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蘇 邢 超
(1.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 215009;2.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江蘇蘇州 215000)
[經濟管理]
基于軟競爭力視角的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
肖 蘇1邢 超2
(1.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 215009;2.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江蘇蘇州 215000)
社會責任是企業軟競爭力,結合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和原因分析,提出應采取提升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培養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實施利益相關者戰略、設置專門的CSR機構和CSR主管、強化CSR教育和培訓、建設學習型的企業文化等措施。
軟競爭力;社會責任;民營企業
(一)企業軟競爭力概述
“軟競爭力”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提出,軟競爭力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認同,是一種觀念同化力量,是讓別人接受自己觀念的一種力量。觀念認同是軟競爭力提升的根本所在。這實際上是信息時代追求自我、尊重個性的價值認同的體現。而對消費者、員工等的價值吸引以及價值認同等心理資源的爭奪,越來越表現為企業在軟競爭優勢的塑造和競爭。本文中所提到的企業軟競爭力是指企業文化、品牌、社會責任等軟因素對企業內外資源的整合能力。
(二)企業社會責任概述
廣義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卡羅爾提出的觀點為代表,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社會寄希望于企業履行的義務,社會不僅要求企業實現其經濟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夠遵法度、重倫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之和。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的學者注入了不同的內涵,也導致了企業社會責任內在結構、作用機制等隨概念的不同而各異。
(三)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概述
在卡羅爾廣義企業社會責任觀點的基礎上,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是指民營企業基于社會期望以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考慮,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以及慈善責任。參考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CESS)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如表1。
(一)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
1.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認識水平滯后
時至今日,不同組織、不同國家出臺了不同的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標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A8000社會責任標準,社會責任標準就其實質來說,是西方發達國家針對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動力對其國內市場造成的巨大沖擊所采取的一種貿易保護主義?,F在很多大型跨國公司都把訂單和企業社會責任狀況聯系起來,通過考察,或者取得相關社會責任認證,才能獲得訂單。而這在相當程度上成為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動力。

表1 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
這種對社會責任的追逐,雖然客觀上能夠改善企業社會責任狀況,且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部分改變了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狀況,但是其潛在的隱患必須充分警惕:第一,如果一旦“訂單誘惑”不再存在,那么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狀況就存在退步的可能;第二,即使“訂單誘惑”一直存在,那么民營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只要做到基本的、能夠達到客戶要求的社會責任就會止步不前。
2.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層次較低
如果把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以及公益責任,那么,倫理責任和公益責任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更高層次要求的社會責任。由于有據可循、有法可依,民營企業對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執行更加認真和重視。
調查數據也顯示,企業經營者對四類責任的必要性的評價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其中對經濟責任的認同程度最高(6.36~6.62,平均為6.4),對公益責任的認同程度相對較低(5.45~5.95,平均為5.64)。
3.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過度依賴企業家決策
民營企業在擔當社會責任方面,還是朝著社會公眾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但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的形式卻是以企業家主導和偶然性行為居多,體系性和延續性比較差。很多時候,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過分單純依賴于企業家的沖動,而不是企業本身的包括品牌營銷在內的企業戰略。這對于謀求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以及社會責任更大承擔的民營企業來說,之前的社會捐助等行為反而會成為以后社會責任行為的桎梏,甚至成為影響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前一次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幅度會成為社會公眾對其以后社會責任行為的預期標桿,一旦與社會公眾的心理預期有較大距離,所產生的落差就會導致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負面評價。
4.民營企業社會“不責任”事件層出不窮
關于民營企業的任何負面新聞實際上都可以歸結到社會責任的缺失。如果說以前民營企業的“不責任”行為還僅僅是因為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導致的經營手段的變形,比如對商業伙伴的欺詐、對企業員工不兌現工資、對環境保護置若罔聞、對社會公益熟視無睹等等,而現在民營企業“不責任”行為則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比如加入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
(二)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成因
1.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認識水平滯后的原因
民營企業正經歷著價值觀多元碰撞和新舊思潮激蕩。一方面,原有的價值觀念、理想信仰受到現實挑戰,出現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現象;另一方面,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平、正義、誠信和法治等理念尚未形成。這種情況造成民營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態度曖昧且進退失據。
民營企業缺少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在驅動力。以SA8000社會責任認證體系為例,在我國,幾乎所有通過認證的企業都是在“不通過SA8000認證就斷單”的情況下,通過跨國公司的指引和協助申請認證的。而民營企業因為出口量不大以及國內市場競爭也沒有到非SA8000認證不可的地步,所以就沒有改善自身社會責任狀況以通過此類論證的動力。
政府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行為管制不力。政府應當通過制度的安排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圈定一個法律許可的框架,明確民營企業只能在此范圍內實施社會責任,否則將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嚴格管制和監督。無法可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是政府管制失范的具體體現。
2.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層次較低的原因
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啟蒙”遠遠落后于國外。他們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非常狹隘,更看不到從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到慈善責任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民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層次情況和企業的管理層理念有很大關系。民營企業大多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多依靠個人經驗來管理企業;此外,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外界高素質管理人員在企業中得不到重用,企業難以引進高素質的企業管理人員。
3.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過度依賴企業家決策的原因
民營企業大多由個人或家族資本創立,大部分民營企業家習慣于業務管理,習慣于自己獨立操作,企業制度并沒有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完善。在企業治理結構方面,大多數民營企業中存在著“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合一”的問題。特別在組織制度方面,多數民營企業還是處于一種決策、執行和監督三權合一的狀態。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形同虛設、發展戰略完全取決于股東的個人愛好,決策也只是個人的經驗決策。
