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麗 山東師范大學
基于案例的視角探討CIF條件下的保險利益歸屬問題
徐金麗 山東師范大學
海洋運輸貨物保險一般以風險承擔作為保險利益的來源,但風險承擔并非保險利益的唯一來源,貨物所有權、責任承擔、期得利益等也構成海運貨物保險利益的來源。因此,對于同一保險標的,在同一時間點,可能會產生同一當事人或不同當事人擁有不同性質的保險利益的情形。CIF合同是一種象征性交貨的合同,賣方以交單代替交貨,買方憑單付款,貨物所有權轉移與風險轉移相分離。所以,CIF條件下的賣方和買方對合同項下的貨物也會產生保險利益的重疊問題。正確區分CIF條件下不同時段買賣雙方各自擁有的保險利益的不同性質,可以有效地規避運輸途中的風險,更好地促進國際貿易的開展。
案例1:2007年6月,山東臨沂某陶瓷公司與荷蘭某公司簽訂了一份出口3000套日用陶瓷的買賣合同,價格條件為CIF鹿特丹,裝運港為青島,交貨期為2007年9月底前。2007年9月8日,賣方以荷蘭買方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一切險,并將貨物裝上卡車運至青島裝船,由于駕駛員過失,一輛卡車翻車,致使其中800套出現破殘。賣方與事故地公安局出具證明證實了上述貨損事實。2007年12月,賣方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但遭到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是賣方不是保險單的被保險人,因而不具有索賠權。之后,賣方又請買方憑保單索賠,保險公司以買方在保險事故發生時不具有保險利益為由同樣拒絕賠償。
案例2:2002年6月26日,福州閩勝砂石有限公司與日本TOHKEMY CORPORATION按CIFKASHIMA條件簽訂6000公噸砂石出口合同,數量可增減5%,以鹿島卸貨數量為準。2002年9月6日,賣方將6110公噸砂石裝上“PIA FRONTIER”輪,取得一式三份正本提單,裝船前,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營業管理部簽發了一份貨物運輸保單,保單載明的保險金額為100815美元,承運船名為“PIA FRONTIER”,險別平安險,被保險人為福州閩勝砂石有限公司,賠款償付地點為KASHIMA JAPAN,保單號為 PYAA200235019200006871。2002年9月7日,該輪離開福州港,駛往日本的途中,在寧德附近海域遭遇臺風沉沒,船上貨物全部滅失。事后,福州閩勝砂石有限公司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營業管理部報了案,并于2002年9月16日向保險公司提交了提單、保單、裝箱單、出口發票、銷售合同等文件的正本各一份,要求保險公司根據保單約定及時予以理賠。保險公司認為貨物已經越過船舷,所有權和風險已經全部轉移給了買方,故以福州閩勝砂石有限公司對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為由拒絕賠償。
案例3:德國A公司(賣方)與寧波B公司(買方)達成CIF買賣合同,貨物裝入集裝箱在漢堡裝船,經海路運至寧波。起運前,A公司向德國某保險公司按“倉至倉”條款投保并取得保險單,被保險人為保險單持有人。貨物運抵寧波后,收貨人B公司憑提單在港區提貨,委托寧波某運輸公司(以下簡稱寧波運輸公司)運至其所在地的某工業園倉庫。寧波運輸公司在該工業園區內為收貨人卸貨時,集裝箱墜地,貨物發生全損。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向A公司支付了保險賠款19萬德國馬克后取得權益轉讓書,并向寧波運輸公司提起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代位求償之訴。法院審理認為,保險事故發生時,A公司對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因而保險公司不應予以理賠,從而不能取得代位求償權,故而對保險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CIF條件下,一般由賣方按“倉至倉條款”投保海運保險,運輸途中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時由賣方轉移給買方,貨物的保險利益可大致劃分為三個區間:①貨物運離賣方倉庫至裝運港越過船舷的區段;②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后至賣方交單前的區段;③買方付款贖單后至運抵買方倉庫的區段,見圖1。
第一階段:貨物在運離賣方倉庫后越過裝運港船舷以前,風險由賣方承擔,因此,賣方具有基于風險承擔而產生的保險利益。同時,由于此時賣方尚未完成交貨,因此貨物所有權仍歸賣方,所以賣方也具有基于所有權而產生的保險利益。如果在此階段貨物遭遇保險事故,則賣方有權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從理論上講,賣方也可將保險單及提單背書轉讓給買方,從而賦予買方與賣方相同的索賠權利,由買方憑保險單索賠。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基于自身利益以及索賠方便的考慮,買方通常不愿受讓單據,因而在此階段的保險索賠主體通常為賣方。因此,對于案例1中受損的800套陶瓷,由于賣方具有可保利益,本來賣方具有索賠權利,但是,由于賣方投保時以買方作為被保險人,使得賣方喪失了索賠資格,因而保險公司對賣方的索賠拒絕賠償。而作為被保險人的買方在此階段對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所以買方也無權索賠。如果案例1中的賣方以自己作為被保險人,則無論是自己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還是將保險單背書轉讓給買方,都能得到賠償。
