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良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供應鏈·
新時期精益供應鏈管理設計思路探討
張 良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金融危機加劇了市場競爭和資源整合,同時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供應鏈管理因能有效控制成本受到企業的重視,其已經成為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必備能力。各個企業在保持各自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供應鏈中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由于精益思想給豐田帶來巨大的成功,很多供應鏈管理者都在研究如何把精益原則和方法引入供應鏈的管理中,以達到持續改善供應鏈業務流程和杜絕供應鏈中各種浪費的目標。
近些年來,生態環境的惡化和全球資源的短缺又成為企業眼前的難題,使得各個企業必須由過去單方面追求利潤和成本向保護環境和資源轉變。這就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降低污染、減少浪費的同時,生產出滿足客戶需要的產品。本文結合精益思想、綠色可持續發展和供應鏈理論,從精益供應鏈的思想、結構模型和設計原則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決策參考。
精益理論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Daniel T.Jones教授等在1990年出版的 《改造世界的機器》一書中提出,并在1996年出版的 《精益思想》中進一步從理論的高度歸納了精益生產中包含的新的管理思想。精益的理念,四個字可以概括:杜絕浪費。精益理念的背后就是持續改善,精益的核心就是價值,精益思想就是要求不斷改進、消除浪費、協力工作、柔性生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占用資源并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思想。精益思想起初是應用在生產制造環節,其實我們還可以把這種思想應用于更廣泛的領域,比如環境、供應鏈、企業管理和物流等等。精益的原則就是杜絕浪費,而實踐這一原則就是要精簡組織、優化流程,使其更有效率,但精益的背后需要有強大的支撐,即各部門的協調。
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新的競爭態勢形成,市場競爭已經由企業間的競爭演變為供應鏈間的競爭。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從原材料供應商開始,經過半成品供應商的加工,到產成品的生產制造,然后運送到市場,最終到達客戶手里。近幾年隨著環境的需求,又發展出回收和再利用的最終過程。此時雖然產品生命已經停止,但供應鏈功能又進入新一輪的循環,永不停止。發展到現在,供應鏈更加趨向于盡可能縮短響應時間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精益理念最初應用于生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競爭的轉型,大家發現僅僅是生產環節引入精益思想,仍然達不到預期目標。精益生產的同時需要供應鏈上游和下游企業的支持、配合,把精益思想延伸到整條供應鏈,能夠快速響應顧客多變的需求,通過改善供應鏈的競爭力來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需要更加簡潔的結構體系,這也就是精益供應鏈的構建。精益實施的同時,需要延遲策略的配合,需要供應鏈成員的協同。開發和實施精益供應鏈首要的一項關鍵任務是協調物料流動戰略[1],供應商和其下游各制造商、分銷商之間的物料必須確保 “連續流”。雖然產品的不同使得供應鏈不同,但通過對精益供應鏈的深刻發掘和理解,我們可以概括出一些共性:
(1)從供應鏈的源頭到最終,灌輸杜絕浪費的思想,鼓勵減少浪費的行為;
(2)根據客戶的需求生產;
(3)持續改善,贏得供應鏈成員的信任,贏得客戶的滿意;
(4)團隊合作,共同進取;
(5)讓產品以最大效率流動;
(6)綠色,可持續發展;
(7)縮短交付時間。
建立精益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精益供應鏈的結構復雜性決定了供應鏈流程要經過許多環節,其基本流程為:原材料供應商按照精益原則提供原材料給生產商;生產商采用精益生產體系進行生產,產品經過包裝和運輸,由銷售商基于精益原則交付給終端用戶使用;用戶使用過的廢棄產品再由回收商及時地加以分類回收和妥善處理,從而完成一個閉環的循環。而這條鏈中所有的節點,所有的業務,所有的物料和產品都要符合環境法規標準,實施鏈中成員共同制定的精益原則。

圖1 精益供應鏈結構模型
以上結構模型如果具體到企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繪制流程圖,建立起可視化的理想的供應鏈,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是實施精益思想的有效工具,可以使企業更容易地看明白覆蓋全面的流程圖,幫助決策者充分理解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把握改善方向和做出正確的決策,然而建立具體的流程圖會更具復雜性和挑戰性。主要有幾個影響因素:
(1)簡易結構模型中只有一家供應商和客戶,而實際每家企業都會有很多供應商和客戶。是否每個環節都能夠按同一個標準去執行,接受精益思想并貫徹落實;
