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芬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投資與合作]
中國服務業承接FDI的狀況分析
王靜芬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早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20世紀80年代之后才逐漸轉向了服務業,特別是近年來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了國際投資的新引擎。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目前服務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服務業必將代替農業和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通過中國服務業的發展狀況、中國服務業利用FDI的發展狀況及FDI轉向服務業前后的比較,看到中國服務業利用FDI的數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要注重質的提高。
服務業;FDI;產業發展
中國服務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作為衡量中國國際競爭力大小和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評判指標的作用并沒有改變。中國服務業的GDP在1978年僅僅是872.5億元,說明中國服務業的基礎較差。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大發展,中國服務業GDP也得到飛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9年,中國服務業的GDP已從之前不到1000億元增長到了2009年的142860.4億元。本文用服務業的GDP占中國總的GDP的比重來反映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中國服務業GDP占中國總的GDP的比重在1978年為23.94%,到了1979年該比重下降到了21.63%。除了1982年、1995年和2004年該指標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處于上升的趨勢,一直上升到了2009年的43.05%,這說明中國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服務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地步也不斷提高(如圖1所示)。

圖1 服務業GDP占中國GDP的比重
中國服務業利用外資起步較晚,1979年以前由于中國的經濟處于封閉的狀態,服務業引進FDI的數值幾乎是一片空白。1979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后,中國的服務業FDI也發生巨大的變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利用FDI的歷程可以看出,雖然外商直接投資于中國服務業的金額呈現出波浪式的起伏變化,但總量上還是處于上升的趨勢。
由圖2可以看出中國服務業利用FDI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變化:

圖2 服務業FDI值
第一階段:從1979—1987年,由于中國對外開放的號角剛剛吹響,引進外資處于摸索階段。外商對于中國體制改革的方向不太了解,所以在中國國內體制存在很多缺陷的情況下,中國服務業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數額特別小。同時中國總的FDI也很小,所以服務業的FDI值占總的FDI的比重還是比較大的。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通過劃定特區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實行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來發展這一階段的中國服務業。
第二階段:從1988—1990年,在經歷了上一階段的探索之后,中國開始逐漸完善利用外資政策,并給予了政策和法規上的支持。并且為了使外資的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化,國家計委在1987年頒布了《關于引導外商投資的規定》并將生產性項目列為未來投資的重點。但由于此時中國FDI的重點在生產性企業上,所以中國服務業利用FDI還處于比較低迷的階段,無論是引進FDI的數額上還是服務業FDI占總的FDI的比重上都處于下降趨勢。
第三階段:從1991—1994年,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講話表明中國會堅定不移地進行對外開放,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所有的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決心。此時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以及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這一時期,無論是服務業的FDI數額還是服務業FDI占總的FDI的比重(1994年除外)都處于上升的趨勢。
第四階段:從1994—1996年,由于上一階段對外資的盲目引入,對中國本土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為了更好讓外資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又制定了很多政策和規定,如《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為了促使外商投資更加多元化,我國又逐步開放了一些領域,如中外合資和零售業準予試行、準予外商對金融業的投資范圍擴大、允許設立中外合作航空公司等。由于政策的調整以及優惠政策的選擇性取消,使得這一階段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呈現下降的趨勢。
第五階段:從1997—2000年,由于受到上一階段的影響,外資在1997年投資增加后,開始逐年下降。但此時外資卻更加集中,外資的質量也更加好。從這一階段開始,中國引進外資開始步入正軌。已經不是盲目的引入,而是引入一些有利于中國更好的發展的外資。
第六階段:從2000—2008年,除了2006年有所回落外,外商投資額呈快速增長階段。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依照承諾,我國服務業正有序地對外開放,逐步向全方位、多層次的方向發展。這也標志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全面與國際市場接軌。在這一階段,中國的經濟也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在國際中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國際事務也起著很大的影響力。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了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嘗到甜頭,各國也爭先恐后地把資本注入進來。所以這一時期的外商投資額呈現出空前的高漲。
第七階段:從2008—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大都受到了重創。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不僅造成信貸緊縮,而且對市場信心構成打擊。此時世界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有: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并很可能把全球經濟帶入調整期、國際資本市場動蕩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保護勢頭加大、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加強等。基于以上的各種影響,外商投入到中國服務業的外資也開始下降。
本文是按照中國統計年鑒的分類法把中國的產業分成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對外開放服務業,FDI投向服務業的值雖然有所回落,但總體上呈現出上升的態勢。從服務業分行業的增加值、三次產業的貢獻率、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以及三次產業的就業人員數的角度來比較分析中國服務業與工業、農業在FDI重心轉移前后的發展變化情況。中國服務業無論是從總量上,還是從各行業上來看,除批發和零售業在1978—1983年有所波動外,其它行業都是處于增加的趨勢。國際金融危機沒有影響到中國服務業數額的增加。即使到了后危機時代,中國的服務業仍然保持了增長的態勢,從2008年服務業的增加值120486.6億元上升到2009年服務業的增加值147642.1億元。
(一)三次產業的貢獻率
三次產業的貢獻率指的是各產業增加值與GDP增量之比,通過三次產業之間的比較能很好地反映出中國服務業的發展狀況。1990年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貢獻率處于同一個位置,都大大高于第三產業,但從1991年開始第三產業的貢獻率開始大大高于第一產業,說明從這一年開始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開始增強。雖然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在1991—2001年之間小于第二產業的貢獻率,但第三產業的貢獻率仍然處于上升的趨勢,且到了2002年的時候,甚至還稍微高于第二產業的貢獻率,之后又開始下降,然后從2004年又開始處于上升的階段,無論它怎么波動,其總的趨勢還是處于上升的。隨著外商對服務業投資的日益加大,服務業的貢獻率也越來越大。鑒于服務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政府要正確引導外資進入服務業的步伐,使外資向著有利于中國經濟建設的方向發展(如圖3所示)。

圖3 三次產業貢獻率
(二)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
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是指GDP增長速度與各產業貢獻率乘積。1990年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要高于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但從1991年開始,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開始大于第一產業,雖然中間有所回落,但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與第二產業相比,2001年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是相等的,之后雖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開始小于第二產業,但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還是不斷的加強。但到了2008年,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無論是第三產業還是第二產業,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都開始下降(如表1所示)。

表1 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單位:百分點
(三)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數
中國服務業的就業人員數從1978年到2009年一直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并在1990年處于快速增長趨勢。中國無論是在城鎮還是農村都存在大量的勞動力剩余現象,尤其是在農村,人們世世代代耕種不變的土地(比如東北的農村,到了冬天大部分的人口是處于無事可做的狀態,由于沒有什么文憑和技術只能在家等待第二年的春耕),大量的農村人口無所事事,一部分人由于生活窘迫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在中國目前就業壓力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大力發展服務業,大力引進外資,特別是開展加工貿易可以很快為我國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但同時政府應該重視對勞動力進行培訓,只有人們的整體素質都提高了,中國才可能發展成為和諧、文明的國家(如圖4所示)。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中國近年來無論是服務業的產值還是服務業利用FDI的規模都呈上升的趨勢,可見中國服務業承接FDI的狀況越來越好。中國服務業承接FDI從量上看是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從質上看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中國服務業在利用FDI時不僅要注重量的提高,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圖4 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數
[1]中國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2]任靚.中國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的影響因素及效應研究[D].遼寧大學,2009.
[3]陳曉寧.中國服務業利用FDI的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06.
[4]陳淑蕓.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06.
(責任編輯:陳鴻鵬)
F719
A
1002-2880(2011)02-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