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華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理論研究·
基于EPC技術的物聯網應用研究
楊志華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以后,在他和工商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 “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其中包括美國要形成智慧型基礎設施 “物聯網”,其被美國人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2009年11月3日,溫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科技界發表的題為 《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中,強調了中國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 “發動機”。溫總理的講話更大程度地掀起了物聯網的熱潮,對物聯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物聯網被視為繼lnternet后IT業的又一次革命。
到目前為止,各個行業對物聯網的理解和定義各有側重,并不完全一致。通俗地說,所謂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技術 (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除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外,GPS、視頻識別、紅外、激光、掃描等所有能夠實現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技術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信息采集技術。人們平常所說的傳感網或者RFID網只是物聯網的一種應用,但絕不是物聯網的全部。而基于EPC技術的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種典型的RFID網,它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全球統一的物品編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單件產品的跟蹤與追溯,從而有效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被譽為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技術,引起了世界各國企業的廣泛關注。
EPC的概念最初由麻省理工學院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隨后該中心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測試,直至2003年5月,EPC及其應用走出了實驗室。EPC是在全球統一標識系統 (EAN·UCC系統)和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FRID與Internet的一項物流信息管理新技術,它通過給每一個實體分配一個全球唯一的代碼來構建一個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在這個網絡中,物品 (商品)能夠彼此進行 “交流”,勿需人的干預,而RFID是能夠讓物品 “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 (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 “透明”管理。
EPC系統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綜合性的復雜系統,其最終目標是為每一單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標準,它由EPC編碼體系、射頻識別系統及信息網路系統三個部分組成,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其構成如表1。

表1 EPC系統的構成
(1)全球產品電子代碼編碼體系
全球產品電子代碼EPC編碼體系是新一代的與GTIN兼容的編碼標準,它是EAN.UCC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的拓展和延伸,是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EPC系統的核心與關鍵。EPC代碼是由標頭、廠商識別代碼、對象分類代碼、序列號等數據字段組成的一組數字。
(2)射頻識別技術
RFID是一種高級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它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的全雙工數據通信,以對實物目標加以識別。RFID標簽由芯片和天線組成,每個標簽具有惟一的產品電子碼。
EPC系統的射頻識別技術是實現EPC代碼自動采集的功能模塊,由射頻標簽和射頻識讀器組成。射頻標簽是產品電子代碼 (EPC)的載體,附著在可跟蹤的物品上,在全球流通。射頻識讀器與信息系統相連,是讀取標簽中的EPC代碼并將其輸入網絡信息系統的電子設備。
(3)信息網絡系統
信息網絡系統是由本地網絡和全球互聯網組成,是實現信息管理、信息流通的功能模塊。EPC系統的信息網絡系統是在全球英特網的基礎上,通過Savant管理軟件系統以及對象命名解析服務 (ONS)和實體標記語言(PML) 實現全球 “實物互聯”。
在由EPC標簽、識讀器、Savant服務器、Internet、ONS服務器、PML服務器以及眾多數據庫組成的實物英特網中,其工作流程如下:
(1)識讀器從標簽上識讀出EPC標簽的編碼信息。
(2)分布式Savant軟件系統處理和管理由識讀器讀取的EPC標簽信息。
(3) Savant將 EPC 傳給 ONS。
(4)ONS指示Sanant到一個保存產品文件的PML服務器的IP地址。
(5)PML服務器利用PML技術把產品信息傳到供應鏈上。
EPC系統的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EPC系統工作流程示意圖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使電子商務變得更強大,它使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查到任何一家商店的任何一件商品,選擇起來得心應手。在物流領域,EPC系統的RFID電子標簽可以應用于自動倉儲庫存管理、產品物流跟蹤、供應鏈自動管理、產品裝配和生產管理、產品防偽等多個方面。生產組織大量使用RFID電子標簽可以提高整個供應鏈和生產作業管理水平。
(1)零售業。今后人們到商場去購物,可能只要將貨架上的商品放進購物車,然后推車出門就可以了。因為商店使用了EPC技術,在商店的出口裝有RFID識讀器,當有人把商品帶出去的時候,識讀器自動列出所購商品清單并通過結算系統自動在該人的賬戶上扣取相應的貨款。這一技術還使得人們可以帶著自己的物品進入超級市場,因為這些物品上的標簽顯示它們不屬于這家商店,因此出門時也不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物流業。貨物的清點、查詢、發貨將變得非常簡單和準確。倉庫的管理效率更高,用人更少。車輛管理安裝了相應系統之后,將有效降低空駛率,并為 “智能交通”提供信息管理的平臺。
(3)制造業。通過將EPC技術引入企業生產管理,可實現企業生產信息的自動實時錄入,準確記錄每一產品形成的全部過程和成本發生的因果信息,實現對物品在加工環節及以后的信息追蹤和管理。
(4)有效防偽。由于消費者可以通過商品標簽在網上查到有關商品的幾乎全部信息,因此假冒產品將變得更加困難。這一技術對高值物品尤其有利。
