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伍麗鵬
(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2)
[國際貿易]
新疆對外貿易對環境污染影響的實證分析
周 潔 伍麗鵬
(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2)
新疆近些年的對外貿易發展速度加快,在其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也應引起關注,利用1985—2009年的新疆對外貿易和環境相關數據,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新疆對外貿易對環境污染的長期動態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對環境污染的沖擊效果呈現正負相間的波動性,并逐漸減小,出口貿易比進口貿易對解釋環境污染指數起著更大的作用。
新疆;對外貿易;環境污染;VAR模型
20世紀70年代以來,貿易與環境的關系研究已成為學術界的一個熱點問題,一方面不少人認為發展中國家更多地從事高污染系數行業的生產并出口,而發達國家則更多地通過進口發展中國家的這些產品達到污染跨國轉移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少人認為對外貿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采用新技術的動機和機遇,促使其實現清潔或綠色生產,進而提高全球環境質量和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用計量經濟模型來定量地分析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關系的研究備受關注。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通向中亞、西亞及歐洲的捷徑。新疆地緣優勢突出,周邊與俄羅斯等8個國家接壤。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對外貿易有了迅猛發展,2009年對外貿易總額達138.3萬億美元,平均增長速度為20.8%。與此同時對外貿易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從1995年開始出口產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到2005年工業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突破了90%,進口產品初級產品比重不斷上升,2005年以后保持在40%左右。而新疆的環境污染一直有加重的趨勢,尤其是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呈現很快的增長勢頭,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及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0.1%、2.7%、4.7%。基于這種現狀,對新疆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關系的研究就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利用1985—2009年期間新疆進出口貿易額及3類環境污染指標綜合而得到的環境污染指數,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對外貿易對環境污染的長期動態作用,以及進出口貿易在解釋環境污染變動時的相對重要性,為實現新疆對外貿易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說明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反映對外貿易的出口總額(EX)和進口總額(IM),以及反映綜合環境污染狀況的原始數據均源于《新疆50年統計年鑒》和《新疆統計年鑒(2010年)》,時序長度均為1985—2009年。出口貿易(EX)和進口貿易(IM)的原始數據使用美元計算,為了使數據具有可比性,首先用人民幣各年對美元的年平均匯率折算成人民幣,然后用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1985=100)對其進行平減消除價格的影響。在以往的研究中環境污染常常以單一或幾個獨立指標來表示,很難反映環境污染的整體水平,本文借鑒楊萬平(2008)的方法用最常用的“工業三廢”:工業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建立了一個綜合環境指標-環境污染指數P,使該指數能最大限度代表環境污染整體,綜合指數越大,表示環境污染愈嚴重。考慮為消除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和更容易得到平穩序列,對各變量進行對數變換,而且并不改變時序數據的特征,因此,本文實際分析時均采用各變量的對數值,分別用LEX、LIM和LP表示。所有數據的整理和計量分析使用Excel2003和Eviews5.0軟件(計算結果如表1)。

表1 1985—2009年新疆環境污染指數

1992 0.03229 2001 0.02117 1993 0.02038 2002 0.02363
(二)VAR模型的建立和檢驗
傳統的經濟計量方法是以經濟理論為基礎來描述變量關系的模型。但是,經濟理論通常并不足以對變量之間的動態聯系提供嚴密的說明,只能描述變量之間的長期平均計量關系。本文采用向量自回歸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研究出口貿易、進口貿易的變動對環境污染的動態影響,并用方差分解分析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在環境質量變動過程中的相對貢獻度。
向量自回歸模型(VAR)采用的是多方程聯立的形式,它并不以經濟理論為基礎,在模型的每一個方程中,內生變量對模型的全部內生變量的滯后項進行回歸,從而估計全部內生變量的動態關系。一個VAR(p)模型的數學形式是:

其中:yt是k維內生變量向量,xt是d維外生變量向量,p是滯后階數,A1,…,Ap和B是要被估計的系數矩陣。εt是k維擾動向量,它們相互之間可以同期相關,但不與自己的滯后值相關及不與等式右邊的變量相關。
1.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考慮到多數經濟時間序列數據都是非平穩的,如果直接進行計量經濟模型分析就可能出現偽回歸現象,即變量間本來沒有實際經濟意義上的聯系,卻因為存在單純的趨勢相關性導致統計上的高度相關。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利用ADF先對原始變量進行檢驗,之后再進行一階差分檢驗檢驗(如表2)。

表2 新疆出口貿易額和進口貿易額的平穩性檢驗
由表2可知,所有變量的原始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而所有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上都平穩,因此這三個序列都是一階單整的,可以進行接下來的計量分析。
2.VAR模型的建立和檢驗
建立VAR模型首先要確定合適的滯后階數P,一方面要比較完整地反映所構造模型的動態特征;另一方面要保證模型足夠的自由度,在本文的研究問題中根據常用的AIC、SC取最小值準則,建立VAR(3)模型(AIC=


