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武漢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老年人體育鍛煉的調查與分析①
——以武漢市區為例
張欣
(武漢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現場統計法、以武漢市城區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鍛煉動機、項目選擇、地點選擇、平均年齡等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武漢市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提供一定的參考。
武漢市區 老年人 體育鍛煉 調查與分析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我國21世紀面對的一大問題,體育鍛煉是提高社會整體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壽命的延長,我國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大,社會逐漸向老齡化轉變,社會老年化的一系列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出來,而體育活動卻是緩解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何使老年體育活動開展的更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以武漢市城區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鍛煉動機、項目選擇、地點選擇、平均年齡等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武漢市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提供一定的參考。
以武漢市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情況為研究對象。選取洪山廣場、魯巷廣場、武漢體育學院家屬區的老年人共88人:女性56人、男性24人,平均年齡67.2歲。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設計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采用當場發放當場回收的方法。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回收88份。
調查表明,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首要動機是強身健體,這一點與我國其他城市及國外相關調查結果相同,也充分體現了體育鍛煉的基本功能。通過調查發現有14%的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娛樂身心,有13%的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康復保健,還有一部分老年人是為了人際交往參加體育鍛煉,說明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明確。

表1 2009年武漢市區各體育鍛煉點老年人參加人數及體育設施情況
調查數字顯示,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中女性占66%、男性僅占34%;約有68%是無文化或小學文化程度,約有31%是中學文化程度,可見老年女性是老年體育鍛煉的主力軍,同時表明了參加者的文化水平較低,不過文化層次比例與其性別及出生年代是相符的。從參加體育鍛煉老年人層次特點分析,這一年齡段的女性一般都從事家庭主婦的角色,她們的體育鍛煉中缺乏主見性,同時婦女到了老年,一方面要適應體力與健康的衰退;另一方面要適應在職業、社會角色、家庭地位、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變化,性格方面也發生很大變化,從而更需要體育組織者和體育指導員的有力幫助。

圖1 為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年數的比例
調查結果顯示,每次參加鍛煉堅持半小時的有2%,64%老年人每次鍛煉都堅持一個小時,而每次堅持兩個小時的老年人有30%,兩小時以上的4%;每周堅持參加一至兩次的老年人有19%,每周堅持三至四次的有44%,五次以上的有37%。從結果表明,已經堅持鍛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年人占參加體育鍛煉老年人總數的58%,多數老年人能夠長期堅持體育鍛煉,但是通過訪談了了解到很多老年人對有關的科學鍛煉的方法和內容都不了解,很多老年人鍛煉的時間不太科學,每次鍛煉堅持的時間過長,對于老年人來說,科學合理的鍛煉時間為每次鍛煉時間在20—43分鐘,至于鍛煉次數可每日一次,也可每周三至四次。說明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必須安排合理,時間過短,不能起到鍛煉的效果,而時間過長會造成過度的疲勞,特別是空腹過長時間的運動其傷害性更大的。

表2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
調查顯示,武漢市區老年人經常參加鍛煉的項目中,列在前幾位的是:慢跑和散步、太極氣功、舞蹈、門球等項目。慢跑和散步占參加人數的48%;傳統項目氣功和太極類項目占參加人數的40.71%;舞蹈類項目占參加人數的10%。三種情況分布表明,跑步類體育活動不受場地限制、花錢少、簡便易行,且能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鍛煉效果好,倍受老年人的青睞;傳統項目氣功和太極類項目強調神行兼備,內外俱練,動靜結合、剛柔相濟,運動負荷不高,對老年人常見疾病有獨到的預防和減緩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參加;舞蹈類項目,集音樂美、動作美的各種舞蹈,同樣是吸引老年人的積極參加。

表3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調查顯示,17%的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娛樂身心,38%的老年人是為了強身健體,26%的老年人是為了康復保健,17%的老年人是為了人際交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與老年人心理特征和生活變化相關,首先由于退休而離開工作的崗位,沒有同伴交往和寂寞;其次,家庭成員及家庭生活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孩子長大成人,另立門戶,老年喪偶或者老年喪子都會使老年人感到寂寞不安和孤獨。由于老人面對不健康或疾病狀態,常受到死亡的威脅,感到死的恐怖,容易產生不安和抑郁的情緒;但不過也有一些身體健康、生活富裕而少憂患的老年人則心情愉快、精神生活充實,積極樂觀的對待生活。說明無論是延年益壽還是增減體質都是老年人們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參加體育運動不單為老年人自己也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提高生活質量,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充實余暇時間,消耗體內的過多的能量,保持健康的身體,老年人們在一起又可以調節心情,做到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的目的。
調查顯示,64%的老年人在平時的體育鍛煉中沒有人指導,有人指導的僅占36%,調查還反映55%的老年人希望在平時的體育鍛煉中有體育指導員指導,40%的老年人覺得指導員的指導可有可無;69%的老年人對體育指導員的年齡沒有任何要求,25%的老年人比較喜歡年紀大一點的體育指導員;在具體的指導方面,31%的老年人希望體育指導員具有一定的體育專業水平,25%的老年人希望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44%的老年人希望體育指導員要懂得老年人心理方面的知識。通過在武漢市體育局了解到,武漢市區經過培訓的體育指導員僅有幾十人,且只經過市體育局簡單的培訓,均不屬注冊的體育指導員。從結果看,武漢市區體育指導員嚴重的欠缺與老年人對體育指導員的期望形成很大的反差,體育指導員不單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武漢市區老年人的需求,造成很多的老年人無法接觸真正科學的鍛煉方法。
通過調查顯示,武漢市區老年人對體育鍛煉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和自發性,對生命的熱愛,對體育鍛煉比較執著,但是老年體育設施、正規老年體育組織和體育指導員數量少,老年人體育鍛煉不科學性,嚴重影響了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的效果,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的需求。
(1)建議武漢市區老年體育向網絡型發展,充分將學校、機關、社區等有利條件聯系起來、充分合理利用體育資源,實現體育骨干、場地設施、活動經費等體育資源的共享,擴展老年人參與體育的時間維度和空間范圍。
(2)采用多種途徑大力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志愿者與專職人員相結合,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層次,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學歷,科學指導老年人健身。
(3)組織健全各種體育單項協會和老年體育組織,推動老年體育全面發展,為老年人參加健身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4)積極幫助和支持老年組織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健身體育比賽或表演,通過表演、比賽調動武漢市區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1]崔鵬,徐紅霞.人口老齡化與老年體育探析[J].山西體育科技,2001,21(3):45—47.
[2]王玉昕,劉浪奇.許彗玲 廣州市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及對健身、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5):48—49.
[3]陳青,王宗兵,龔云. 中老年人太極拳健身運動處方[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5):53—54.
[4]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36—138.
[5]徐鳳萍. 我國老年健身體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研究[J].上海體育科技,2003,24(5)65.
[6]張冬雪,張志峰,郭炳彥,等. 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心理情緒影響初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15(3):75~76.
G807.4
A
2095-2813(2011)11(a)-0066-02
張欣(1977~):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經濟管理,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