第二階段: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后,風險轉移給買方,同時基于風險而產生的可保利益也轉移給買方。但由于在買方付款贖單以前,提單仍然掌握在賣方手里,所以在此時段賣方仍然具有基于物權而產生的可保利益。所以,如果貨物在該時段發生保險事故,在買方順利付款贖單的情況下,買方可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如果因為賣方交單不符或買方信用問題等原因買方拒絕贖單,則賣方也有權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此時,賣方的可保利益是基于物權產生的。也有學者認為,在買方拒絕付款贖單的情況下,保險利益也會伴隨風險一起復歸賣方,這是國際貿易中賣方對已售出的貨物所持有的一種利益。因此,在案例2中,盡管貨物已經越過船舷,風險已經轉移給買方,但由于賣方并未向買方交單,所以賣方對貨物仍然具有保險利益,因而既具有索賠主體資格,又具有索賠權利,保險公司對于貨物損失應該予以賠付。

圖1 CIF條件下保險利益的劃分區間
第三階段:買方通過付款或承兌方式獲取單據后,便取得了基于物權產生的保險利益,由于基于風險產生的保險利益在貨物越過船舷時也已經順利轉移給買方,所以,在此階段買方具有兩種不同性質的保險利益,而賣方對貨物則不具有保險利益。如果貨物在這一階段遭遇承保風險造成損失,買方可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單的轉讓,必須在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之前或轉移的同時進行,如果被保險人先將保險標的的所有權轉讓給他人,則會喪失保險利益,之后再行轉讓保險單據便無據可依,因而該保險單的轉讓是無效的。案例3中的保險公司喪失代位求償權正是基于這一原因。貨物裝船后,A公司并沒有按照慣例將保險單連同提單一起轉讓給B公司,而是為了索賠方便,自己留存了保險單,只轉讓了提單等其他單據。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保險利益已經由A公司全部轉移給B公司所有,從而出現了保險單持有人與保險利益的分離。因此,保險事故發生時,A公司由于不具有保險利益,從而不應該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而B公司由于沒有受讓保險單,也不能以被保險人的身份獲得賠償。即使在保事故發生后A公司再行轉讓保險單據,也會因為沒有保險利益而導致保單轉讓無效,B公司始終無法獲得索賠主體資格??梢?,保險公司對于本案中的事故損失不應給予賠付,由于理賠不當而取得的代位求償權也是無效的。
除買賣雙方外,與CIF合同相關的其他當事人,如船公司、開證銀行、為進出口雙方提供貿易融資的銀行等也可能會對貨物具有保險利益。船公司作為承運人,有在運輸途中妥善照管貨物的義務,如若由于管貨過失造成保險標的受損,則船方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因而對貨物基于承擔責任會產生保險利益。為了規避風險,船公司也可以向保險公司投保責任保險。信用證開證銀行或指定銀行在付款或承兌后取得單據,如果申請人拒絕付款贖單,則開證行可以通過處置單據項下的貨物沖抵貨款。如果貨物遭受損失,則銀行的利益便會受到損害。因此,銀行對貨物基于擔保物權擁有保險利益。為規避風險,銀行可另行投?;蛲ㄟ^受讓單據取得索賠資格和保險利益。同樣,國際貿易中為出口雙方提供貿易融資的其他銀行也可能基于擔保物權產生保險利益。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遭受保險單承保責任范圍內的損失,一旦買方拒絕付款贖單,則銀行到期收不回貨款,在賣方無力償付的情況下,銀行即可憑賣方背書轉讓的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
基于上述對不同情況下保險利益的歸屬問題的分析,CIF條件下的買賣雙方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由于CIF合同的賣方投保的海運保險責任期間一般為“倉至倉”,涵蓋了全程運輸,因此賣方在投保時,被保險人應該為自己,以便在貨物越過船舷前或買方拒絕付款贖單的情況下,賣方可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
2.CIF條件下的賣方投保并非完全具有替買方代辦的性質,至少在交單前賣方仍然對貨物具有保險利益,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保險公司就運輸途中發生的損失進行索賠,因此,賣方投保時,應該結合貨物自身的性質、包裝及運輸等情況合理選擇保險險別,以免因投保險別不當導致不應有的損失。
3.保險單的轉讓應該在提單轉讓之前或同時進行。為了保障買方的索賠權利,賣方在交單時,應將保險單連同提單一同轉讓給買方,以避免因為保險單持有人和保險利益分離而導致無法索賠。
10.3969/j.issn.1003-5559.2011.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