得到模型后用AR特征根法檢驗出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均落于單位圓內,表明上面所估計出的模型是穩定的。而且進行殘差的正態性檢驗、自相關LM檢驗和異方差檢驗顯示模型的殘差服從正態分布,不存在自相關和異方差,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建立的VAR模型不存在偏差,可以進行下面的分析。由于VAR模型是一種非理論性的模型,每個模型中的單個系數只反映了一個局部的關系,所以一般不分析VAR模型中的系數,而是用與之相關的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來分析具體問題。
3.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的沖擊響應分析
為了分析新疆出口貿易、進口貿易變動對環境污染指數當前和未來的動態影響軌跡,采用脈沖響應函數來直觀刻畫它們之間的動態交互作用及效應。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期間數(單位:年);縱軸表示環境污染指數變動(DLP),實線表示響應函數曲線,代表了環境污染指數對貿易進出口的沖擊的反應,兩條虛線表示兩倍標準差的置信帶。
圖1反映了環境污染對出口貿易額的一個標準差信息的沖擊產生的脈沖響應函數圖。當在本期給出口貿易一個正沖擊后(即出口貿易額增加),環境污染指數在第一期存在一個較大幅度的正響應(環境污染指數約增加了2),然后迅速下降到第2期是一個最大負響應點,隨后在前6期內存在較小幅度的正負交替響應,直至趨于0。表明新疆出口貿易額的增加在前期會增加環境污染的強度,隨后會稍微改善環境質量,呈現出正負交替的波動效果,但波動幅度較小,持續時間較短。
圖2反映了環境污染對進口貿易的一個標準差信息的沖擊產生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在本期給IM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即進口貿易額增加),環境污染在極短時間內存在微弱的負響應(環境指數約降低了0.2),很快變成正響應,可以看到在前5期是呈現一個循環式的波動,而且都是正響應的波動,從第6期沖擊效果逐漸趨于0。表明新疆進口貿易額的增加在很短的時間內對環境污染有輕微的緩解作用,但是很快便會加重環境污染,隨著時間推移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呈現出波動效果,但波動幅度減小,持續時間較短。
4.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的方差分解分析
在環境指數波動的過程中,分析是出口貿易的變化還是進口貿易的變化對其影響更大。方差分解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術分析了新疆對外貿易對環境污染的貢獻率。


圖3 新疆環境污染的方差分解圖
圖3反映把新疆環境污染指數的一個標準方差的變化分解為自身及出口貿易、進口貿易的作用,這些作用大約在滯后5期后趨于穩定。可以看出新疆環境污染指數變動的80% ~90%歸因于其自身的變動;新疆進出口貿易對環境污染指數的貢獻率較小而且穩定,保持在15%~20%之間;進口貿易對環境污染的貢獻率有微弱的遞增趨勢,最高達到5%左右,一直都處于較低的水平。
通過對新疆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之間動態關系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新疆的出口貿易增加會對環境質量產生波動性的影響,在當期會嚴重加劇環境污染,此后每期產生正負相間的影響效果,并逐漸減小,直至第六期趨近于零。這與新疆的出口貿易商品多為工業制成品有關,使得資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同時,隨著出口貿易的增加,也就有更多的資金引進和開發新技術,為實現綠色生產打下基礎,減輕環境污染。
2.新疆的進口貿易增加同樣會對環境質量產生波動且逐漸減弱的影響,但基本上都是加重環境污染,主要是因為新疆進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比重不斷下降,初級產品比重不斷上升,這些產品的消費和加工過程中給新疆造成了環境污染。
3.新疆的出口貿易解釋環境污染指數變動起著更大的作用,說明要改善環境質量主要應該從出口貿易下手,根據實際情況,尋找防止新疆成為“污染避難所”的有效途徑,比如優化出口貿易結構,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產業升級,完善環境法律法規等。
[1]楊萬平,袁曉玲.對外貿易、FDI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8(12):62-67.
[2]劉林奇.對外貿易與環境問題研究綜述[J].經濟師,2008(6):83-84.
[3]李莉,宋嶺.新疆對外貿易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思路探析[J].新疆大學學報,2008(6):5-10.
[4]張譯丹,張鳳艷.新疆對外貿易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20(7):72 -81.
[5]麥迪娜·依布拉音.新疆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物價,2008(5):62 -64.
[6]溫懷德,劉渝琳,溫懷玉.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與環境污染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8,30(2):88-94.
[7]鄧柏盛,宋德勇.我國對外貿易、FDI與環境污染之間關系的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4):101-108.
[8]李慕菡,陳建國,張連眾.我國國際貿易中污染產品的跨境轉移[J].國際貿易問題,2005(10):102-106.
[9]朱啟榮.我國出口貿易與工業污染、環境規制關系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7(8):47-51.
[10]楊海生,賈佳等.貿易、外商直接投資、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3):99-102.
[11]蘭天.貿易與跨國界環境污染[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1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張彤彤)
F752.8
A
1002-2880(2011)02-0046-03
周潔(1988-),女,伍麗鵬(1987-),女,新疆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