(2)供應鏈中企業經理只能看到整個供應鏈中很小的一部分活動,如何去改善;
(3)本企業的情況很容易繪制,然而本企業只是供應鏈中一個環節,本企業以外的情況,比如供應商、銷售商和客戶的情況就不容易準確了解,很難繪制;
(4)數據不充分。
(1)戰略伙伴原則。在精益供應鏈環境下,企業之間是共擔風險、共同盈利的合作伙伴關系。構建精益供應鏈的重點是選擇戰略合作伙伴,伙伴間應該樹立協作意識,通過供應鏈管理和協調,實現系統價值最大化和供應鏈的快速響應。同時,需要信息和利益的共享,需要標準和意識同步的協議,需要精益原則的共同實施。重新構建供應鏈流程,成立跨企業供應鏈管理團隊,放眼于供應鏈整體價值流管理,實施合作策略,是實現精益供應鏈的重要途徑。
首先,供應商在上游將其精益行動傳遞到鏈上的每個節點。從上游就開始實施精益原則的供應商在成本上的節約能夠傳遞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整體效率;供應商的產品直接影響到下游企業的產品是否符合精益標準,從而影響整條供應鏈的精益管理。
其次,下游企業也要遵循鏈上的一系列精益標準,這都需要鏈中企業商定統一的標準并自覺遵守。只有在這一系列標準、協議以及相關的信息系統建設完備以后,一條精益供應鏈才算真正建立起來。
在這里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信息共享。信息在鏈中的傳遞,會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偏差,甚至是呈指數型的變異。而需求信息來源于最終客戶,這就要求把真實的市場需求信息對供應鏈中所有節點企業公開透明,保證信息的準確傳遞。有了準確的信息,各節點企業便可建立需求拉動的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減少預測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帶來的各種浪費,從而達到精益管理。
(2)杜絕浪費原則。精益的核心理念就是杜絕浪費。精益供應鏈追求的主要目標就是杜絕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浪費。而杜絕浪費的前提是要能夠識別浪費的種類,這是實現精益供應鏈的一個重要途徑。浪費不僅存在于供應鏈業務流程中,在鏈中各級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中也會有浪費現象。信息浪費的產生是由于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的延遲和缺失現象,同時還摻雜著各種冗余、錯誤的信息。表1列舉了供應鏈流程中和信息傳遞中出現的浪費種類。
這里只是簡要的介紹幾種浪費行為,要想真正的認清并杜絕浪費,就要從價值流分析入手,分析價值流的過程也就是確定浪費的過程。杜絕浪費必須從整個系統出發,實施精益技術。從對價值分析的角度來看,浪費可分為[2]:①不增值:這是純粹的浪費,它不創造價值,可以立即消除;②必要但不增值:必要但不增值活動是指那些不創造價值,但是在產品開發、生產和分銷過程中還需要,所以不能馬上消除的活動。為了消除這類浪費需要對現有的系統做出比較大型的改變,而且這種改變不可能馬上實施。

表1 浪費種類分析
(3)精益物流原則。物流在供應鏈中貫穿始終,精益供應鏈管理的成功離不開精益物流的支持。精益供應鏈以滿足顧客的需要為主要目標,而一件產品從原材料到生產制造,最終到達顧客手里,物流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把精益原則實施到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物流功能中去,對各種物流業務加以改善,杜絕物流各環節中的浪費,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減少物流總成本。精益物流是以價值鏈為基礎,迅速形成集成精益物流服務能力。在精益物流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循環取貨[3]、越庫作業[4]方法降低運輸成本。用標準化作業和快速換模的技術實現不同物流業務之間的快速轉換。以顧客需求為拉動,以需求頻率確定生產節拍,同時協調物流其他各業務環節,實現物流同步化。
精益物流的實施要以精益供應鏈管理為基礎,建立以下幾個實施目標:
①增強物流的敏捷性和柔性。柔性生產和敏捷供貨倍受企業青睞,增強物流的敏捷性和柔性,可以滿足客戶多變、快速的需求,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
②實現拉動式物流系統。小批量、多批次的供貨,適應了當前市場多變的需求。精益物流是市場需求拉動的物流系統。小批量意味著精益化生產,目的在于減少在生產的產品庫存,同時可以降低原材料庫存。由于精益化生產切換速度快,因而供應商能夠滿足小批量、頻繁及時供貨。供應鏈中制造企業這個節點作為精益生產的實施者和精益物流的最直接需求者,其生產均衡以及供貨政策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制約著整個精益物流系統的運作效果。
③加強信息化集成化建設。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現代物流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信息化集成。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精益的實施離不開信息化、網絡化和電子化。當前發達國家的物流現狀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數據庫技術、條形碼技術、電子定貨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物資采購管理、企業資源規劃等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成效:物流效率的大大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等等。
