額、年均增長率均超過了貨物貿易,其中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為6.3%,超過貨物貿易2.3個百分點(詳見表1)。2004—2008年英國服務貿易總額分別為197.43億英鎊、212.63億英鎊、234.011億英鎊、259.492億英鎊、286.282億英鎊,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09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下降12.4%,其中世界服務出口同比下降12.9%,世界服務進口同比下降了11.9%,英國服務貿易也遭遇了小幅度的滑坡。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總額為267.805億英鎊,同比下降了6.5%,但是,英國仍然穩坐世界服務貿易第三大國的寶座,其服務出口總額及服務進口總額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
從服務貿易進出口差額來看,自1990年以來,英國服務貿易一直保持貿易順差,并且順差額度逐年增加。1990年,服務貿易順差為51億英鎊;在此之后服務貿易順差逐年擴大,2000年服務貿易順差達143億英鎊,10年之間服務貿易順差額度增長138.5%,2009年,服務貿易順差達到492億英鎊,接近2000年的4倍。而且,英國服務貿易順差年均增長率遠遠高于貨物貿易逆差年均增長率,2004年至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順差年均增長率為11.6%,超過貨物貿易逆差年均增長率5.4個百分點(詳見表1)。

表1 2004—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單位:百萬英鎊
(二)英國服務貿易內部結構分析
從英國服務貿易各部門進出口差額上看,金融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保險業、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版稅和許可證費用、個人、文化和休閑服務、建筑服務常年表現為順差,且順差額度逐漸擴大;1999—2009年,運輸服務逆差逐漸減少,2008年后一直表現為順差,且額度不斷擴大;通訊服務在2001年之后總體表現為順差;旅游服務和政府服務在這10年間始終表現為逆差,且逆差額度逐年增加(詳見表2)。
從英國服務貿易各部門進出口增速上看,2000—2009年,出口部門中的運輸服務、通訊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版稅和許可證費用、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休閑服務均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旅游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則表現為波動幅度比較大的增長趨勢,其中,保險服務出口增速波動幅度最大,在2005年同比降低8.7%,2006年同比增長146.9%;進口部門中建筑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是增速較快的四個部門,運輸服務、通訊服務、保險服務、版稅和許可證費用、個人、文化和休閑服務、政府服務也基本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資料來源:根據英國統計局網站中的數據計算得出

表2 1999—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各部門進出口差額單位:百萬英鎊
從英國服務貿易各部門進出口比重上看,1999—2009年,進口部門中的運輸服務、旅游服務、版稅和許可證費用、個人、文化和休閑服務、政府服務所占比重總體保持下降趨勢,分別從1999年的23.3%、37.6%、7.0%、1.0%和3.9下降到2009年的16.2%、29.5%、5.3%、0.6和3.5,通訊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所占比重均有明顯的提高,分別從1999年的3.0%、5.3%、1.1%和16.6%上升到2009年的3.7%、10.2%、3.5%和25.3%,保險服務所占比重基本保持0.9%;出口部門中的運輸服務、旅游服務、版稅和許可證費用所占比重明顯下降,分別從1999年的15.4%、18.4%和6.7%下降到2009年的12.9%、12.2%和4.8%,通訊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所占比重總體保持上升趨勢,分別從1999年的2.0%、0.4%、4.3%、19.6%和3.2%上升到2009年的2.8%、1.0%、5.3%、27.6%和4.3%。個人、文化和休閑服務、政府服務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1.3%和1.4%。
(三)英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標評價
從凈出口指標來看,2004—2009年,英國服務凈出口均為正值,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順差地位,且順差總體保持增長趨勢,順差由2004年的284億英鎊增加到2007年的493億英鎊(詳見表3)。這表明,英國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上具備整體競爭優勢,且服務貿易發展較快。
從服務貿易開放程度來看,英國服務貿易開放度逐年上升,且均在16%以上,高于世界服務貿易10%左右的開放度(詳見表3)。這說明英國服務貿易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的程度較高,且對國際服務市場依賴程度較高。
從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指數來看,英國服務貿易的TC指數均為正值,處于(0,0.3)區間(詳見表3)。這說明英國服務貿易總體處于微弱的競爭優勢地位,但競爭優勢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從服務出口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來看,英國服務出口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較高,服務出口的總體能力較強,在國際市場上整體競爭力較強,但國際市場占有率呈現出波動性變化,整體競爭力并不穩定(詳見表3)。

表3 2004-2009年英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分析
(一)謹慎提高服務市場開放程度
英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度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極大地推動了服務產業的發展和服務進出口。我國加入WTO以來,已經陸續開放了WTO分類中16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的62.5%,但還沒有達到發達成員的平均開放水平。我國應制定科學的服務行業開放計劃,合理的開放步驟,長遠的開放策略,并且使服務市場的開放、服務行業的管理和服務企業的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政府支持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英國政府對服務業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推動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服務業的競爭力,使其成為推動經濟進步的重要支柱。中國政府應借鑒其經驗在信息、技術、資金和法律等方面,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政策性的支持。首先,我國應充分利用涉外機構、科研機構,積極幫助服務企業獲取管理、供需、設備等信息,避免企業盲目經營、低效經營。其次,我國在制定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的時候,應重視對服務產業的傾斜,制定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鼓勵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此外,我國應積極構建服務業及服務貿易法律體系,規范“服務”這一特殊產品的生產、供應、銷售等行為。
(三)保持優勢行業穩定發展,扶植新興行業快速成長
英國服務業中的金融業、銀行業、旅游服務等傳統服務行業不僅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而且為國內生產總值和服務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英國積極利用高新技術的發展,推動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既要努力完善旅游、建筑等傳統優勢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機制和行業管理體系,也要積極挖掘金融、保險、文化、運輸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優惠的產業政策,完善的法律體系。
(四)積極培養服務人才,提高服務產業運營效率
堅實的勞動力市場和專業的服務人才是英國服務業發展的根基。我國應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努力培養熟悉服務行業運行模式的服務人才,積極吸引高素質人才。首先,政府部門應聯合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集中的短期培訓。其次,應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大量培養金融、法律、會計、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源源不斷地為服務業輸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此外,應積極啟動吸引海外人才的人才工程,建立健全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機制,促進高素質海外人才的流入。
[1]康華.英國服務業現狀和發展趨勢[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1(12):34-37.
[2]郝美彥.美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經驗對中國的啟示[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7(9):65-70.
[3]王朝陽,何德旭.英國金融服務業的集群式發展:經驗及啟示[J].世界經濟,2008(3):89-95.
[4]益瑞涵,張振剛.美、英、日三國經濟發達階段服務業發展及其動因定量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8):154-157.
[5]沈建明,劉曉清.英國生產性服務業考察報告[J].政策瞭望,2008(6):12-16.
[6]英國統計年鑒[Z].2010.
[7]歐盟統計年鑒[Z].2010.
[8]中國統計年鑒[Z].2010.
[9]英國的貿易概覽(2009年)[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10(1):79-80.
[10]趙書華,李輝.全球服務貿易10強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定量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11):77-81.
(責任編輯:陳鴻鵬)
F740
A
1002-2880(2011)02-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