因此,企業的成長主要受到企業家個人經營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約束——這種約束就體現在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往往就是民營企業家行為,而沒有成為企業的一種發展戰略和理念。
4.民營企業社會“不責任”事件層出不窮的原因
消費者法律意識淡薄、維權意識不夠是導致民營企業社會“不責任”事件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之一。消費者法律意識談薄,主要體現在購買企業產品或者享受企業服務時,對自己的合法權益將受到的或者已經受到的損害沒有保護意識;即使認識到企業產品或者服務對自己權益造成的傷害,其主動維權的意識也非常弱化。長久以來,消費者這一弱點被企業所“挾持”,企業為了獲得更大利益從而放松社會責任的履行。
新聞媒體對于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擔當著很大的監督、引導以及宣傳作用;但是,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新聞尋租”事件卻令新聞媒體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作用大打折扣。
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民營企業忽視社會責任的短期行為。在目前階段,一些政策的制定只顧眼前,而不是出于長遠戰略的考慮。政府的這種短期行為,致使企業對發展前景缺乏長期、穩定的預期,自然就會去追求短期、眼前的利益,抱著能賺就賺一把的心態去經營企業,企業的誠信就不可能高,也就缺乏社會責任的建設。
(一)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
價值觀決定行為的態度,企業價值觀決定員工的態度,而態度又是行動的先導。企業價值觀總體可分為企業基本價值觀與企業核心價值觀。其中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基本和長期的宗旨,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所有企業都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相對于跨國大公司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來講,民營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性、清晰度以及確定性比較差。
民營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要從倫理的角度來構建,應包括對企業內部員工的尊重、為顧客提供優質產品和追求企業卓越三方面,環保理念、與企業所在社區的和諧相處也應該成為民營企業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
(二)培養優秀的企業管理者
在民營企業中,由于治理結構和制度設計的先天不足,企業管理者對于整個企業的影響力更大。民營企業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既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又影響企業對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和行為。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動機、目標和策略,在企業內部所推行的價值理念,所倡導的品牌商譽,所建立的企業文化,甚至對企業組織結構的架構和行為規范的樹立,都應兼顧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實施利益相關者戰略
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大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中,他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是否能處理好與利益相關者——股東、顧客、社區、政府、供應商和競爭者等的關系。盡管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之間存在差異甚至沖突,但企業內部的利潤追求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并不矛盾,而是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民營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是共贏的,即民營企業獲益的前提是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這就需要實施利益相關者戰略。以社區為例,企業應該成為社區優秀的“企業公民”,主動為社區的發展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儲備良好的企業形象。
通過戰略的形式進行針對利益相關者的企業倫理建設,使得民營企業在提升社會責任的同時,可以使企業行為對利益相關者形成正外部效應,在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心目中樹立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增強企業軟實力。
(四)設置專門的社會責任(CSR)機構和社會責任(CSR)主管
當前,已經有大型國企和跨國公司為了進行倫理管理而設置了專門的倫理機構,同時配備專門的負責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等同于企業倫理管理。所以,我們可以依照倫理管理的一般方法在民營企業內部設置社會責任(CSR)機構和社會責任(CSR)主管。
民營企業需要做的工作有:規定CSR主管的任職資格,選擇合適的CSR主管,決定CSR主管和CSR監督委員會的職責。例如:分析企業社會責任決策過程,創造一種支持企業社會責任的環境,制定并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準則;對企業及員工行為從社會責任角度進行監督和控制。
(五)強化企業社會責任(CSR)教育和培訓
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升,不僅依賴于企業員工不去從事各種有礙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也依賴于企業員工積極配合對不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進行揭發和監督。從這個角度上可以對員工進行企業社會責任(CSR)培訓和教育。
對民營企業來講,要重視教育員工更清楚地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和內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員工理解并支持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并把這種理解發展為自覺行動。民營企業可以通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多種方法對員工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教育,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并最終促成員工自覺履行。
(六)建設學習型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以物質為載體的各種精神現象。它是以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精神、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企業全體成員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良好的企業文化是一套非正式的規則,在企業運作中比正式規則更有效。民營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建設學習型的企業文化是重要抓手。
學習型民營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整個組織彌漫著濃厚的學習氣氛。它包含四點含義:一是強調“終身學習”,組織中成員只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形成組織良好的學習氣氛。二是強調“全員學習”,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都要全心投入學習,提高各類人員的創新能力。三是強調“全過程學習”,即學習必須貫徹于組織系統運行的整個過程,如決策、執行、控制等環節。四是強調“團體學習”,組織不但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智力的開發,而且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學習和群體智力的開發。提升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其實就是企業全體員工不斷學習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不斷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過程。
[1]魏文斌.仁者無畏:企業倫理學理論與實踐[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The World Bank.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Public Sector Roles in Strengthen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aking Stock,January.2004.
[3]宋振全.問題與規避:對我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商貿,2010(20):238-239.
Abstract: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sof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and performan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establish the correct corporate values,excellent corporate training managers,implement stakeholders strategies,set up CSR institutions and CSR managers,strengthen CSR education and training,build learning - oriented corporate culture.
Key words:soft competitiveness;social responsibility;private enterprises
(責任編輯:馬 琳)
F270
B
1002-2880(2011)02-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