面對當前的形勢,企業如何成功打造精益供應鏈,杜絕浪費,已經成為各個企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精益思想的引入,精益供應鏈的設計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效果并不會立竿見影。精益供應鏈的運作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需要對整個供應鏈實施精益技術,要求決策者把精力放在整條鏈中,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節點企業??偟膩砜?,結合精益供應鏈構建原則,實現鏈中各環節對精益思想的實施,可作為企業構建精益供應鏈的戰略框架。企業在實際的供應鏈管理中,應當協調各節點企業和部門,確定精益改善的戰略。本文嘗試將精益思想引入供應鏈管理中來,分析了一般構建原則,并給了一種精益供應鏈的結構模型,為企業提供一種管理思路。本文只是進行了一種框架性的探討研究,有關具體的運營、戰術等方面,還有待學術界和企業界更為深入的研究。
[1] Jeffrey P Wincel.Le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Handbook for Strategic Procurement[M].New York:Productivity Press,2004:146-152.
[2] (美)邁克·魯斯.價值流圖析:增加價值消除浪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7.
[3] Masayuki G,Tadayuki M,Nobuhiko T.A mixe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direct and relay delivery methods based on an anology of milk-run logistics[J].Journal of Japan Industr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7,58(2):79-86.
[4] Reeves Jr,Kingsley A.Supply chain governance:A case of cross dock management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7,54(3):455-467.
[5] 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On the Design Thought of Current Lean Supply Chains Management
ZHANG Liang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Commerce,Suzhou 215009,China)
面對市場競爭的轉型、資源愈發短缺和環境的惡化,競爭已經由企業間的競爭演變為供應鏈間的競爭,企業要保持核心競爭力,必須在遵循環境法規標準的前提下,實現精益思想從生產到供應鏈的發展。通過對精益思想、精益供應鏈及精益物流的闡述,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將精益思想引入供應鏈管理中來,然后構建精益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并分析精益供應鏈的一般構建原則。
精益;精益供應鏈;精益物流
As the result of market competition shift,resource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current competition is not between individual organizations,but between the supply chains they are part of.In order to keep core competence,enterprises need develop the lean thinking from manufacturing to supply chains under the observance of environment code.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lean thinking,lean supply chains and lean logistics,this paper introduces lean thinking in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n sets up the model of lean supply chains,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common criteria to construct lean supply chains.
lean;lean supply chains;lean logistics
F273.7
A
2010-12-29
張 良(1981-),男,江蘇徐州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第三方物流。
1002-3100(2011)04-0086-03