(5)軍事領域。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在軍需物資上使用RFID技術,以加強物資的管理、盤點和查詢工作。美國軍方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采用RFID技術用于海灣戰爭中士兵個人信息識別,美國國防部要求2005年1月1日以后,所有軍需物資都要使用RFID電子標簽。
物聯網與EPC技術的應用推廣具有它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系統性,國際上已經開始了一些重要的實驗性的應用。我國有關部門也已經看到了應用推廣物聯網與EPC技術的緊迫性和戰略性,正在抓緊制定相關標準并在一些企業中進行試點。這一過程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的支持,尤其是大企業大公司的支持。
EPC有著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廣闊的前景,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但它的推廣和使用并非一帆風順。目前,EPC系統在全球范圍內處在研發階段,它能否廣泛應用所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硬件設施成本、系統準確性、標準問題,以及涉及個人隱私和安全問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阻礙EPC系統的推廣和應用。
首先,EPC系統需要IT系統與讀寫器等硬件設施,一次性投資龐大。EPC普及的 “瓶頸”之一,就是標簽價格居高不下。據估計,只有標簽的單價下降到10美分以下,才可能大規模應用于整箱整包的商品;下降到3美分以下,才有可能應用于單品。除了EPC標簽,EPC讀寫器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如果一個企業動輒就需要安裝數十臺、甚至上千臺類似的機器,再加上計算機、局域網、應用軟件、系統集成等費用,廣大中小企業無疑只能望而卻步。此外,業務流程改造所導致的直接或間接費用也不容忽視。
其次,由于液體和金屬箔片對無線電信號的影響,射頻識別標簽的準確率只有80%左右,離 “放心使用”的要求相距甚遠。所以,雖然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離大規模實際應用所要求的成熟程度尚有一定差距。如何解決識別的精確性,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另外,還有標準問題,頻率標準方面,由于各國無線電頻段用途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差異,射頻識別系統可能面臨頻率資源的限制。例如,UHF頻段直接決定了射頻標簽能否應用于對通信距離有更高要求的供應鏈環境。而歐盟允許使用868MHz,美國和加拿大則允許使用915MHz,而日本則到最近才從原已分配給手機的頻段中將950~956 MHz開放供RFID使用,但目前我國手機使用頻段為900MHz,無線電委員會如何調整頻段的使用還沒有結論。這種情況會導致技術更加復雜,需要設計更多種類的標簽和讀寫器,從而導致更高的成本。
最后,在物聯網中,由于物體之間的聯系更緊密,甚至物體和人也被連接起來,因此大量的數據及用戶隱私如何得到保護,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可靠安全機制,對于只讀標簽中的數據信息無法進行很好的保密,對于可讀可寫標簽,還存在電子標簽上的信息被惡意更改的隱患。如果電子標簽中的信息被竊取甚至惡意更改,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而解決這些安全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研究RFID標簽加密技術。加密技術可用來防止未授權的窺探者取得或篡改電子標簽信息,但目前只有少數RFID芯片能夠處理壓入加密鑰等較復雜的工作。從國家安全的高度考慮,應該積極發展自己的RFID加密技術,而不能坐等別人研制相關的加密技術。
在物聯網領域,我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我國必須抓住歷史機遇,突破一些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建立自主化技術體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和可持續競爭力。物聯網的推廣將會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又一驅動器,未來我國物聯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1] 任志宇,任沛然.物聯網與EPC/RFID技術[J].森林工程,2006(1):67-69.
[2] 甘勇,鄭富娥.基于EPC技術的物聯網在供應鏈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6(6):10-11.
[3] 李如年.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研究[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09(12):594-597.
[4] 師啟娟,于天一.基于RFID的EPC新技術引領供應鏈發展[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2):71-73.
[5] 陳丹暉,劉紅.條碼技術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EPC Technology
YANG Zhi-hua (Xiamen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Xiamen 361000,China)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入和3G網絡的建設,物聯網被看作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其核心技術基于RFID的EPC技術也因此倍受關注。作者對基于EPC技術的物聯網的基本構成及工作流程進行分析,討論了EPC技術的實際應用以及推廣實施EPC技術所面臨的障礙。
物聯網;EPC;RFID;應用領域
Along with the whole 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penetration and whih 3G network construction,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ower which will impetus the world economics recovery,therefore,itscore technologies is also paid attention to based on RFID and EPC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work flow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the EPC technology,discusse the EPC technology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implements barrier which the EPC technology faces.
the internet of things;electronic product code;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the application domain
F724.6
A
2010-12-27
楊志華(1976-),男,福建莆田人,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物流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
1002-3100(2011)04-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